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专业知识

1.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是什么

仅供参考: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前言; b) 规划背景; c) 规划目标; d)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阐述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原则、各类用地调整的方向和数量、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等; e)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阐述控制耕地减少和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的措施,基本农田数量保护、质量建设和管护的措施; f) 建设用地调控。

阐述城镇村用地规模安排和空间布局调控的措施,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布局及时序安排等; g)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阐述各类基础性生态用地的规模和布局,生态屏障建设用地安排,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其他措施; h) 土地整治安排。

阐述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和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规模、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和项目区安排,资金、技术、管理等保障措施; i)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阐述各类土地用途区的面积、分布及分区管制规则; j)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阐述各乡(镇)土地利用的方向和重点,主要用地调控指标和要求。 k) 近期规划。

阐述县域和各乡镇主要用地的近期规划指标,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土地整治的近期任务。 l) 规划实施措施。

阐明实施规划的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等。

2.城乡规划专业主要要学一些什么

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规划这些课程。

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乡道路交通规划、城乡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乡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解析

什么是城乡规划?

从字面上理解,城市规划就是规划城市;城乡规划则是规划城市和乡村。但这个专业的真正内涵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让你规划一座城市,你会从何入手?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城市布局、建筑风格、交通规划、管理模式……所有这些都在规划者的考虑范围之内。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马英表示,城市规划从宏观到微观分为整体性规划、分区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几个步骤。整体规划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发展形态;详细规划如建筑密度、高度、容积率,大到一个城市规模、小到一块儿绿地,可以说都是城市规划的范畴。

随着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规划已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单一的城市,还会考虑到城市与城市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协调,甚至是区域性的多个城乡联动规划,实行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实现城乡一体、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城乡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需要经济、地理、交通、社会、历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的支撑。

城乡规划学什么?

城乡规划属于工学中的建筑类。传统的建筑学涵盖非常广,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一些专业都被包含其中。随着建筑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这些专业逐渐从建筑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所以,规划和建筑学有极深的渊源。该专业开设的主干学科是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学;主要课程包括建筑学基础课程、设计类课程、城乡规划理论课程、软件技术课程等。

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的是规划师。该专业本科多为五年制,也有部分院校为四年制。一般本科一、二年级阶段先搭建在建筑学专业平台上,学习建筑专业相关知识,后两三年进行规划专业知识学习。学生毕业后,可取得工学学士学位。

容易混淆的专业

以往在填报志愿时,经常有同学把“城乡规划”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弄混,认为它们是一回事。

其实“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原名叫“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侧重应用的地理科学专业,属于地理科学类的范畴,可授理学或管理学学位。地理科学研究地球上的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与人类圈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研究型的专业。近几年,土地资源开发和城市加速建设为地理科学带来了发展机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侧重应用地理科学为资源环境、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等问题提供帮助,与城乡规划专业还是有差别的,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一定不要望文生义,而要认真去了解。

4.城市和城市规划知识点是什么

知识点: 1. 了解城市的概念、类型和地域范围;P137 2. 掌握城市功能分区;P140 3. 熟悉城市土地利用类型;P141 4. 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P142 5. 掌握城市化的类型;P143 6. 熟悉城市用地评价;P144 7. 掌握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控制指标;P150 8. 熟悉城乡规划体系;P152 9. 熟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P153 重点:1.城市功能分区;P140 2.城市化概念衡量指标;P142 3.城市化类型;P143 4.城市化规划常用术语和控制目标。

P150-P152 难点:1.城市规划体系。P152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P153。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不同级别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区域差异和级别不同,而侧重点和内容深度不同。

但一般来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提供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找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反映出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土地利用问题,分析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清轻重缓急,提出规划要重点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 (二)土地供给量分析: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充分运用土地质量评价资料。

在土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对区域建设用地(城镇、水利、交通、特殊用地等)利用潜力和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利用潜力进行测算。 同时对未利用地的分布、类型、面积进行分析,评价未利用土地适宜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数量。

(三)土地需求量预测:依据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土地资源数量、质量、自然和社会条件,由各用地部门提交规划期间用地变化预测报告和用地分布图,并对预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校核,对区域建设用地需求量和农业用地需求量进行具体预测。 (四)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供需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基本方针。

(五)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根据规划目标和用地方针,对各类用地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进行综合平衡,依据土地利用调整次序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步骤与方法,合理安排各类用地,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 统筹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措施,拟定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方案,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方案,以及区域土地结构调整方案。

根据区域土地利用调整指标和规划分区,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潜力和经济发展目标,在与部门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分解下达下一级规划各类用地的控制性指标,为编制下一级规划提供依据。 (六)土地利用分区:通过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利用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把规划目标、内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及实施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规划的实施。

省级以上规划的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各区土地利用的特点、结构和今后土地利用的方向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措施;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土地利用的具体用途,制定各分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市(地)级规划分区可结合具体情况,参照省级或县级规划要求进行。 (七)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而又十分艰巨复杂的规划,要实施这一规划,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作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根据实现土地利用目标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实施政策和措施,包括法规、行政、经济和技术措施等。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国家、省、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②土地供需分析; ③确定规划目标; ④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⑤编制规划供需方案; ⑥拟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2)县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 ①确定全县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任务; 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制定全县各类用地指标,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保护分阶段任务; ③划定土地利用区,并确定各区土地利用管理制规则; ④安排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 ⑤将全县土地利用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 ⑥拟定实施规划措施。 (3)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分析乡域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阐明落实上级规划指标和各类土地用途区的途径和措施。

中国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网(中大网校下辖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辅导权威机构),以顶尖的师资力量、领先的课件技术、严谨的教学态度、灵活的教学模式,为广大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学员服务,通过名师辅导、视频授课、专家答疑等多种手段,提供分阶段、全方位优质服务,旨在帮助广大学员轻松过关 。

7.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的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

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性布局和统筹安排。它是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利用为中心,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是:编制规划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提出问题报告书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规划的协调论证;规划的评审和报批。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是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成果的文字说明部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和方案说明。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资源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导言、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各部门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地域和用地区的划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规划方案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规划方案事实的可行性论证等。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各级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全国和省级土地利用规划为宏观控制性规划,主要任务是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县乡土地利用规划为实施性规划,特别是乡镇土地利用规划,要具体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通过报纸公告、张贴布告、设立公告牌等方式向社会公告,公告的内容包括规划目标、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地块用途和批准机关及批准日期。土地利用规划实行分级审批,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二级审批,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的修改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用途。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批准,作为地方性法规,由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执行;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由政府制订配套的实施条例,对有关问题做出具体规定;理顺土地产权关系,启动发展土地市场,通过经济手段促使规划的实施;逐年落实规划的各项控制指标,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监督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通过建立领导责任制、公告制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和监督检查制等管理制度来实施规划。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