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庭审公开网案件保留多久(庭审公开网撤销视频的时间规定)

4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5(2021)》(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智慧法院建设研讨会”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介绍,2020年,人民法院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全世界最大的政务视频直播网站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介绍,中国法院的四大公开平台是全球司法系统中最闪亮的创新。

截至2020年底,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统一对外公开3889万余件案件,用户访问量已逾4.07亿次。

中国庭审公开网已经累计开展全国法院庭审直播1104.94万次,网站累计访问量突破319.04亿次,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政务视频直播网站。

中国裁判文书网累计公开文书1.13亿多篇,访问量突破541亿人次,用户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且最受瞩目的裁判文书公开资源库。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累计访问超过3.3亿人次。

最高人民法院还上线运行了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在四大公开平台之外,专门推动企业破产信息公开。截至2020年底,网站涉及管理机构8246家,管理人3.69万余人;已发布投资人招募公告2478篇,累计召开1207场网络债权人会议,成为人民法院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介绍,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集案件信息超过2.18亿件,完成司法专题分析报告870余份。全国法院74%的案件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智慧法院在疫情期间大显身手,实现“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有效满足群众司法需求。

2020年,全国法院接收网上立案1080万件,占一审立案量的54%;网上交费超过700万件,实现立案服务“零距离”“不打烊”“指尖办”。

 

全国法院统一“上链”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介绍,我国已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的“司法链”平台。

为加强区块链技术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区块链事中留痕、事后审计、防止篡改、安全防护等作用,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5月初步建成内外网一体化的全国统一“司法链”平台,现已完成最高人民法院电子档案、执行当事人信息、限制高消费信息、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电子法院诉讼材料等合计上链数据超过6.02亿条。

司法链按照集约共享的建设原则,面向全国法院提供统一上链应用服务,可有效避免各地自建形成新的“数据烟囱”。

 

拥抱新技术新科技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前一年的46位跃升至31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其中,评价民商事司法制度与法院工作质效的“执行合同”指标保持全球领先,排名第5位;体现司法制度与工作机制的“司法程序质量”排名第1位,这与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建设密不可分。

司法程序质量指数的具体测评内容中与智慧审判直接相关的有“法院自动化指数”下的4项,分别是“原告能否以电子化方式提交初始诉状”“能否以电子化方式将初始诉状送达被告”“能否以电子化方式支付诉讼费”“是否公开法院判决”,以及“案件管理指数”下的2项“是否为法官提供电子化案件管理系统”“是否为律师提供电子化案件管理系统”。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介绍,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保证了中国营商环境的这6项指标在世界银行评估报告中获得高分。此外,法院信息化还促使中国法院的司法质量、效率、透明度和公信力取得长足进步,为提升中国营商环境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建议,今后,智慧审判建设过程中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拥抱新技术新科技。

例如,完善区块链跨链能力,实现司法链与其他区块链的跨链联盟互信应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网购平台、社交平台、公证机构等单位的数据对接,实现互联网存证、认证、调证、质证等功能,并积极探索应用智能合约技术,参与社会治理;充分研究5G“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在法院业务中的应用前景,将5G、边缘计算、人脸识别等技术与法院业务深度融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