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数学专业知识试题

1.《新课标小学毕业总复习数学》

小学数学总复习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单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整理知识、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和发展提高是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的主要目的。搞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对学生全面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总复习中,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又较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再加上进入总复习阶段后,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越来越大,有时更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那么,如何在后期有限的时间里做好毕业班的数学复习教学工作呢?在此,我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教学实践,就短期内怎样做好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谈谈看法。

一、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知识要点按新课标要求把数学知识内容分为“四大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每个大部分也包括许多知识要点(如“图形与几何”包括“线与角、基本图形、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要点),每个知识要点又包括许多知识点,如“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这个知识点就包括:单位名称,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组合图形的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等。

所以在上复习课时,备课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梳理所有的知识点,要明确每一节复习课的内容及目的。打一个最形象的比喻,我们平时的新授课教学就是为了“栽活一棵树”,而毕业复习课教学就是重在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5663439“育好一片林”。

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大力气。对学生来说,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对我们而言,就要采用新的方式、新的方法,就要育好这一片林,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实施分层复习,使复习面向全体学生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何应对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认为采取分层复习是消除这种差异的最有效方法。

实施分层复习可以这样进行:(一)将学生按实际数学能力分层:教师先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特点,然后把全班学生相对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当然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考试成绩等,及时进行合理调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根据学生能力将目标分层: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练习时,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反应迟钝,解题速度慢,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做完。优等生反应灵敏,解题速度快,完成之后无事可干,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

复习时,要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三)根据对象的不同,将方法分层:在复习方法上,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如:对优等生的复习,教师适时点拨;中等生的复习,教师适当讲解;学困生则是以教师的辅导或学生辅导回忆、再现、理解和掌握学过的知识,在此过程中进行复习。

(四)练习要求分层:在一节复习课上,教师要充分把握练习的层次特点,如:在练习时,可以同时出示基础题、提高题、综合开放题三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分层练习:对学困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中等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且鼓励一题多解;对优等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增加开放题,还要培养他们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不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小学数学五年级基础复习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单元练习题[人教版]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business&aid=6&un=chenweichg#7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建议你打印出来,用电脑直接看着做和自己平常端坐着做考卷练习题会有差别,而且也有时会影响到思路。

3.四年级数学试题

一、填空(2’*12=24’)

1、84245÷415的商是( )位数,21040÷350商是60时余数是( )

2、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5倍,商就( )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要( )

3、四舍五入后是1万的五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4、最大 的六位数比最小的七位数少( )。

5、一千零七万写作( )

6、小红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530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商是40,正确的商是( )

7、在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除数的14倍,除数是商的5倍,这个除法算式可以是( )

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是( )度。

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顶角的2倍,那么它的一个底角是( )度。

10、三角形具有( )性,

11、÷25=107…… 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是( )

12、小明的房间有点燃的10根蜡烛,风吹灭了3根,问最后还剩( )根。

二、判断(5’)

1、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

2、三角形是由三条直线围成的图形。 ( )

3、边越长角就越大。 ( )

4、平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 ( )

5、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把它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90°。 ( )

三、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4*5=20)

1、19+199+1999+19999+199999 2367-(482+1367)

2、26425÷25 600÷8÷5

1994-1993+1992-1991+1990-1989

四、按规律填数( 3*2=6)

1、4、16、36、64、100、( )、( )、……

2、0、1、2、3、5、( )、( )……

五、作图题(5分)

画一个顶角为80°,两腰为4厘米的等腰三角形。

六、应用题

1、书架上层有书180本,是下层的3倍,两层一共有多少本?

2、4个同学的平均体重33千克,其中3个同学的体重分别是29千克、30千克和35千克,另外一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

3、某自行车厂今年计划生产自行车18万辆,实际前十个月已经生产了16万辆。照这样速度,今年可以超额生产多少辆?

4、20只兔可换2只羊,9只羊可换3头猪,8头猪可换几只兔?

5、一列长70米的火车要通过一座长570米的大桥,火车每秒钟行20米,火车全部过桥需要多少时间?

6、甲乙二人共储蓄600元,乙丙二人共储蓄610元,丙甲二人共储蓄790元,甲、乙、丙各储蓄多少元?

4.小学数学学科新课标内容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