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大纲怎么写
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
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
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
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各级各类学校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一般分为:①说明。揭示本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本学科教材的编选原则、教材的排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②大纲本文。依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系统安排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的标题、内容要点或课题,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和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
2.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应该怎么写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教学大纲(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以下均为五号宋体)(空一行)
一、教学对象(5号宋体加粗,顶格,下同) 指面向专业、学制、层次等。跨多个专业的课程可采用大类说明。例如:本课程大纲适用于财经类各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5号宋体不加粗,空两格,下同)
二、学分与学时 指课程在教学计划进程表中的学分、学时要求。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技能课模块)、素质拓展课(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课程属性:指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指本课程在本专业、学科中的地位。任务:指本课程授课要达到的目的。目的: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知识和能力水平。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指学生修读本门课程与专业计划中其它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即应先修的主要课程,以及本课程修完后才能继续修读的主要课程。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3.怎样写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104课内学时:50 学分数:2.5一、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一般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体系和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地球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以及不同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正确理解地球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地球科学手段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当懂得:1.尽管高新科技观测手段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直接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实地手、眼考察仍然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2.地球系统内各种地学过程发生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具有极大的差别。
3.地球科学研究必须运用 “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和方法。二、学时分配:1.绪论 1 7.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4 13.生物圈 22.宇宙中的行星地球 3 8.地球上的矿物(实习) 2 14.地表形态 23.宇宙、地球起源和演化 4 9.岩石圈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 4 15.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4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2 10.地球上的岩石(实习) 2 16.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 35.主题讨论 2 11.水圈 8 17.结语 16.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 4 12.大气圈 2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The Outline of Physical Geology(地质学基地班使用,50学时)课程编号:Physical Geology课内学时:50 学分数:2.5导论 Introduction 介绍地质学概念,地质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将今论古”法的基本思想,《普通地质学》(Physical Geology)课程特点。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地质学概念,”将今论古”法基本思想。了解课程特点。
计划学时数:1-2。第一章 地球特征 The Earth’s Features本章介绍地球一般知识,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陆地与海底地形特征,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及主要地球物理特征(密度、重力、地热、地磁)。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的总体特征(形状、大小、海陆分布),着重掌握固体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软流圈和岩石圈概念,主要地球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了解水圈循环、大气圈垂直分带和全球大气流总特征。
计划学时数:4-6。第二章 矿物 Mineral 本章介绍矿物的概念,包括矿物定义、组成、分类;肉眼鉴定方法及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及识别。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建立起矿物的概念,掌握最基本的矿物鉴定方法,识别最常用的矿物(长石、石英、云母、榄橄石、辉石、角闪石、方解石、黄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和高岭土)。计划学时数:3-5第三章 风化作用 Weathering 本章介绍风化作用概念、风化作用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及风化作用方式,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和风化作用的产物。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风化作用概念及风化作用类型和方式,风化作用产物(风化壳)。领会风化作用揭开了外力地质作用塑造陆地面貌的序幕。
计划学时数3-4。第四章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 Streams Processes 本章介绍地面流水一般知识,分类,着重介绍河流对陆地的侵蚀、沉积物搬运、沉积作用过程和特征以及影响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河流垂直侵蚀作用概念和平衡过程,侧方侵蚀作用概念及过程,河流搬动作用总特征,河流沉积作用原因及主要沉积地形。一般掌握地面流水分类和影响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因素。
计划学时数:4-5。第五章 地下水地质作用 Ground Water Action本章介绍地下水一般知识(岩石的空隙度和透水性、潜水面概念),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包气带、季节变动带、饱和带),地下水地质作用方式及其形成产物(岩溶地形)。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着重掌握潜水面概念,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及其相应的岩溶地形(溶水洞、石芽、溶洞等喀斯特地貌特征)。了解地下水一般知识。
计划学时数:2-3。第六章 冰川和冰川作用 Glaciers and Glacialtion本章介绍冰川概念、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冰川分类,冰川的地质作用过程(侵蚀、搬运、沉积)及产物(冰川地形、沉积物特征)。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冰川概念,冰川地质作用过程及典型冰川地形(冰斗、冰蚀谷、羊碛堤),一般了解冰川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计划学时数:2-3。
第七章 风的地质作用 Wind Action 本章介绍干旱气候区地质作用总特征,沙漠一般特征,风的地质作用过程(侵蚀、搬运、沉积)及产物(风成沙丘、风棱石和风蚀磨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风的地质作用类型及典型风蚀地形(风棱石、风蚀磨菇)、风积地形(风成沙丘)。
一般掌握干旱气候区外力地质作用特征及沙漠总特征。计划学时数:2-3。
第八章 湖泊、沼泽地质作用 Lake and Marsh Processes 本章介绍湖泊和沼泽一般知识,着重介绍湖泊和沼泽地区沉积作用总特征。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干旱气候区湖泊沉积作用发展过程(碳酸盐阶段、硫酸盐阶段、氯化物阶段及沙下湖阶段)。
一般掌握潮湿气候区湖泊沉积作用特征。计划学时数:1-2。
第九章 海岸地质作用 Shores and Coastal Processes本章介绍海洋水循环特征,波浪、潮汐和海流运动。
4.专业知识的范围是什么
1. 笔试范围及分值:考试范围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技术、公文写作等《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以2015年上半年发布的考试大纲为准)以及该岗位相应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见一览表),分值为100分。
考试复习资料: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套历年真题打包下载、最新版考试大纲下载、全套网络视频课程加讲义打包下载,50套全真模拟试卷打包下载等等复习资料,我去年就是看的这个资料考上了,我现在已经入职了。你自己可以参考下这些复习资料啊,冬白瓜里面有打包下载的。
5.教学大纲中教学方法及手段怎么写
目前,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2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
1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3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 在教师纽上,利用一定 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