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专业知识评价

1.工程师的评定

以下为转别人的资料:

一、申报条件及任职年限要求

1. 中专毕业: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可认定为

技术员, 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可认定助理工程师。

2. 大专毕业: 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可认定

为技术员,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可认定为助理工程师。

3. 大学本科毕业: 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 可

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可晋升工程师(中

级)。

4. 双学士学位获得者,可认定为助理工程师, 再从事专业技术工

作3年,可晋升工程师(中级)。

5. 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本专业工作1.5-3年,可认定为工程师(中

级).

二 中级工程师评定原则

《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任职基本条件:

担任工程师职务,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备下列部门之一的条件

(1)生产、技术管理部门

①基本掌握现代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方法,有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③有一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经验,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

④能够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2)研究、设计部门

①有独立承担较复杂项目的研究、设计工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②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③有一定从事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工作的实践经验,能吸收、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提高研究、设计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④能够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2、获得博士学位后,经考察合格;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二年左右;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若满足以上条件,所在单位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组织评审时,评审对象应提交的材料按如下顺序装订成册(如材料多可以分成2册):

(1)材料目录;

(2)学历证书(复印件)1份;

(3)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复印件)1份;

(4)聘任书(或聘约书)(任期内连续)1套;

(5)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或《外语免试审核表》(附表5)或《外语考试成绩审定表》(附表)1份;

(6)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复印件),属于免试对象的提供计算机专业毕业证书复印件或45周岁以上的身份证复印件1份;

(7)单位转体文件或工资转移单(转体单位或分流人员必附)1份;

(8)《破格推荐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批件(附表)1份;

(9)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打印稿)1份;

(10)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表(事业单位人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近两年年度考核表)1套;

若要分册自以下材料开始,装订顺序如下:

(1)材料目录(本册);

(2)论文、论著或研究报告(复印件),已经发表的论文、论著应同时提供刊物的封面及目录复印件1套;

(3)研究成果(复印件)1套;

(4)项目获奖证书等(复印件)1套。

以下材料不需要装订: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不得打印和复印)3份;

(2)《推荐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附表8)统一使用B4规格纸张,一式25份;

(3)外语考试合格证原件,或《外语免试审核表》或《外语考试成绩审定表》(内容与装订成册中一样)1份;

(4)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原件,或计算机专业毕业证书复印件,或45周岁以上的身份证复印件1份;

(5)《破格推荐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批件1份(内容与装订成册中一样);

(6)提交多篇论文或著作者,请选一篇为代表作并注明。

2.工程师的评定

由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定,不是由单位评的。

国务院关于发布《关于实行专业技术 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的通知 国发〔1986〕27号 1986年2月28日 现将《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必须加强领导,认真掌握政策,慎重从事。

全国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工作由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具体工作由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设在国家科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应成立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对这项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具体工作由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设在科委或科技干部管理部门。

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制度的规定 一、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基本内容 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 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规定明确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自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二、专业技术职务的设置 1.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经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委托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主管部门制订有关条例及实施意见,其内容应包括职务的名称、档次(或等级)、适用范围、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任期、评审和聘任办法、审批权限等,报送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试行,经过一段实践,总结经验,进一步修改后,报国务院正式发布。

2.各单位根据专业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本单位选用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和职务设置的意见,属于国务院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的,由各部门核准;属于地方的,由地方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核准。 3.直接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部门设置专业技术职务问题,由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三、任职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为我国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具备履行相应职责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

3.担任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应相应具备大学本科、大专、中专毕业的学历。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提出各级职务的不同学历要求。

对虽然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符合任职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根据需要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4.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及工资额的确定 1.专业技术职务设高、中、初三级,也可以只设中、初两级或只设初级。 专业技术职务的数量在国家规定的编制范围内有一定的限额,不同类别的单位和专业技术职务在不同档次之间应各有合理的结构比例。

2.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在国家批准的编制和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主管部委规定的限额比例内,确定本部门、本地区所属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结构比例。 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在劳动人事部会同国家科委提出并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机关专业技术职务的总结构比例内,提出本机关内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结构比例。

属于国务院各部门的,报劳动人事部核定并报国家科委备案;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报同级劳动人事部门核定并报同级科委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高级职务的比例限额应低于国务院各部门高级职务的限额。

3.专业技术职务各档次(或等级)对应的职务工资标准,报劳动人事部核准。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所需的增资额,均应在劳动人事部规定的增资指标内核定,未经批准不得突破。

五、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是负责评议、审定专业技术人员是否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的组织。评审委员会应以民主程序进行工作。

各部门和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建立高级、中级、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应由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或担任较高专业技术职务、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中中、青年应占一定比例。

评审委员会可以是常设的,也可以在需要时临时组成。评审委员会的人选由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酝酿推荐,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提名,经单位领导批准。

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人选还须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一般应由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可授权确实具备评审条件的下属单位直接组建、报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

本单位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不能成立评审委员会的,可以由上一级组织的评审委员会或聘请外单位专家与本单位专家共同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承担评审任务。 六、聘任和任命 1.事业。

3.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基层单位意见怎么写

XX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勤奋、踏实肯干,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积极钻研业务知识,担任多个……工作的负责人,在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等等,现已具备履行工程师岗位职务的能力,经基层考核,同意评为工程师。

基层领导签字。

一.基本解释

1.工程师指具有从事工程系统操作、设计、管理、评估能力的人员。工程师的称谓,通常只用于在工程学其中一个范畴持有专业性学位或相等工作经验的人士。

2.工程师(Engineer)和科学家(Scientists)往往容易混淆。科学家努力探索大自然,以便发现一般性法则(General principles),工程师则遵照此既定原则,从而在数学和科学上,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科学家研究事物,工程师建立事物。科学家探索世界以发现普遍法则,但工程师使用普遍法则以设计实际物品。

3.工程师是职业水平评定(职称评定)的一种。其下,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职称;其上有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职称。当然,这也只是对从事工程建设或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一种标定而已。

4.按职称(资格)高低,分为:研究员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正高级)、高级工程师(副高级)、工程师(中级)、助理工程师(初级)。

二.岗位职责

1、负责项目工程建设的总体控制、质量、进Engineer度、工程造价控制和技术管理等建设管理工作。

2、负责根据项目的总体管理目标编制项目建设的总体实施计划、年度和分月度的实施计划;下达项目的建设实施计划,并对实施中的项目计划进行统计分析和计划调整等综合管理。

3、组织项目办、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全面分析工程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分析确定工程的技术难点和控制要点,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和重点控制流程;并督查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制定相应的监理和施工的监控计划,落实人员和条件,实施于工程的监理和施工,使建设管理目标明确,层级之间形成有效监控的体系。

4.工程师考核标准

申报条件

1.助理级: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2.中级: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高级: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5.中级工程师的评定

一、申报条件及任职年限要求

1. 中专毕业: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可认定为

技术员, 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可认定助理工程师。

2. 大专毕业: 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可认定

为技术员,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可认定为助理工程师。

3. 大学本科毕业: 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 可

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可晋升工程师(中

级)。

4. 双学士学位获得者,可认定为助理工程师, 再从事专业技术工

作3年,可晋升工程师(中级)。

5. 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本专业工作1.5-3年,可认定为工程师(中

级).

二 中级工程师评定原则

《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任职基本条件:

担任工程师职务,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备下列部门之一的条件

(1)生产、技术管理部门

①基本掌握现代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方法,有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③有一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经验,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

④能够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2)研究、设计部门

①有独立承担较复杂项目的研究、设计工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②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③有一定从事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工作的实践经验,能吸收、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提高研究、设计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④能够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2、获得博士学位后,经考察合格;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二年左右;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若满足以上条件,所在单位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组织评审时,评审对象应提交的材料按如下顺序装订成册(如材料多可以分成2册):

(1)材料目录;

(2)学历证书(复印件)1份;

(3)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复印件)1份;

(4)聘任书(或聘约书)(任期内连续)1套;

(5)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或《外语免试审核表》(附表5)或《外语考试成绩审定表》(附表)1份;

(6)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复印件),属于免试对象的提供计算机专业毕业证书复印件或45周岁以上的身份证复印件1份;

(7)单位转体文件或工资转移单(转体单位或分流人员必附)1份;

(8)《破格推荐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批件(附表)1份;

(9)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打印稿)1份;

(10)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表(事业单位人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近两年年度考核表)1套;

若要分册自以下材料开始,装订顺序如下:

(1)材料目录(本册);

(2)论文、论著或研究报告(复印件),已经发表的论文、论著应同时提供刊物的封面及目录复印件1套;

(3)研究成果(复印件)1套;

(4)项目获奖证书等(复印件)1套。

以下材料不需要装订: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不得打印和复印)3份;

(2)《推荐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附表8)统一使用B4规格纸张,一式25份;

(3)外语考试合格证原件,或《外语免试审核表》或《外语考试成绩审定表》(内容与装订成册中一样)1份;

(4)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原件,或计算机专业毕业证书复印件,或45周岁以上的身份证复印件1份;

(5)《破格推荐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批件1份(内容与装订成册中一样);

(6)提交多篇论文或著作者,请选一篇为代表作并注明。

6.做一个合格的品质工程师应该具备什么知识

做一个合格的品质工程师应该具备:(一)质量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体系等)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3.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1.熟悉管理的职能2.了解管理幅度和层次3.掌握质量管理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4.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5.了解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6.熟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7.熟悉过程方法模式8.掌握顾客、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的概念9.了解顾客要求的确认10.了解顾客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指标11.了解质量管理专家的理念(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理念)二、质量与标准化(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1.掌握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了解标准化的作用3.掌握我国标准的分级和标准的性质(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掌握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三)企业标准化1.掌握企业标准化的概念和基本任务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3.熟悉对企业标准贯彻实施的监督(四)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三、产质量量法和职业道德规范(一)产质量量法1.熟悉产质量量法的立法原则2.掌握产质量量法的适用产品范围3.熟悉产质量量责任的概念4.掌握判断产质量量责任的依据5.掌握《产质量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质量量义务7.熟悉《产质量量法》明令禁止的产质量量欺诈行为8.熟悉《产质量量法》对企业及产质量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1.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一、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一)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2.熟悉供方、相关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记录等概念(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的关系3.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4.熟悉过程方法的概念5.熟悉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作用6.了解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7.熟悉文件的价值和类型8.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方法及方式9.了解持续改进的目的和步骤10.熟悉统计技术的作用11.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其它管理体系的关注点1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的关系二、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1.了解ISO9000族标准的由来2.熟悉2000版ISO9000族文件的结构与特点3.掌握2000版ISO9000族核心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术语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分类3.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4.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及联系四、质量认证(一)合格评定1.熟悉合格评定的概念及分类2.了解认可的概念及分类3.掌握认证的概念及分类(二)产质量量认证1.掌握产质量量认证的概念2.了解质量认证的发展3.了解质量认证制度的主要类型4.熟悉我国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实现统一规定的内容5.掌握我国强制认证的标志(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证的概念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3.熟悉产质量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关系4.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及内容第三章 质量检验一、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一)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1.掌握质量检验的定义2.熟悉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3.了解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和基本任务(二)质量检验的功能、步骤、形式1.熟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2.掌握质量检验的步骤3.熟悉质量检验的形式二、质量检验的分类(一)按检验阶段分类1.掌握按产品形成阶段划分检验的分类及基本概念2.熟悉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内容(二)按检验场所分类1.掌握按检验场所划分的检验分类及其基本概念2.熟悉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的优缺点(四)按检验的执行人员分类1.了解自检、互检、专检的含义2.了解自检、互检、专检的适用范围(五)按对产品损害程度分类1.了解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检验的含义2.了解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检验的特点(六)按检验技术手段分类1.掌握理化检验、感官检验、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2.熟悉感官检验的重要性和优缺点3.熟悉感官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4.熟悉生物检验的特点5.了解物理、化学、生物检验的分类第四章 计量基础一、基本概念(一)计量基本概念1.掌握计量的定义2.了解计量的内容3.熟悉计量的分类(二)熟悉计量的特点(三)计量法律和法规1.了解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2.熟悉《计量法》的基本内容二、计量单位(一)概述1.了解计量单位的定义2.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1.了解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2.掌握SI基本单位3.熟悉SI导出单位和SI单位的倍数单位4.了解可与SI单位并用的非SI单位(三)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三、量值溯源(一)量值溯源性1.掌握量值溯源体系的概念2.了解量值溯源体系的构成3.熟悉量值溯源等级图的作用(二)测量标准及其管理1.掌握测量标准的概念2.熟悉国际测量基准和国家测量。

7.评中级工程师怎么评

有些以考代评的!一般考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实务。至于怎么算通过,就各不相同了!有些跟高考一样,统一划线,只要总分通过了就可以办理中级职称了;也有些各单科单独划线,每科均需通过分数线才行。

另外,还有些是评的!就是你符合条件,通过了英语、计算机职称等级考试,论文发表符合要求,业绩符合条件后,填交表格,交市级以上评审部门评定,再由劳动人事部门报省级劳动人事部门审批,合格后颁发职称证书。

考试的话,一般题目不难!关键是工作后没有多少时间看书而已!

各地方,各专业工程师(中级职称)的评审、评定不一样!得看你学的什么专业,要办什么专业职称。

8.能评工程师职称的有哪些专业

一、范围对象:建筑企业或建筑类相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二、发证机关:省级人事厅或市人事局颁发证书,省人事厅或市人事局网站查询,全国通用有效。

三、职称级别:工程系列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四、专业分类:工程师分类:工民建工程师、建设设计工程师、建设装饰工程师、建筑施工工程师、建筑水电安装工程师、消防水电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建筑预算工程师、建筑管理工程师、道路与桥梁工程师、土木工程工程师、市政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电气设备工程师、机电设备工程师、电子仪表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土建结构工程师、机电一体化工程师、暖通空调安装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筑监理工程师、路桥工程师。

9.工程师职称评定分专业吗

分专业,只有技术类专业才可以评,非技术类不能评工程师职称。

工程大致的专业有以下:

网络营销工程师、飞机维修工程师、工程师、飞行工程师、采矿工程师、地质工程师、液压工程师、选矿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测量工程师、照明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化学工程师、金融数据库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环保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系统工程师、建筑工程师、环境工程师、硬件工电子工程师、PE工程师、安全工程师、销售工程师、注册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3G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弱电工程师、公用设备工程师、通信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交通部监理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机电工程师、品质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招聘监理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包装工程师、售前工程师、园林工程师、设备监理工程师、搜索引擎优化 SEO工程师、建造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国际注册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成本工程师、RCE注册成本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品质工程师、液压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工业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产品工程师、锅炉工程师。

10.求一篇工程师方面的论文评职称用

优秀工程师成长历程中的关键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文章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ang网) 摘 要:挖掘优秀工程师成长的关键阶段,识别影响工程师成长阶段中的重要因素,对于探讨中国工程师培养机制问题十分有益。

本论文在对27位参与过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青藏铁路工程的优秀工程师进行质化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质性研究Nvivo8分析软件,探讨了优秀工程师成长历程的关键阶段及其重要影响因素。 该论文对于揭示培育优秀工程师的规律性认识,为未来卓越工程师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健全的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优秀工程师;成长阶段;影响因素;质化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社会各界所表现出的对工程师群体的期望,促使众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工程师培养机制问题,并思考我国工程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如果对工程师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认识,就难以掌握工程师培养机制的实质,那么工程教育的改革及其实践、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以及我国政府正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计划”都将会是盲目的、低效的。

优秀工程师实际经历过的成长过程应该是学者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对这一特殊职业人群的成长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非常必要。 目前学术界对于专业人员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师、律师、医护人员等职业群体上,对工程师这一群体的职业发展研究极少。

在为数不多的的研究中,工程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规律是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相关研究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专门教育+实践”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成长途径论。 此论点认为工程师的成长过程应该符合专门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

这种观点基本概括了接受高等教育后专门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体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发展对于专业人员成长经历的基本要求。代表人物有郝克明等学者①。

第二种观点,国外学者根据“专业水平”将技术人才的成长划分为六个不同层次,依次为新手(Nov-ice)、入门者(Initiate)、学徒(Apprentice)、学徒期满的职工/熟练工人(Journeyman)、专家(Expert)和大师(Master)①。 这一研究描述了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在工程系统“现场”中不断成长的动态过程,这种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

第三种观点,国内一些机构或学者也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过“阶段论”。例如,华北电力集团公司人事部1998年对其直属27个单位的68位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进行调研,研究结果指出,从大学毕业到培养成为总工程师的年限一般为8-10年,同时提出了工科毕业生从就职到成为总工的四个成长阶段。

②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表明,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必须使其经历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工程实践的训练和工作实际的体验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的实现大体需要8-10年的时间。

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王昕红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对我国企业或研究所近百名接受过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师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工程教育、工程领域从业经历和继续工程教育三个阶段的有机组合是工程师成长的必然途径。 ④ 另外,工程师职业是一个涉及特定专业领域、需要具备独特专业技能和专业魅力的专门职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未来工程师的素质及职业要求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对工程师成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已有文献对此也有所探讨。首先,我国工程师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罗福午的“四因素论”。

他认为工程人才成长主要受工程教育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制约,素质也受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通常将其成长归结为四个因素作用,称之为“四因素论”,即遗传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以及个人主观能动因素。⑤其次,中国工程院的专家和高等工科院校的教师对工程师的成长影响因素问题也非常关注,并做了深入的研究,和罗福午的研究结果有所区别的是,这些研究重点强调了高等工程教育及企业在工程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⑥。

以上对工程师职业群体的研究,无疑对我们研究优秀工程师的成长历程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价值。综观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有下述几个方面的特点。

在研究视角上,国内外有关职业发展的研究中,针对工程师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系统研究甚少,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对工程师群体的一般性描述层面,或者是工程师自己的经验总结,缺乏从优秀工程师的角度对其成长过程予以全面审视。 从研究方法上看,以往研究大多采用规范研究或简单描述统计法,以“深描”分析为特征的质化研究在对工程师的研究中并不多见;已有的质化研究,在对资料的分析方面,尚停留在手工编码阶段,效率不高,尤其是其研究信度无法验证。

二、研究方法和资料分析 1。 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取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①质的研究擅长对特殊现象进行探讨,比较适合从微观层面在自然情境下对个别事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