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兼顾多重均衡 M2和存款料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人民币存款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人民银行数据显示,4月末,M2、人民币存款余额均同比增长12.4%,分别较上年同期高1.9个和2个百分点。

  有观点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速与经济增速相背离容易产生资金空转或流动性淤积等问题。对此,专家表示,M2和存款增长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应全面合理地看待其与实体经济运行的关系。

  货币政策充分发力

  专家表示,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看待M2和人民币存款的增长。

  一方面,理论上,中长期内,货币和存款的增长主要受经济发展和货币化进程带动。一是经济增长驱动。过去十年(2013年-2022年)名义GDP年均增速为8.8%,同期M2年均增速为10.6%,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1-2个百分点,合理满足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货币需求。二是转轨阶段的货币化需求。过去我国货币增长受金融深化过程的货币化影响,除GDP增长外,资产价格的大幅变化也吸纳了货币的增长,使得通胀水平能够基本保持稳定。

  同时,从横向对比看,各国自身经济特点对货币及存款增长也有影响。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和居民习惯储蓄存款,使得货币和存款需求较其他经济体更大。统计口径方面,欧美对存款纳入M2统计有金额或期限方面要求,我国则没有类似限制,M2口径相对较大。

  另一方面,实践中,搞好跨周期调节的要求更加明确,近期M2和存款的较快增长很大程度是宏观政策适度发力、市场主体行为变化的体现。从宏观政策看,去年以来,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稳增长一揽子政策陆续实施,货币政策充分发力,配套资金先行到位,相应表现为金融数据领先于经济数据。同时,今年以来实体经济的生产流通传导、消费需求等恢复仍有时滞,经济循环阻滞摩擦未消,也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市场主体的货币持有量和预防性储蓄存款上升。

  具体而言,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分析,稳健货币政策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去年以来支持稳增长力度持续加大,供给端见效较快。但实体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政策效应传导有一个过程,疫情反复扰动也使企业和居民信心偏弱,作用于需求端存有时滞。

  在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当前货币供应量处于较高水平,且政策通过宽货币推动宽信用的效果显著。货币政策要想对物价产生影响,需要有实际的需求连接以带动货币流向相关消费领域。

  搞好跨周期调节

  市场普遍认为,从中长期看,经济平稳增长、物价稳定是检验货币增长是否合理的标准和关键。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保持基本匹配,实现了较快增长和较低通胀的优化组合。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我国实际GDP年均增速为6.2%,CPI年均涨幅在2%左右。

  专家分析,近期M2增速与通胀和经济增速间存在一定缺口,主要是政策效果显现、需求恢复存有时滞所致。未来随着疫情影响进一步消退、市场预期持续好转、经济加快恢复,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意愿回升,前期积累的预防性储蓄有望逐步释放,有利于M2和存款平稳增长。

  从人民银行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可以看到,3-4月住户存款同比多增额较1-2月已明显收窄,4月末M2增速也已较2月末高点回落0.5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2022年年中以来,在7400亿元基建资本金投放及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调增8000亿元等政策带动下,企业信贷大幅放量,带动M2增速走高。“当前M2增速或已见顶,预计后续将有所回落。”他说。

  连平表示,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微观主体信心得到提振,经济持续恢复带动就业状况的改善和消费场景的增多,可能推动核心CPI和PPI涨幅逐步回升。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既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又坚持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巩固拓展经济向好势头,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