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财产保全期限(财产保全担保公司收费标准)

法官您好,我是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法人林某,今天财务反映公司银行账户被法院冻结了,我想问法院在案件还没判就先冻结我司财产是否合法?我司与申请人的民事案件还没出判决结果,怎么就到执行阶段了?还有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之前为什么不提前通知我们呢?

针对林某提出的三个问题

法官一一作出解答

问:法院在民事案件判决之前就先行对该公司财产进行冻结是否合法?

答:合法。财产保全是《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赋予当事人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项神圣权利,法院在民事审判工作过程中,依据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财产保全申请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财产进行查封、冻结是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

问:该公司与申请人的民事案件还没出判决结果,怎么就到执行阶段了?

答:民事诉讼过程中的财产保全措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院执行阶段,而是民事审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讼中,只要一方当事人提出合理的保全申请,法院会依法根据案情作出保全裁定,冻结扣押对方当事人的财产,目的是为了防止对方当事人转移、隐匿财产导致将来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

问: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之前为什么不提前通知被保全人?

答:为防止被保全人事先收悉法院保全措施而恶意转移财产,从而导致法院保全工作难以开展,因此法院只有对被保全人采取保全措施后,才会通知被保全人,也就是说,被保全人是最后一个知道保全措施具体情况的人。

林某认真听完法官的解答后,表示理解法院工作,并表明偿还债务的强烈意愿,希望法官能尽快安排调解,请求早日解冻他们公司银行账户。执行法官当即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双方顺利达成和解,林某公司当场履行了还款义务,该案成功执结完毕,林某公司银行账户也予以解冻。

现在带大家了解一下,财产保全和申请财产保全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为何要做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就是为了防止对方当事人转移、隐匿财产导致将来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可以向申请法院对对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保全措施,暂时控制对方的财产。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防止申请人得不到切实赔偿而采取的措施。

二、财产保全的分类

诉讼财产保全分为诉前财产保全以及诉中财产保全。

1.诉前财产保全是申请人因情况紧急,为避免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而立即向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且必须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否则法院会解除保全。

2.诉中财产保全是在诉讼过程中,申请人因被申请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为保证将来作出的判决得以执行,或为了避免财产遭受损失,而申请诉讼保全。

三、如何申请财产保全

申请财产保全需向法院提供以下材料:

1.保全申请书,写明双方当事人身份信息、申请保全金额、保全财产线索等;

2.查控申请书,写明双方当事人身份信息、请求法院使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申请人名下财产信息并予以查封、冻结等请求事项以及查控申请的事实理由。

3.财产保全担保书或担保函,担保财产的详细材料。

四、为何要提供担保,哪些财产可作担保

因为保全是对对方当事人财产的控制,为了防止滥用保全权利,令对方当事人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法律规定除了几种特殊情况外,申请财产保全需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

1.申请人提供现金担保的,需提供保全金额30%的现金作为担保;

2.提供不动产担保的,需提供与保全金额相符且无抵押的不动产作为担保;

3.申请保险公司提供担保的,则需支付一定的保费,由保险公司提供信用担保。

五、可以对哪些财产进行保全

首先必须是属于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明显不是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是不可以进行保全的。

其次从财产类型上来说,可以是银行账户、支付宝账户、微信账户、股票账户、车辆、机械设备、生产原料、不动产等有形财产,也可以是股权、商标权、专利权、到期债权等财产权利。

六、注意财产保全续封时间

人民法院在对被保全人进行财产保全措施后,会将保全结果制作成告知书,连同保全裁定书一并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在收到文书后要认真核对,看是否有错漏,若有请及时联系办案人员。若无错漏,请记好保全期限,期限届满前需延长的,请于人民法院指定期限内向法院提出申请。

在这里温馨提示:期限内未提出续保申请,造成保全自然失效及财产被转移等,该风险由申请人自行承担。

七、财产保全的担保与反担保

如果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有错误,被申请人因财产被保全而遭受损失的,申请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此时,申请方提交的担保就为被保全人因错误保全遭受损害时能够获得赔偿提供了有效保障。常见的担保形式有:现金、房屋等实物方式的担保和保险保函等保证方式的担保。

同样的,被保全人得知自己财产受限后,也可以反过来主动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以解除前述保全,这个就是财产保全中的反担保。

所以,不管你是当事人还是被申请人,学会合理利用担保和反担保,都能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