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央行举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就市场关心的信贷结构、货币政策、通缩争论、存款利率调整、房地产信贷、结构性货币政策等热点话题回答了21世纪经济报道等10多家媒体提问。
日前,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M2余额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M1余额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阮健弘表示,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长基本匹配,巩固拓展经济向好的势头,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预计2023年信贷投放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将保持平稳。”
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96%
对于一季度信贷数据,阮健弘解读称,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央行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中小、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增强经济增长的潜能。
截至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2%,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29.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领域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3.4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2%,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3.4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4.2个百分点。普惠小微的授信户数为5765万户,同比增长14.4%。
从利率看,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3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比上年同期低29个基点;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4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1和41个基点。
在信贷大幅增长的同时,宏观杠杆率有所提升,阮健弘介绍,初步测算,今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是289.6%,比上年末高8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有季节性特征,贷款投放节奏对宏观杠杆率的变化影响是比较明显,政府债券发行前置等因素也强化了宏观杠杆率的季节特征。目前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势头良好,这将有助于全年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
对于下阶段的货币政策,邹澜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坚持稳健取向,保持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创造良好货币环境,更好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将更多金融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预计今年CPI呈“U”型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间以来,M2增速与M1增速、社融增速差距在拉大。阮健弘表示,M2的增速比较高,主要是金融体系靠前发力,加强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派生的货币相应增加。在贷款多增的同时,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增加2.42万亿元,同比多4986亿元,其中政府债券投资增加1.79万亿。
“资管资金回流表内也是M2上升的重要原因,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市场有所波动,实体部门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理财等资管产品的资金转回表内,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推升了M2的增速。”阮健弘称,截至3月末,资管产品直接汇总的资产合计94.7万亿元,较年初减少了1.6万亿元,增速为-4.2%,较上年同期低8.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3月物价水平创新低。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CPI为0.7%,为近年来首次低于1%,环比下降0.3%。邹澜表示,经济基本面和高基数等因素使得近期物价有所回落。
“稳健货币政策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去年以来支持稳增长力度持续加大,供给端见效较快。但实体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效应传导有一个过程,疫情反复扰动也使企业和居民信心偏弱,需求端存有时滞。”邹澜认为,总体看,金融数据领先于经济数据,实际上反映出供需恢复不匹配的现状。
对“通缩”提法,邹澜表示要合理看待,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逐步回归至往年均值水平,全年CPI呈“U”型走势。
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对于房地产信贷情况,邹澜介绍称,今年以来,央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继续抓好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近一段时间,随着前期稳经济大盘、稳定房地产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方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多项指标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出现边际好转,在房地产金融数据上也有所反映。”
房地产贷款主要由个人住房贷款和开发贷款两项构成。邹澜具体介绍称,今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月均发放额大约是5900亿元,比去年四季度的月均发放额多1900亿元,与同期商品房销售额的比值处于合理的区间。一季度开发贷款累计新增约5700亿元,与同期商品房在建规模相比也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债券方面,一季度房地产企业境内债券发行1500多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境外债券市场信心也在逐步恢复。
同时,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呈上升态势。3月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6.4%,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高0.7和2.4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6536亿元,同比多增3791亿元。
去年年末,央行、银保监会建立了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了因城施策原则下首套房贷利率政策的双向动态灵活调整。邹澜表示,该政策可以“既管冷、又管热”,既支持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困难的城市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又要求房价出现趋势性上涨苗头的城市及时退出支持政策,恢复执行全国统一的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据统计,截止到3月末,符合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条件的城市有96个。其中,83个城市下调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这些城市执行的下限与全国下限相比,大概低10到40个基点;12个城市取消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首套房贷利率政策的调整优化,带动房贷利率有所下降。从全国看,今年3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4.14%,同比下降了1.35个百分点。
“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密切关注房地产金融形势变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会同金融部门持续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实,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邹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