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暴力加息下的科技企业:3个月裁员数近去年总和

立即订阅▲收听音频

管理和效率重新被企业提到醒目的位置。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最近,关于欧美经济的坏消息接连而至,银行业的动荡尚未平息,科技行业又迎来了新一轮大规模裁员。裁员潮断断续续,已持续数月之久。

仅最近两周,两大科技巨头Meta与亚马逊就接连宣布启动第二轮裁员计划,分别再裁员10000与9000人。此前,它们已分别在去年11月和今年1月宣布裁员11000与18000人。

虽然在声明中被普遍描述为“令人深感痛苦的决定”,裁员还是成为了众多科技企业的共同选择。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的1052家科技企业累计裁员超16万人。而2023年以来,不到3个月时间,全球527家科技企业已累计裁员超15万人,势头显然更加凶猛。

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科技裁员

图片来源:Layoffs.fyi

科技企业扎堆裁员,背后的原因何在?分析起来,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

第一,美联储暴力加息对科技企业造成伤害。

美联储在北京时间本周四凌晨刚刚完成最新一轮加息,加息幅度25个基点。

这是它自去年3月以来的第9次加息,过去一年累计加息475个基点,把联邦基金利率从接近于0的水平拉升到了4.75%-5%的目标区间。

这意味着科技企业的贷款利率大幅提高,现金流收紧,也造成了资金从科技股的出逃。

本次银行危机爆出的第一颗地雷——硅谷银行破产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其主要服务的对象,众多的高科技企业难以从IPO市场上获得融资,只能消耗过去的积蓄来维持生存。它们纷纷提走存款,这造成了硅谷银行在危机酝酿期的“失血”。

与此同时,经济的低迷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又抑制了需求,损害了企业的收益

比如微软表示,目前其Azure云业务增长缓慢,包括Windows和Office在内的核心业务也有所下滑,为此,其计划在3月底前裁员10000人,以使成本结构与收入更匹配。

从科技巨头们在2月集中公布的财报来看,它们的业绩遭遇集体滑坡。

比如2022年第四季度,Meta净利润同比下降55%;Alphabet净利润同比下降34%;微软净利润同比下降12%。亚马逊公司则在2022年净亏损27亿美元,交出了一份历史最糟的成绩单。

业绩下滑,经济前景又不乐观,裁员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第二,大规模裁员和科技企业在疫情期间对于趋势的误判有关。

扎克伯格的一番话很有代表性。他说,“疫情之初,世界迅速转向线上,电子商务激增带来巨大的收入增长。很多人预测这将是一种永久性的加速,我也这么认为,所以决定大幅增加投资。不幸的是,电子商务恢复了以前的趋势,而且宏观经济下行、竞争加剧、广告业务下降导致收入远低于预期。”

疫情被众多企业视为使线上业务获得“跳跃式”发展的时机,它们宁愿押错宝,也不愿因谨慎行动而错失机会和掉队。

于是,伴随着疫情初期的盈利,科技企业热衷于招兵买马和业务扩张。数据显示,微软和谷歌的员工数在过去两年分别增加了6万和7万;Meta的员工数量由疫情前的约4万直接翻番,达到了8.7万人……

所以,裁员潮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对疫情初期过度扩张的回调。

当初扩张有多猛,这次就裁得多狠,比如Meta。相比之下,近年来一直避免快速增加员工人数的苹果,裁员的步调是众多科技同行中较为温和的。

第三,裁员潮的背后,是投资者心态的转变。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科技企业都处在一个获得高增长的窗口期中。利率水平低,拿到投资比较容易,在那样的环境下,创业者或CEO可以抱着“增长第一”的念头全力提高营收,或尝试投资很多新项目,而无暇顾及效率。

现在,环境变了。让投资者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他们在投资时变得更为谨慎和务实。

为此,管理和效率重新被企业提到醒目的位置。

CEO们现在更多地考虑优化管理、削减成本,成本高昂而前景不明、短期内难以对现金流做出贡献的项目被砍掉,业务变得更聚焦,企业对留下来的员工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裁员潮至今没有停止的迹象。

接着讨论一个现象:科技企业持续裁员,而美国的失业率还是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如何理解这种矛盾呢?

美国劳工部3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的失业率是3.6%,前值为3.4%。2月的失业率虽然有所反弹,但仍然处在低位。

裁员潮的影响在失业率数据中为何并没有明显的显现?

这首先是因为科技行业的劳动力规模在美国总的劳动力人口中比重很低。

东方证券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信息业劳动力人口在约1.6亿的劳动力总数中仅占到约2%,“哪怕其发生惊涛骇浪式的失业浪潮,都很难在整体失业率数据当中泛起浪花”。

美国失业率与劳动参与率变动图

图片来源:国盛证券研究院

如果进一步观察非农就业数据(NFP),今年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31.3万人,虽较前值50.4万人有明显收窄,但仍高于预期值的20.5万人。

其中,休闲和酒店业新增就业10.5万人,较疫情之前仍有41万的缺口;教育和保健服务新增7.4万人;专业和商业服务新增4.5万人;零售业新增5万人;信息业就业减少2.5万人。

或许有人会对“信息业就业减少2.5万人”这个统计数据感到疑惑,科技企业的裁员规模明明要比这大得多。

其实,这是因为科技企业在解雇员工时,往往会继续为雇员支付数月(通常在2-4月左右)的薪酬作为补偿。即便员工已经收到了被裁员的邮件,只要还拿着这笔薪酬,在统计NFP时就仍被视为处在就业状态中。

另外,那些被裁的高技术人才仍然是受企业欢迎的香饽饽。

ZipRecruiter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科技企业解雇的员工中,有近80%在开始找工作后的三个月内找到了新工作,其中近四成更是只花了不到一个月就成功实现再就业。这些员工有约74%留在了科技行业,但也有相当部分转向了零售、金融服务和医疗保健等新的出路。

科技公司雇员实现再就业花费时间的比例(%)

图片来源:东方证券研究所

所以,如果员工在领取补偿薪酬期间找到新去处,那么裁员也不会对NFP数据造成影响。

总的来看,科技企业裁员潮的影响虽然在NFP中有所显现,但程度还较轻。

与此同时,餐饮、旅游、医疗等服务部门仍然对就业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这些行业在疫后迎来复苏,对相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甚至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这是近期美国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

一边是科技企业寒气森森的裁员潮,一边是服务行业的招工难,这种明显的两极分化的确是美国后疫情时代的魔幻图景之一了。

本篇文章改编自《每天听见吴晓波》的音频。

加入《每天听见吴晓波》

上吴晓波的商业视角

点击按钮立即订阅

音频策划| 毕冉

音频运营| 奔奔 |主编| 何梦飞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