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BT财经 无忌
中国疫苗巨头康希诺生物公司去年亏损9.02亿元!
这则消息引发了市场强烈争议,在雪球、富途等平台上不乏投资者发出这样的质疑:“疫苗企业怎么可能亏钱?”“疫情虽然过去了,企业不可能垮的这么快吧?”
疫情三年让很多相关公司一夜暴富,在疫情渐渐离我们远去后,很多暴富的企业“一夜回到解放前”,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688185.SH、06185.HK,以下简称康希诺)就是典型的一家。康希诺不仅面临着业绩大溃败,还被上交所下发监管工作函,处理事由为“就公司相关事项提出监管要求”,一时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不久前,康希诺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快报显示,2022年康希诺总营收为10.35亿元,同比2021年的43亿元暴跌76%,净亏损9.02亿元,而2021年同期净利润则为19.14亿元,一年时间,康希诺由盈转亏,前后差距近30亿元。
和康希诺营收、净利润相对应的是其一泻千里的股价。由2021年6月底797.20元/股的高位,一路狂跌至3月14日收盘的121元/股,跌幅达85%。原本一度逼近2000亿元的总市值仅剩196亿元,市值蒸发超过1500亿元。
对此,康希诺在业绩快报中表示主要受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增长放缓,疫苗需求减少所致。那问题来了,以后全球都放开的情况下,疫苗需求必然锐减,康希诺还能重回巅峰吗?
昙花一现的盈利
成立于2009年的康希诺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符合中国及国际标准的创新型疫苗企业。成立十年后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港股疫苗第一股”,一年后的2020年8月又在A股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第一支“A+H”疫苗股,一时风光无限。
BT财经了解到,康希诺的主要业务是研发和生产疫苗,招股书显示,康希诺致力于符合中国及国际标准的创新型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公司研发管线覆盖针对肺炎、结核病、脑膜炎、百白破、埃博拉病毒等13个适应症的17种疫苗产品。在2019年年底爆发出新冠疫情后,康希诺的营收主要还是来自于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业绩依靠吸入用新冠疫苗,迎来井喷式大爆发。
2019年康希诺营收只有228.3万元,甚至同比2018年的281.2万元还有19%的下滑。疫情爆发后的2020年,康希诺依靠首款新冠疫苗“克威莎”的红利,也顺利实现扭亏,营收激增至2489万元,同比增幅为990%,翻了十倍有余。但这个增幅和2021年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2021年康希诺的营收直接暴增至43亿元,同比增长了17176%,也就是说一年内康希诺的营收增长了172倍。
在净利润方面,2021年以前,康希诺都是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港股上市前的2018年净亏损为1.383亿元,2019年港股上市时年亏损为1.568亿元,2020年亏损为3.966亿元,但在2021年直接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高达19.14亿元。成为科创板第一个甩掉亏损帽子(俗称“摘U”)的生物科技类亏损上市公司。而在2022年,再度亏损9.02亿元,除了因疫情所致的疫苗需求激增之外的这些年,康希诺并未找到盈利的钥匙。
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进入了相对稳定期,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放开”,疫苗的市场需求直线下降,加上康希诺在疫苗研发和生产方面遇到了一些挑战,这导致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暴跌。
对于以疫苗为主营业务的生物科技公司盈利的可持续性,投资人刘波并不看好,“疫苗不是多次消费产品,像新冠疫情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几率并不大,是特定历史事件下造成的畸形盈利结构,一旦疫情平稳或过去,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必然会断崖式下跌。”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康希诺是一家刚刚进入疫苗市场的公司,在全球疫苗市场中,其市场份额仍然较小,理论上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自身抗风险能力也非常弱,综合考虑其长期发展潜力以及短期业绩表现来看,康希诺的未来发展之路也将坎坷异常。
押注新冠败局已定?
康希诺巨资押注新冠。从近两年康希诺在新冠产品的研发力度上可见一斑。
据康希诺2022年半年报信息披露,康希诺在新冠疫苗的三条研发管线累计投入12.22亿元。而在2022年,康希诺还有对新冠疫苗相关产品计提的5.26亿元,叠加后,康希诺在新冠疫苗上累计已花费17.48亿元。对于2020年全年营收只有2489万元的康希诺来说17.48亿元的新冠疫苗研发投入,绝对算是大手笔投入。
但万万没想到,康希诺重金下注的新冠疫苗,会在全面放开后几乎失去了市场。康希诺一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继续研发新冠疫苗,即使产品研发出来了,可能都没有市场,而不继续研发,前期投入的这近20亿元就完全打了水漂。
或许是康希诺舍不得前期的巨额投入,在疫情已经“变天”的情况下,康希诺依然还有一款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CS-2034正在开发中。众所周知的是,疫苗研发一是靠科技,二是靠砸钱,康希诺在疫苗行业的烧钱之路并未因为疫情的好转而中止。
此前康希诺曾依靠新冠疫苗“克威莎”,让港股股价由30港元升至超450港元,在2022年9月康希诺吸入式疫苗正式获批使用,这款全球第一款吸入式疫苗让康希诺的股价迎来六连涨。而“此一时、彼一时”的是,新冠疫情的不可复制性,即便康希诺研制出最新新冠疫苗,其市场需求也远不如2021年紧俏。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BT财经表示,目前吸入式新冠疫苗无法在短期内完全替代注射类疫苗,这类产品对康希诺业绩的提振作用还有待观察。“吸入式疫苗虽然有接种方便,且能减少痛苦的优点,但同样有接种限制的弊端,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一种补强疫苗,接种该疫苗前需要完成基础防疫措施,注射过同类型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才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同时作为疫苗,其本身可能会不适宜所有人群,部分接种人员可出现发热、荨麻疹等过敏现象。最终市场对吸入式疫苗的接受程度,还不确定。”
“吸入式疫苗也不是康希诺一家独有,如今同类产品很多,而疫情防控政策的改变使得疫苗需求量大不如前,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人已经接种过疫苗,后入市产品的前景和利润都被挤压。”该人士对康希诺的前景不太看好,认为康希诺的疫苗不仅有不少竞争对手,还因为入市较晚,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优势不明显。
高管辞任,股东“出逃”
和康希诺股价持续下跌相对应的是高管的辞任和众多股东的“出逃”。
2月23日,康希诺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毛慧华因个人原因辞去副总经理一职。根据公告可知,毛慧华持有4,409,500股A股、10,785,941股H股,并间接通过其实际控制的SCHELD Holding Limited持有公司1,138,759股H股。是A股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14%(间接持有的股份未计入)。公告称,毛慧华辞去副总经理一职后将继续在康希诺担任其他职务。
在后疫情时代,疫苗的需求已不再强烈,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12日,我国共接种新冠疫苗34.8亿人次,覆盖人群是13.4亿,其中完成全程接种的是12.7亿。 或是投资者清楚疫苗的市场空间已被压缩,前景并不明朗,于是很多投资者纷纷离场,甚至还有众多大股东“出逃”。 从康希诺近期减持的公告中可以看出,大股东减持的十分频繁。
2022年11月4日,美国资本集团减持康希诺生物约1.91亿港元,是其近半年内的第8次减持。康希诺的大股东之一摩根大通随后减持107万股,套现1.2亿港元,2023年1月10日,摩根大通再次减持112万股,不同的是因股价由上次减持时的112.22港元跌至71.99港元,本次摩根大通减持股份更多,套现却只有8036万港元。持股比例也由9.35%降至8.51%。
2022年中报显示,康希诺有64家机构投资者,持有1111.26万股,截至2022年底,就只剩下华夏基金一家机构投资者,仅持有900股。面对资本的离场,有投资者甚至在投资者平台提出康希诺是否会退市的犀利问题,董秘的回复是“股价的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行业政策、市场供需关系、细分赛道的资本市场情况等。目前公司经营正常,根据科创板相关法规,不存在触及退市指标的情况。”
“此前大批机构仍持有,说明疫苗的技术应该是得到认可的。市场前景也被看好,但现在疫苗前景不够明朗,机构减持是正常的,尤其是在全面放开后,这样疫苗的前景就更加暗淡,导致众多机构离场。”刘波认为新冠疫苗红利不再,是造成康希诺营收和利润双双大幅下滑的关键,日后康希诺的业绩走势还需看其他产品的研发进度及商业化落地能力。后续流脑等多种疫苗也有助于康希诺获得更长期的市场竞争力,只是这种产品和新冠疫苗的红利相比,回报周期性较为漫长。
疫苗行业已成过眼云烟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和疫情的缓解,疫苗需求急剧下降已成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企业涌入赛道造成了相关产品的竞争加剧。
据了解目前有13种新冠疫苗获得批准,如此多的新冠疫苗使得产品供过于求,不仅直接压低了价格,还给相关产品增加了到期前无法售出的风险。一旦在疫苗到期前无法售出,企业就要蒙受更多的折旧损失,对企业营收和利润都是较大的挑战。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新冠疫苗相关企业整体遇冷。以智飞生物等相关企业为例,2021年5月,其股价达到230.09元/股的高位,但时至今日跌至89.54元/股,跌幅超过60%。另外一家新冠疫苗企业康泰生物在1月10日的业绩预告中也表示其新冠疫苗销量大幅下滑,预计2022年净利亏损在0.76亿元至1.5亿元之间,这是自康泰生物2012年披露经营业绩数据以来,净利首次出现亏损。
有“新冠疫苗之王”之称科兴生物近期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快报显示,2022年科兴生物总营收13.61亿元,而据他们中报披露,上半年营收为12.12亿元,整个下半年营收仅为1.49亿元,中报显示,上半年的营收同比下滑89%,归母净利润下滑91%。科兴2022年年度快报披露,其净利润为-0.9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则高达84.67亿元。股价由12.50美元跌至停牌的6.47美元。
科兴生物都遭遇如此境地,其他企业的处境可想而知。可见疫苗市场上相关企业受到巨大影响的不止康希诺一家。
唐山某公立医院主任医师尹凡对疫苗相关企业遇冷并不意外,“新冠疫苗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但如今不管是官方防疫还是民众需求,疫苗作用已经被弱化,在新冠口服药问世之后,前期投入巨大的疫苗更面临尴尬处境。”尹凡指出,疫情三年来,疫苗渗透率越来越高,潜在接种人群越来越少,市场已经接近天花板。而行业竞争却丝毫没有减弱,像康希诺这样的“行业新人”下场或会很惨烈。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月31日,共有238家A股药企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其中半数公司业绩预增,逾50家净利润实现翻倍,20余家药企连续5年净利润持续增长。但新冠疫苗相关的几家企业却都发布了亏损预告。可见新冠疫苗市场已经触及天花板,再也没有成长空间,也讲不出好故事。
综合来看,顶着首支“A+H”上市的生物疫苗股,康希诺并不匹配这一名号,其最突出的问题是营收结构单一和商业化能力不足,自身造血能力严重不足,在2020年之前,康希诺没有任何产品上市。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康希诺一直是一家亏损的公司,依靠新冠的红利,康希诺在2021年扭亏为盈,但随着疫情红利消失,随即由盈转亏。未来即便康希诺通过印尼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进入印尼市场,却因全球防疫力度的弱化而难有较大提振,康希诺在新冠疫苗上的押注几乎宣告失败,尽早推出下一款能带来收入的产品才是康希诺的当务之急。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