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馨婷
“当初冲着远洲酒店的名气,下单了他们的酒店预订套餐。谁能想到为了退款会这么头疼。”3月13日,张阳(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家住上海的张阳,2023年1月16日在支付宝小程序上下单了远洲酒店的预售房套餐,订单金额接近3万元。此后,在未预约使用套餐的情况下,张阳申请了退款,却遭遇了退款难。
结合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与黑猫平台投诉信息,像张阳一样购买预售房套餐且遭遇退款难问题的客户不少,且分布在全国各地。
截至3月13日,距离一众消费者集中发起退款申请已经过去近2个月,但远洲酒店的退款进程仍未结束。
“直到今天,我的订单金额才全部退款到账。但据我所知,一些消费者10万元以上的订单,仍未退款完毕。”张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3月14日,远洲酒店所属的远洲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已与大部分客户达成了和解协议,并本着快速处理客户退款的原则,按和解协议的条款进行退款。
“目前所有达成和解的客户已按协议金额提前退款。截至3月14日,我司已完成总金额70%的退款。”该名负责人说道。
预售套餐退款难
除去1月16日的订单,张阳在远洲酒店购买的预售房订单金额约为5万余元。
订单金额不小,促使张阳下单的除了远洲酒店的品牌效应,还有下单页面上的退款政策。下单时,远洲酒店的支付页面标有“无忧服务”“24小时退款”等字样。退款政策指出:“使用产品前需要电话预约,未预约的支持退款,已预约的则不支持退款。”
下单时远洲集团的支付宝小程序页面,受访者供图
本以为妥当的交易,却在下单后突生变数。
1月20日,订购了套餐后,张阳听说网络上关于远洲酒店资金链断裂的传闻。由于担心订单难以履约,张阳随即在远洲酒店支付宝小程序上申请了退款,却没想到,退款未果。
“一开始,客服说退款会在年后解决。后来,支付宝小程序里直接有了分期退款选项,不需要申请就直接退了一部分款项,小程序里的退款选项也被关闭了。这一切都没有告知我和取得我的同意,意思就是,怎么退款,都得是他们说了算。”张阳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据张阳观察,在众多消费者发起退款后,远洲酒店支付宝下单页面上承诺24小时内退款的“无忧服务”选项,也已撤销。
张阳的遭遇并非个例。
截至3月14日,黑猫平台上,关于远洲酒店的投诉高达435条,投诉内容均与张阳所遇到的情况类似,都是在购买了酒店预售房套餐、未有预约核销的情况下,发起退款却并未成功。而涉及的订单金额,则在上万元到超过十万元不等。
黑猫投诉平台上远洲酒店页面
3月14日,广东君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志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法律角度看,远洲酒店存在违约和侵权行为。
黄志明表示,根据《民法典》,远洲酒店与消费者们之间形成的是合同关系。根据合同约定消费者支付款项后在未预约情况下申请退款,远洲酒店应在24小时内退款,但远洲酒店未能在约定的时间给予全额退款,且单方修改退款方式,已构成违约,应根据合同和法律对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同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远洲酒店也已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知名酒店品牌“翻车”
退款风波对远洲酒店及其所在集团的品牌形象影响颇大。
远洲酒店品牌诞生于1998年,属于远洲集团的远洲旅业板块。远洲集团创建于1987年,总部位于上海,发展核心区域为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等长三角区域,总资产达百亿元,主要业务除了高星级连锁酒店投资经营管理,还包括房地产开发以及石化产品贸易。
目前,远洲旅业在全国重点城市拥有在营和在建的20余家高星级酒店,旗下拥有奢华养生疗愈酒店品牌阿纳迪、高端商旅酒店品牌远洲酒店、主题度假酒店品牌庐境、城市精品酒店品牌逸廷与人文自然精品酒店品牌轩廷。
官网显示,远洲旅业已连续7年被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评为“中国酒店管理集团60强”。携程平台显示,当前远洲旅业旗下的上海阿纳迪酒店,房费在2190元/晚;而位于浙江的庐境天台度假酒店,房费则在994元/晚。
作为知名酒店品牌,远洲酒店为何爆发退款纠纷?
3月14日,远洲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小程序“远洲酒店”是远洲集团按照支付宝的相关规定于2021年8月正式上线,合法合规地销售远洲集团的常规酒店预售套餐,由磐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此次大范围的退单的产生,远洲集团没有接到平台和运营商的提前预警。
“由于退款时间集中且金额较大,已经超出公司常规备用金范围,因此造成了部分客户的退款延迟。在与客户的协调过程中,我司发现有人在网络和客户微信群内肆意传播谣言、视频等虚假信息,造成客户恐慌及退款挤兑,我们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追溯其法律责任。”上述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
“未来,公司会以此为鉴,加强风险防控,并将其作为一个常态化工作。”该名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同日,黄志明也提醒广大消费者,为避免同类情况发生,消费者应在尽可能选择有资质、口碑好的商家的前提下,尽量避免预付较大的款项,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在消费时,也要仔细了解合同有关条款,并保存消费证据,如预付费消费的合同、预付款凭据。与商家发生纠纷后,消费者应当及时向消费者协会请求解决,或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