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托遇上ESG,碰撞出的不止是慈善公益,还有更大的棋局

信托公司,为何偏爱做慈善?

作者 | 王杨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刚刚过去不久的2月14日情人节,中建投信托在公众号上寄出了一封特殊的“情书”。

“情书”历数了过去365天时间里,中建投信托在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助力第三次分配方面做出的成绩。

2022年全年,中建投信托新增慈善信托22单,规模1624.74万元,新增单数位居行业第五,新增规模位居行业第十四。

自《慈善法》2016年颁布实施以来,中建投信托已累计参与和备案慈善信托41单,备案规模9158.23万元,累计资助金额达4200万元。慈善信托项目规模与数量逐年增长,范围覆盖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防汛抗灾、帮扶困境家庭、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等多领域。作为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三大领域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在助力慈善公益事业方面颇有成就。

中建投信托只是整个信托行业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一个缩影。中国慈善联合会与中国信托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我国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达到1184单,累计备案规模达到51.66亿元。其中,2022年备案数量达到392单,比2021年增加147单,创历年新高;备案规模11.4亿元,较2021年增加4.93亿元。

信托公司,为何偏爱做慈善?

当信托遇上ESG

信托与慈善的结合,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实践。

早在13世纪,英国基督教徒为了规避直接向教会捐献而遇到的《没收法》限制,想出了信托制度的雏形:有土地的教徒在生前立下遗嘱,将土地赠与第三人持有,但要求第三人保证将所有产生的收益交付给教会。

在这里,立下遗嘱的教徒、第三人、教会,分别扮演了现代信托制度中的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角色。这种制度推广开来后,在慈善领域大放光彩,以至于17世纪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还专门颁布了一部《慈善用益法》来确立慈善信托的地位。如今鼎鼎大名的“诺贝尔奖”,之所以能百年不衰,与背后的家族信托提供的资金支持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时间来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诸如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问题的出现,加之贫困等社会问题在很多国家依然存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核心议题。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ESG理念应运而生。

所谓ESG,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20年代的西方早期伦理道德投资,后于21世纪初由联合国提出后全球普及开来。

当信托遇到ESG,便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信托公司原本所擅长的“慈善”事业,与ESG所倡导的“社会责任”不谋而合。尤其是,随着2016年《慈善法》出台,中国的慈善事业进入法治时代,慈善信托在国内也被赋予了明确的法律地位。一只只慈善信托如雨后春笋般接连被设立,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大议题上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教育领域,中建投信托成立“中建投信托·银信封慈善信托1号”,从389位慈善人士而来的“爱心”资金注入到四地五所希望小学;在疫情防控中,中建投信托第一时间发起“抗击疫情慈善信托1号”项目,定向援助捐赠血氧仪、口罩和营养品等;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方面,中建投信托设立“中建投信托·善泉3号(善行西湖)慈善信托”,以为民、便民、利民为服务宗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切实便利……

转型发展

2018年资管新规的出台,成为信托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转折点。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顶层设计,资管新规促使行业回归本源。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在此过程中,ESG成为信托公司极为重要的突破点。

“ESG理念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及宏观经济发展理念高度融合,加之‘双碳’战略的引领及推动,ESG投资迅速在国内完成了由舶来品到自主发展的转换。”去年7月份的2022财新夏季峰会期间,一份《中国信托业的ESG发展之路》报告发布,财新数据总经理傅杰在解读报告时提出,后资管时代信托公司ESG转型有三条较为现实的道路,或是存量升级,布局转型金融;或是增量增质,加码绿色信托;或是资管探索,进行ESG投资。

相比历史久远的“慈善信托”,“绿色信托”“ESG投资”的概念更新,但受到的关注一点不少。中国信托业协会亦在去年7月份发布消息指出,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历史背景下,绿色信托业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信托业要以支持“双碳”目标为抓手,以支持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坚守风险防控底线,将环境、社会责任与治理(ESG)理念纳入业务决策与风险管理全流程,探索差异化绿色信托发展道路。

清洁能源、交通运输、城市环境、绿色建筑……诸如碳资产抵质押融资信托、碳资产投资信托、碳资产托管服务信托等创新业务模式不断涌现。

作为一家国有信托公司,中建投信托一直积极践行国家整体绿色战略方针,2015年3月便成立了浙江省首单碳排放权信托项目——“中建投·盈碳1号市场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规模达5000万元。此后,中建投信托不断将业务深入绿色产业及细分领域,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低碳化,通过绿色信托贷款为光伏发电企业提供开发资金近35亿元。

“绿色金融”是目标,也是机会。2021年4月,“中建投信托绿色金融论坛暨绿色信托品牌发布会”在上海召开,中建投信托发布了全新绿色信托品牌“青源”,表示未来将在绿色信贷、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债券、碳金融、绿色公益慈善信托等6个方面积极实践,除了利润价值之外,也要将社会价值同步纳入到公司的业务之中,内生性地发展绿色信业务。

相关动作稳步推进。2021年12月,由中建投信托担任发行载体管理机构的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定向资产支持票据(碳中和债)成功发行,规模达6.7亿元。这成为全国首单以城市生物质发电项目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应收账款为基础的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

回归本源,行稳致远

“近年来,许多信托公司都开始陆续践行ESG,发力‘慈善信托’‘绿色信托’”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信托行业回归本源,但仍有一些痛点有待解决。

基金业协会调查显示,当前资管机构践行ESG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对ESG理念的认知、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上不足。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客观上,相比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ESG体系,我国的ESG投资规模、标准建设、信息披露、评级评价、监督管理、行动实践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有的方面差距还较大。部分资管机构对于践行ESG的探索还比较初级,尚需要有一个过渡的过程。

对此,政策方面的鼓励也在陆续出台。2019年12月,信托业协会发布《绿色信托指引》(下城《指引》),明确了绿色信托是信托公司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通过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债券投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产业基金、绿色慈善信托等方式提供的信托产品及受托服务。

《指引》发布之后,据信托业协会《2020-2021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行业绿色信托资产存续规模已达到3592.82亿元,同比增长7.1%,存续绿色信托项目888个,同比增长6.73%。绿色信托投融资规模逐年攀升,领域逐年扩大,种类不断丰富,且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资产质量。

国内外实践已经表明,基于ESG的风险管理确可有效规避风险因素。将ESG纳入风险管理及业务全流程,一方面有助于信托公司避免‘踩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掘更加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客户。”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行业内头部信托公司已经陆续将ESG评价体系纳入公司战略指定与管理流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开拓绿色信托业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实现了企业利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从一间间山区希望小学的教室,到一个个救灾、抗疫的现场,到一批批影响民生的融资项目,一家家信托公司陆续走在了践行ESG的道路上。

你接触或了解过哪些公益慈善、绿色环保的项目吗?这些项目背后,是否有信托公司的助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