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王国斌最新重磅发声,信息量很大!

【导读】泉果基金王国斌:春耕正当时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两会前夕,正值A股市场逐渐趋于活跃之际,泉果基金创始人王国斌分享了他的思考和观点。

基金君了解到,近日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举行2023年投资策略报告会,泉果基金创始人、总经理王国斌在会上发表主题为《投资新时代下的中国》演讲。

王国斌拥有28年证券从业经验,经过投行、一二级市场的历练,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中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形成了稳定的基本面投资模式。历经岁月的沉淀,王国斌对投资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不断进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谈到目前市场,王国斌认为,

精彩观点:

1、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已经到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早春或有倒春寒,但此时进行春耕是最恰当时机。

2、我愿意用三句话来说明今年的市场:“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早春寒料峭,春耕正当时”、“风浪越大,鱼越贵”。

3、按照A股2022年底证券化率(65%)算,A股市场总市值上涨空间为5%,按美股2022年底年证券化率(145.7%)计算,A股市场总市值上涨空间达到109%。

3、投资方向上,我们关注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进步。主要看好三类企业:第一是行业龙头,具备持续增长及创新能力的头部企业;第二是国企混改,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机会的国有企业;第三是科技创新,领先的科技创新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优质标的。

4、重点关注医疗和大健康、大消费、信创产业、TMT、先进制造等。

5、我们目前可能会犯这样一些错误:比如放弃股票市场,大家不要让悲观和恐惧主导你的决策过程。

6、不要把赌注压在股市的整体表现上,2023年,个股表现仍将日趋分化,而非同进共退。因此,想要在股市赚钱,投资者必须在个股选择上精益求精。

7、高品质的上市公司是有能力应对疫情或国际局势带来的挑战。投资者需要做的是致力于发现这类公司,而不是试图去预测不可捉摸的大环境变化。不要让舆论来告诉你如何处理你的投资组合。

8、巴菲特在2017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大概每10年,乌云总会遮住天空,经济前景不明朗,这时股市也会骤降一场黄金雨。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你必须扛着浴缸冲出去,而不是带一把勺子。

以下为演讲实录:

泉果基金是去年刚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大家都说,你们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再次创业,选择投身公募基金行业,足以可见你们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

而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正是《投资新时代下的中国》。

“早春寒料峭,春耕正当时”

中国开始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发展呈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贸易强国等。

可以用三句话来说明今年的市场:

第一句话是“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是电视剧《风起洛阳》里的一句台词,意思是说,所有周期都会有结束的时点。过去几年,许多行业周期结束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已经到来。

第二句话是“早春寒料峭,春耕正当时”。虽然早春时节有时候会有倒春寒,但此时进行春耕正是最恰当时机。

第三句话是“风浪越大,鱼越贵”。这是最近走红的电视剧《狂飙》里的一句话。高启强说,在风浪大的时候,如果出去捕鱼,捕获的鱼是最贵的。如果我们在倒春寒的时点进行布局,未来能够获得的收益也会值得期待。

若再更往长远一点看,十四五规划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升值空间。目前各方预测,2023年中国的GDP增速大概率不会低于5%。基于这一预测,可以预估未来资本市场状况。

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总市值84万亿,按年化4%的GDP增速计算,截止2025年底,中国GDP总额将达到136万亿。按照A股2022年底证券化率(65%)算,A股市场总市值上涨空间为5%;按美股2022年底年证券化率(145.7%)计算,A股市场总市值上涨空间可达到109%。

有危有机的复苏

从国家政策、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等多方面看,目前市场基本下跌空间总体有限。但目前市场确确实实面临着一种有危有机的宏观环境。

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方面来看,后疫情时代,生产生活场景全面恢复疫情结束的速度之快超出国内外很多专家的预期,国内生产生活场景的恢复速度也因此快于市场预期。

投资上,房地产经历了两年的深度调整,在政策支持下已企稳,我们未来的房地产竞争格局将逐步趋好,强者恒强,相比过去相对分散的机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出口方面,尽管目前市场上看到数据呈现断崖式下降,但实际上数据下降是正常的。我在去年7月调研几家出口企业,这些企业就预测出口数据一定会大幅下降,要到今年4月左右才会反弹。背后原因是去年疫情导致国外很多企业恐慌,有抢库存的动作。而这一波库存究竟什么时候能消化完?出口企业认为要到过完今年一季度才能消化完,届时出口数据才会反弹。

我老家是浙江义乌,现在当地酒店已被外商住满,因为之前三年没有外国人来线下采购。这其实是一个信号。我认为出口数据接下来会有反弹。目前的市场看起来危机重重,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信心一定会恢复。

从流动性来看,易松难紧,利率长期向下趋势基本确认。

宏观上看似重重危机,实则充满无限机遇。参照国际经验,中国城镇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户籍城镇化。同时,城镇化也进入新阶段,随着京津冀、粤港澳、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人口资源进一步向都市圈集中。这些都是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

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中国依靠完善的产业链、巨大的成本优势、积极的响应速度,在通讯、光伏、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份额,价值链也逐步向上延伸,充分分享了全球分工的硕果。

中国存在一个特殊情况:在传统行业很难跟海外去竞争,因为这些行业需要长期的时间积累,而我们在10年、20年内难以赶超。但在其他新兴领域就不一样,比如在消费电子、光伏、新能源等领域,可以快速显示出竞争力,成为全球的领跑者。

新形势之下逆全球化过程仍在延续,产业链转移的压力依然存在,但优势尚存。同时,尽管技术封锁给自主创新带来了压力,但也带来了动力,并对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国过去几十年最大问题是同质化竞争,但高质量发展必须转向差异化竞争。差异化竞争对中国来说空间无限,更重要的是差异化竞争主动权在我们自己手里。哪个企业如果认知到目前一定要进入差异化竞争,公司前景、发展空间就会打开。

我最近在顺德去拜会了何享健老先生,他1984年就提出了“不与国内同行争天下,走出国门闯市场”。这种差异化竞争的战略,与美的后来的发展成就密不可分。

市场的演变

从企业生命周期曲线来看,可以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随着全面注册制时代的来临,投资者更能享受参与到企业成长期发展所带来的机会和回报。

以前不少上市企业处于成熟期、甚至进入衰退期阶段时,我们才能去投资。如果这样的企业没能走出“第二曲线”,我们可能在它们上市时就买在了高点。但全面注册制不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也有机会去布局,投资者可以和企业共同享受成长所带来的的收益。市场演变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从供给端,争取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截至2023年2月24日,A股各板块在审企业有681家,这其中上交所281家(主办161家、科创板120家),深交所337家(主板113家,创业板224家),北交所63家,A股上市热潮还在持续之中。

但在投资上,我们一定要理解目前市场资金供需之间的关系。2022年,IPO发行金额加上定增发行金额,两者合计13,800.59亿。但去年整体权益类公募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发行仅4300亿。

这还是没有算上解禁离场的资金。2021年全市场解禁市值合计5.9万亿元,2022年A股总解禁市值达到4.8万亿元。根据万得发布的数据,A股2023年全年预计解禁市值达到4.6万亿元。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市场过去一直起不来,很大因素是资金供给跟需求阶段性出现失衡。理解了这一情况,市场就不用太过担心,因为流出的钱也许一年半载后就会回来。

什么是中国的优势和投资机会?

这个市场之中,微观上存在着很多、很大的机会。什么是中国的优势?我认为有几点:

第一、中国存在全球最多的工程师供给。从很多实例证明,工程师供给对中国企业非常有帮助。

第二、中国有全世界目前最丰富和具备多样性的消费市场。

比如,出现拼多多、新东方在线这样快速崛起的公司,都体现出中国市场丰富和多样性所带来的机会。

第三、我们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

我经常说一句话,只要中国存在着竞争,你就不应该失望。因为中国过去的发展都来自于我们充分竞争,你只要有充分的竞争,政府给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竞争就成了所有企业成长的最主要的驱动力。

第四、超过美日总和的制造业和完善的供应链基础体系。

第五、进行中的深度城市化和超级城市集群。

第六、AI、5G、机器人、大数据、云技术等生产力驱动工具。

第七、越来越多的新一代企业家开始涌现。

新的一代企业家开始涌现,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创业中,很多企业都已交给二代在管理了,这些企业家的视野格局跟老一代企业家不一样。随着企业家越来越多,所带来的机会肯定是越来越大。

暗潮涌动的创新

中国在创新上是在暗潮涌动的。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专利申请数量达到340万件,其中中国158.5万件,美国59.1万件。总量上能够做到这么大,令人惊叹。

而且中国的脱碳论文数2011年-2020年占世界1/4。核聚变专利竞争力也较强,中国第一、美国第二。

这些暗潮涌动的创新,大家还没注意到。我们了解到,去年4-6月,整个上海工商注册登记的公司大约有3万家,但是一到6月就翻倍,注册的公司达到5万家。中国人的创业的冲动不是没有,只是目前这些创业企业还小,可能没被看见。

另外,很多企业很清楚地意识到,要从成本竞争全面走向差异化竞争。我们的企业如果既有差异化,同时成本也具备优势,所有的市场都会欢迎。

投资方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

投资方向上,我们关心,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进步。主要看好的有三类企业:第一是行业龙头,具备持续增长及创新能力的头部企业;第二是国企混改,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机会的国有企业;第三是科技创新,领先的科技创新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优质标的。

可以关注一些方向,如医疗和大健康,有四个维度:第一是新业态新模式,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第二是健康新消费,眼视光产品、中医中药、齿科美容;第三是进口替代,医疗器械、设备、耗材;第四是生物科技创新,包括了创新药、创新医疗、创新器械、创新技术服务商、检测诊断新技术。

大消费,相对更看好消费分级、渠道下沉、科技赋能、国潮崛起。“大市场+中高增速行业”中,看好体育用品、医美及化妆品、直播电商等;“小市场+高增速行业”则看好餐饮供应链、功能饮料、休闲食品、新兴科技家电等;“大市场+低增速行业”中,看好乳制品、白酒、啤酒、调味品、黄金珠宝等。

信创产业中,国家去年9月底下发79号文,要求所有央企+地方国企落实信创全替代。从信创产业整体市场来看,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信创产业整体市场规模6886.3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达到35.7%,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

TMT产业中,看好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方向,半导体和元件、光子光电子;看好5G、信息技术和消费升级,通信和计算机行业;看好物联网和数字经济中,AI、云计算、区块链、量子计算的机遇;在绿色智能上,看好光伏风电、智能电气。

先进制造中机遇有三个方向:第一、重置及产业重构中,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链机会;第二、在供应链升级、全球竞争力提升中,看好智能终端、家电家居、高新材料及化工;第三、智能升级及效率提升,看好工业互联网、精密设备、精密制造业等;第四、技术升级与规范,检测服务及设备。

今年花胜去年红

我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避免可能会犯的错误:

第一,不要放弃股票市场,不能让悲观和恐惧主导你的投资决策过程。

第二、不要把赌注压在股市的整体表现上。2023年,个股表现仍将日趋分化,而非同进共退。因此,想要在股市赚钱,投资者必须在个股选择上精益求精。

第三、不要过分看重大环境的不确定性。高品质的上市公司有能力应对疫情或国际局势带来的挑战。投资者需要做的是致力于发现这类公司,而不是试图去预测不可捉摸的大环境变化。“不要让舆论来告诉你如何处理你的投资组合。”

第四、我已经有三年多没有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观点,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希望我提供一个时机选择的建议,告诉大家下一步会怎么样,但实际上我没有这个能力,我的投资策略都建立在我没有时机选择能力的基础上。但我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对未来的预测和判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巴菲特在2017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大概每10年,乌云总会遮住天空,经济前景不明朗,这时股市也会骤降一场黄金雨。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你必须扛着浴缸冲出去,而不是带一把勺子。

我们现在这个时间点,往下空间跟往上空间的概率,一定是向下是低概率的,向上是高概率的。

自我去年开始创业,大家都在问我,为什么我相信中国会更好,所以我引用了兰小欢《置身事外》里的一句话:

“虽然见过的问题和麻烦可以再写几本书,但经历和见闻让我对中国悲观不起来。我可以用很多理论来分析和阐述这种乐观,但从根本上讲,我的乐观并不需要这些头头是道的逻辑支撑,它就是一种朴素的信念:相信中国会更好,这份乐观的信念,不是源于学术训练,而是源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源于司马迁、杜甫、苏轼,源于‘一条大河波浪宽’,源于对中国人勤奋实干的钦佩,它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最后,引用欧阳修《浪淘沙》的一句词作为结尾: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