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又一信号!降幅大幅收窄,重点房企拿地积极性回升…

随着销售市场的成交回升,土地市场也出现积极变化。

来自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2月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但降幅较上月已有大幅收窄,房企投资积极性略有回升。

另外,证券时报记者梳理近期公布的2023年首批拟供住宅用地清单发现,多地集中供地政策已优化,供地出让时间跨度拉长,同时优质地块占比较多。

业内人士认为,优化集中供地政策后,房企有更长的时间进行市场判断,房企因资金压力带来的投资困难有望缓解。预计在政策宽松、销售回暖以及优质地块的加持下,接下来核心城市首轮土拍热度会较2022年有所上升,未来的土地市场大概率仍会呈现点状回暖的趋势。

拿地总额降幅大幅收窄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2月,百强企业拿地总额1207.6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16.2%,降幅较上月收窄13.2个百分点,降幅明显收窄。其中,2月,50家代表企业拿地总额同比下降29.9%,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

中指研究院指出,2月,北京、苏州、杭州等多个热点一、二线城市进行了集中供地,优质地块供应带动房企拿地热情略有恢复,代表房企拿地总额较上月有明显增长。

克而瑞研究中心也指出,随着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推出优质地块,房企投资积极性略有回升。前2月超过两成百强房企在土地市场纳储,与1月仅零星百强拿地形成鲜明对比。

但值得注意的是,万科、龙湖、中海、金地等集中供地常客前两月仍未有斩获。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原因一方面是自身的投拓节奏、城市选择的差异,另一方面,在核心城市土拍火热下,竞拍摇号“运气不佳”。

从拿地企业来看,仍是头部国央企、优质区域型民企等老面孔。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越秀、中国铁建等拿地金额同比涨幅超100%,建发金额同比增长70%,且拿地销售比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此外,民企投资呈现弱复苏状态,新城、建业等去年几乎未拿地的企业开始参拍,而伟星、中天美好集团等区域型民企依旧表现强势,且投资聚焦在核心集中供地城市,两者拿地销售比均超过0.4。

从新增货值来看,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华润置地、中建国际投资、龙港国资占据榜单前三位。1-2月,华润置地以累计新增货值198亿元占据榜单第一;中建国际投资、龙港国资紧随其后,累计新增货值规模分别为104亿元和93亿元。

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地区领跑全国。据中指研究院统计,1-2月,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280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其中,华润置地拿地金额为39亿元,位居长三角企业拿地金额榜首;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223亿元,位列第二;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97亿元,位列第三。

土地市场热度或惯性延续

近期,多地优化了集中供地政策。

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合肥等地公布了2023年首批拟供住宅用地清单。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往常供地集中于某一天出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合肥首轮供地出让时间跨度拉长,同时,各地以主城区供应为主,优质地块占比较多。

其中,北京供地拟出让时间段为2月16日至5月16日,长达3个月;深圳首轮供地将于2月23日至5月23日期间发布出让公告,跨度也是3个月;上海首轮地块最晚于5月前组织出让公告,跨度也接近3个月;广州首轮供地则有5个不同的竞价日期,分布在3月23日至4月20日之间,跨度也近1个月;合肥首轮供地拟最晚5月23日出让。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定期发布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清单,采取“多频少量”的方式全力推进清单内的项目及时发布预申请公告或正式公告,以常态化的方式保持供地节奏均衡、合理、有序,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多地调整供地节奏,是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的新要求,给市场主体充足的时间预期预判。

中指研究院认为,对集中供地制度的完善,最重要的就是明确供地计划和信息透明,同时放宽全年供地批次数量限制,能进一步提高市场透明度。优化集中供地政策后,房企有更长的时间进行市场判断,有利于企业全面掌握土地供应现状,做出理性判断,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房企因资金压力带来的投资困难有望缓解。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在政策宽松、销售回暖以及优质地块的加持下,接下来核心城市首轮土拍热度会较2022年有所上升,但上半年投资压力依旧不容小觑,需要“金三银四”市场进一步回暖做强有力的支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民企参与到土拍中并有所斩获无疑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后续能否延续取决于自身的经营状况,未来的土地市场大概率还是会呈现点状回暖的趋势,城市内部板块也将愈发分化。

责编:万健祎

校对:姚远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