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业务的内外帐分录处理之采购业务的主要核算类型及分录处理
三、采购业务的主要核算类型及分录处理
(一)、采购分录
采购业务成千上万,形式各有不同,但在会计处理上,其实都可以概括成三种核算方式。
1、单、货同到 (内外处理相同,指规范性内帐)
【说明】(下同):单—-指发票
货—-指入库单
借:原材料\固定资产\周转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2、单到、货未到 (内外处理相同)
借:在途物资—–XX供应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待后续实际收到货物入库
借:原材料等
贷:在途物资—-XX供应商
【问题】如果单到、货未到、款未付,内帐需不需要做账?
3、货到、单未到
由于没有发票无法确定金额,所以只能暂估入库。当然,没票,就不存在进项税的核算。
借:原材料等—暂估价
贷:应付账款—暂估价
注意,暂估入库业务,后续处理有二种方法:
(1)、理论做法:下个月月初就冲销上述暂估分录,待以后实际入库时,再按“单货同到”处理。
(2)、实务中下月初不处理,直到货物实际入库时,才先冲销,再按单货同到入账。
【提示】暂估价不是随意乱估的。一般是有合同的按合同价,没有合同的按前期同类价。
【说明】1、建议内帐按上述方法处理。
2、内帐也可以不暂估,直接按合同价、付款价入账。毕竟内帐入账不是以发票为直接依据,而是 看真实的入库单与付款凭证。当然要注意以后收回发票时,不要重复入账。
3、外帐中的材料暂估,拿回发票的最迟期限是汇算清缴之前。
4、特例:采购之初就确定没有发票的
跟费用不同,费用或许会需要入账,但材料绝对不应该计入外帐,只能计入内帐。不然后期的纳税调整分录会很麻烦。
5、介绍一种实务常用方法
为了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即为了通过应付账款明细账的借贷方,能够很清晰知道每期向各个供应商的采购量和还款额,实务中常常无论是否在采购时即付款,都先通过“应付账款”进行归集,之后再核算实际支付情况。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二)、运费分摊
营改增后,运输业增值税发票:普票只能是全额计入采购成本,专票是税额进入进项税,不含税运费才计入采购成本。
运费一般可按重量、金额、体积等方式进行分摊。 (内外帐通用)
1、分摊率
分摊率=运费/所运货物重量或金额或体积之和
2、某种货物应该分摊的运费
分摊的运费=该货物重量、金额、体积*分摊率
3、某种货物的入账成本
入账成本=货价(不含税:指进项税能抵扣时)+分摊的运费
4、 特别:有些企业喜欢汇总开具运费(也分不清是采购还是销售的运费)
这是不规范的行为,此时只能把运费计入相关费用(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但税局有权重新进行核定或处罚的。
(三)、入库短缺的会计处理
数量:按实际入库数量(低于送货单或发票数量)
1、因正常损耗 (内外帐通用)
正常损耗只影响数量,即应按实际到货数量入账,不扣减总价金额,也不需作进项转出,一句话,只改变了进货单价,其他不变(分录不变)。
(1)、入账数量:按实际入库数量(低于送货单或发票数量)
金额:按实际采购金额(与发票金额相同)
(2)、分录(同正常情况的分录处理完全一样)
2、因非正常损耗 (内外帐通用)
(1)、属于非常损失(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的,进项税不用转出 (可以继续抵扣),按不含税进价(净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
借:原材料 (发票价-损失的不含税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发票额)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损失货物的不含税价)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2)、属于运输公司责任的,进项税不用转出,赔偿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无赔偿部分按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借:原材料 (发票价-损失的不含税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发票额)
其他应收款—运输公司 (损失货物的赔偿部分)
营业外支出—损失 (损失货物的无赔偿部分)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3)、属于发货错误的,如果同意后续发货:
按发票入账。对多发或少发的货物不核算,只在备查簿或记事本登记,待下次采购发货时调整(补发或扣减),下次的采购分录,也是只按发票入账。
(4)、属于发货错误的,如果不同意后续发货(本年内)的:
A、多发货的,如果决定退货:
外帐—-先按发票数量、金额入账。对多发的,直接退货就行,不能也不需要做退货分录(因为多发的也没有发票)。
内帐—-同外帐。
B、多发货的,如果愿意留下货物:
外帐:先按发票数量、金额入账,多余的货,不用暂估入账,先备查:如果能收到补票,就再做一次采购分录;如果没有补票,则只能计入内帐。
内帐:按实际入库的数量和金额入账。
C、少发货的,如果愿意补发:
内外帐:按发票数量和金额入账,缺少的部分,只需备查,收到补货时无需再做分录。
D、少发货的,如果不愿意补发:
外帐:先按发票正常入账。对短缺货物:如果有红票,可以做出退货分录;如果没有红票,则不需做退货分录,因缺货而实际少付的那部分金额,以后用现金冲销。
内帐:按实际收货的数量和金额入账
(5)、属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如自运时途中丢失、被盗),进项税不得抵扣(已抵扣的需作进项转出),按价税合计的净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
入账
数量:按实际入库数量
金额:按发票价扣除损失后的余额。
损失: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查明原因后转入营业外支出等。
分录:
入库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发票税额)
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应付账款等
按上级指示处理损失
借:其他应收款—责任人或保险赔款
营业外支出 (净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损失财产所包含的进项税)
(四)、采购尾款的处理
支付采购货款,通常会有尾款抹零的情形。
1、内帐
借:应付账款
贷:库存现金
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 (抹零)
2、外帐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抹零)
说明:要附一张现金付款凭证或者对方的收据(以对方采购员或收款员的名义)。
(五)、实际付款低于发票款
1、不开票
因各种原因双方同意减付货款的,一般此时销售方不能或懒得开具红票冲销尾款收入(更多时候也不在意),因而实质上类似于抹掉尾款,所以可参照上述尾款处理的方法处理。
如果对方开具红票,则属于平销返利处理。
2、属于债务重组的
如果减免货款属于债务重组的情形,则按债务重组处理。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减免的货款)
(六)、采购退货的处理
1、如果能收到红票
内外帐:按红票做出退货分录
借:应付账款或应收账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红字
贷:原材料
2、如果没有红票
外帐:一般可以不做账。如果强行要做账,可以不规范的做出
借:应付账款或应收账款.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内帐:可以同外帐的进项转出分录
注意外帐:有红票的是红字进项;没红票的是进项转出。
(七)、采购换货的处理
1、外帐:
实务中很多(特别是金额没变化的)都不作处理,这是有风险的,因为发票跟实物对不上,以后成本结转在品种、数量上也对不上的。
规范化的处理是先退货,再采购。只是有点繁琐。
2、内帐:
可以按外帐处理,也可以直接换货:
借:库存商品—换回的货
贷:库存商品—退的货
应付账款 (补或收的换货货款差额)
如果内帐也核算增值税,借方补上进项税(当然得对方补票了才行)
(八)、接受对方返利(与采购量挂钩)
规范性:属于平销返利
1、以货币返利
(1)、对方开具红票的
外帐:只能由销售方开具红票
A、流转税: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
当期应冲减进项税金=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1+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B、企业所得税:冲减进货成本,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C、发票:如果能够取得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可以由供货方开具红字专用发票。
D、一般分录
借: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红字)
贷:主营业务成本
内帐: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如果内帐核算税)
(2)、对方不开红票的
外帐:
如果是用返利抵债,只需找机会以返利额用现金冲销应付账款(不增加所得税);
如果是用现金返利,最好不入外帐,而是直接入内帐;
最好不用银行存款返利,不入账则很易被发现,入账则要交所得税(分录同内帐)。
内帐:
借:库存现金
贷:营业外收入
2、以实物返利
(1)、收到合并的蓝票(不合算,有点屈)
返利物品计入最近一次的采购发票里,但只是增加了数量,金额没变。
比如获得上月返利10件,本次采购100件,金额1万,则发票上是:数量110件,金额1万。
外帐:此时按发票入账,同正常采购没区别。
注意,千万别在摘要栏写“有10件返利或赠品”。
内帐:可以按外帐的方式,也可以把返利作为收益。
借:原材料 11000 (正常单价是1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 (发票税额)
贷:应付账款 11700
营业外收入—返利 1000 (10件,单价100元)
(2)、返利物品单独开票(蓝票)
按发票作正常采购处理,注意,千万别在摘要栏写“有10件返利或赠品”。
外帐:先核算发票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注:如果摘要栏注明是返利,贷方就应该是营业外收入或主营业务成本
以后冲销虚假的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库存现金
内帐:只需–贷方就应该是营业外收入,没有后面的冲销假账分录)
(3)、返利品没开票
外帐:没有发票,外帐不能、也不需反映。
内帐:按返利品目前价值,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原材料
贷:营业外收入
(九)、采购获得赠品的处理
如果是返利性的赠品,按上面的返利处理;如果是现场获赠,即“买一赠一”形式:
1、如果赠品在发票上体现
按发票内容,按照正常采购处理,没必要反映赠品收益(内外帐均是)。
2、赠品没有在发票上的反映
外帐:只按发票入账,不用考虑赠品。
内帐:可以考虑赠品
借:原材料 (发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库存商品—赠品 (按市面价)
贷:银行存款/现金
营业外收入
(十)、按“税点”购票
所谓税点,就是买卖增值税专票时,按打算开具的不含税销售额,乘以一个点数(一般是8点、10点),然后按乘积支付价款。
通常是因为购票方的进项税额不够,或者所得税成本、费用不够,所以采用买票的方式偷税。
通常是内帐只核算支付的价款,不理票的内容。外帐购票的目的是抵税,所以票上的内容是核算的核心。
【注意】前提是双方关系很好,不然对方不退款,你连官司都没得打。
1、安全性高一点的做法:通过银行汇款外帐:
借:费用类/原材料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贷:银行存款 117
对方收款后扣除购票款,余款打入购票方私户,此时外帐不用记录,而是计入内帐。
内帐:
付款时 : 借:应收账款—购票款 117
贷:银行存款 (票面价税合计)117
回款时 : 借:管理费用—购票 (取8个点) 8
银行存款—私户 (对方退回的款项) 109
贷:应收账款 117
2、高风险性的做法:只对购票款通过银行甚至是现金核算
外帐:
借:费用类/原材料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8 (购票款)
应付账款 109 (余款)
以后对这笔子虚乌有的应付账款,用现金冲销
借:应付账款 109
贷:库存现金 109
内帐:
借:管理费用—购票款 8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8
(十一)、采购时虚开发票(即多开发票金额)
虚开金额,对于虚开部分,一般对方是要收税点的。
比如采购100万,要求对方按120万开票,一般的手段有:不虚增物品、也不虚增数量、只抬高单价;或者干脆虚增数量、金额或物品等。
1、外帐
由于有真实的采购业务垫底,所以不需要按票面全额付款,即不需要采用上面那种所谓安全性高一点的那种方法,而是直接支付真实货款和虚开的税点款,虚开部分先挂账,以后用现金冲销。
借:原材料 (发票金额=真实货款+虚开货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发票税额=真实进项+虚开进项)
贷:银行存款 (真实货款+真实进项税额+税点款)
应付账款 (虚开的部分,已扣减税点款)
以后找机会冲销:
借:应付账款
贷:库存现金
2、内帐
不核算虚开部分
借:原材料 (真实货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发票税额=真实进项税额)
管理费用—票点 (税点款)
贷:银行存款 (实际货款+实际进项税额+税点款)
以上内容便是关于典型业务的内外帐分录处理之采购业务的主要核算类型及分录处理的会计实务处理,包括典型业务的内外帐分录处理之采购业务的主要核算类型及分录处理中涉及到的怎么做账,会计分录如何填写,会计人员怎么进行账务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