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一下有关“虹膜”的知识
虹膜又称“虹彩”,位于眼睛角膜和晶状体之间,中间有中间有一直径2.5~4mm的圆孔,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瞳孔。
虹膜中含有色素,其颜色因人种而有所不同,人们通常所说“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不同人种的虹膜是有差别的,黄种人含色素较多,呈棕褐色,远看如黑色,而白种人色素少,呈浅灰色或淡蓝色。在虹膜的表层有凹凸不平的皱褶,据科学家研究,这些皱褶像指纹一样每个人都不相同,而且不会改变。根据虹膜的这一特点,制成了电子密码门锁,当开门者把眼睛凑近扫描孔,扫描装置就会将虹膜的图像扫描下来,并与预先设置好的图形进行对比,如果吻合,门锁自动打开。虹膜组织内有调节瞳孔大小的肌肉,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这两者分别由副交感的动眼神经和交感神经所支配,两者的协调维持着瞳孔大小的相对稳定,通过瞳孔直径大小的变化,可使到达视网膜上的光线亮度保持适宜、稳定的水平。
2.眼晴结构专业知识
人的眼睛近似于球形,位于眼眶内。
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
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眼球壁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又称为纤维层膜层。前1/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
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角膜是接收信息的最前哨入口。
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能透射光线为透明状晶片。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
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50-0.57mm。
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
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
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
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瞳孔。
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
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
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视网膜的视轴正对终点为黄斑中心凹。
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约1~3mm,其中央为一小凹,即中心凹。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生理盲点。
角膜介绍:角膜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epithelium)、前弹力层(lamina elastica anterior又称Bowman膜)、基质层(stroma)、后弹力层(lamina elastica porterior又称Descemet膜)、内皮细胞层(endothelium)。上皮细胞层厚约50um,占整个角膜厚度的10%,由5~6层细胞所组成,角膜周边部上皮增厚,细胞增加到8~10层。
过去认为前弹力层是一层特殊的膜,用电镜观察显示该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所构成。基质层由胶原纤维构成,厚约500um,占整个角膜厚度的90%,实质层共包含200~250个板层,板层相互重叠在一起。
板层与角膜表面平行,板层与板层之间也平行,保证了角膜的透明性。后弹力层是角膜内皮细胞的基底膜,很容易与相邻的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分离,后弹力层坚固,对化学物质和病理损害的抵抗力强。
内皮细胞为一单层细胞,约由500000个六边形细胞所组成,细胞高5um,宽18~20um,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部,为椭圆形,直径约7um。眼角膜的感觉神经丰富,主要由三叉神经的眼支经睫状神经到达角膜。
如果把眼睛比喻为相机,眼角膜就是相机的镜头,眼睑和眼泪都是保护“镜头”的装置。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眼皮会眨动,在每次眨眼时,就有眼泪在眼角膜的表面蒙上一层薄薄的泪膜,来保护“镜头”。
由于眼角膜是透明的,上面没有血管。因此,眼角膜主要是从泪液中获取营养,如果眼泪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够充分,眼角膜就变得干燥,透明度就会降低。
角膜也会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所以一觉醒来后很多人会觉得眼睛有些干燥。眼内腔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屈光介质。
房水由睫状突产生,有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晶状体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
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4/5的空腔内。主要成分为水。
玻璃体有屈光作用,也可以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视路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路是指从视网膜接受视信息到大脑视皮层形成视觉的整个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
眼副器眼副器包括睫毛、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和眶脂体与眶筋膜。眼睑分上睑和下睑,居眼眶前口,覆盖眼球前面。
上睑以眉为界,下睑与颜面皮肤相连。上下睑间的裂隙称睑裂。
两睑相联接处,分别称为内眦及外眦。内眦处有肉状隆起称为泪阜。
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有孔的乳头状突起,称泪点,为泪小管的开口。生理功能: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由于经常瞬目,故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菌。
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泪道包括: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眼外肌共有6条,使眼球运动。4条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
2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上提上睑:上睑提肌和Müler肌。
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颅骨构成,呈稍向内,向上倾斜,四边锥形的骨。
3.虹膜的特点有哪些
虹膜1、虹膜的颜色:主要有蓝色及褐色,其他颜色都是混合而成。
依照颜色可粗略做体质区分,蓝色属酸性体质褐色属胆汁体质,其他还有虹膜上会出现褐色或异常色素沉淀,根椐出现的部位有不同的意义。2、构造:基本可分为丝状、亚麻布状、网状等等,主要是以纤维紧密的程度来区分,越紧密的体质越强壮。
此外,纤维出现破洞或异常排列都是病态的表现。3、虹膜七环反应全图:①胃环②肠环③自主神经环④内脏器官腺体环⑤内脏器官环⑥淋巴环⑦皮肤环4、虹膜辩证发射区的四期现象:发炎期、次发炎期、慢性期、退化期。
5、虹膜的密度:分为五级,一级最好,五级最差,一般人在2.5-3.0中间。
4.虹膜识别技术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虹膜识别技术是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
人眼睛的外观图由巩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构成。巩膜即眼球外围的白色部分,约占总面积的30%;眼睛中心为瞳孔部分,约占5%;虹膜位于巩膜和瞳孔之间,包含了最丰富的纹理信息,占据65%。
外观上看,由许多腺窝、皱褶、色素斑等构成(见右图),是人体中最独特的结构之一。虹膜的形成由遗传基因决定,人体基因表达决定了虹膜的形态、生理、颜色和总的外观。
人发育到八个月左右,虹膜就基本上发育到了足够尺寸,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除非极少见的反常状况、身体或精神上大的创伤才可能造成虹膜外观上的改变外,虹膜形貌可以保持数十年没有多少变化。
另一方面,虹膜是外部可见的,但同时又属于内部组织,位于角膜后面。要改变虹膜外观,需要非常精细的外科手术,而且要冒着视力损伤的危险。
虹膜的高度独特性、稳定性及不可更改的特点,是虹膜可用作身份鉴别的物质基础。 在包括指纹在内的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是当前应用最为方便和精确的一种。
虹膜识别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认证技术,未来的安防、国防、电子商务等多种领域的应用,也必然的会以虹膜识别技术为重点。这种趋势,现在已经在全球各地的各种应用中逐渐开始显现出来,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虹膜识别国外研究机构主要有美国的Iridian,Iriteck,韩国的Jiris公司。Iridian公司掌握虹膜识别核心算法,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专业虹膜识别技术和产品提供商,它和LG、松下、OKI、NEC 等企业进行合作(如IRISPASS®,BM-ET300,IG-H100®等产品),以授权方式提供虹膜识别核心算法,支持合作伙伴生产虹膜识别系统。
Iridian 的核心技术还包括图像处理协议和数据标准PrivateID®,识别服务器KnoWho®,KnoWho®开发工具及虹膜识别摄像头等。 国内在2000年以前在虹膜识别方面一直没有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中科院自动化所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于2000年初开发出了虹膜识别的核心算法,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家掌握了虹膜识别核心算法的单位之一。
作为中国首个开始虹膜识别机理研究的研究基地,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膜识别活体检测技术不仅填补了中国活体虹膜识别技术在国际领域的空白,而且可以和世界目前主流的算法相媲美。相对于国际上其它公司的核心算法,中科院自动化所的核心算法速度更快,占用的内存空间更小,整体性能更加优异。
2005年,实验室的虹膜识别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006年9月,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中国虹膜识别技术的权威,参加了由国际生物特征识别组织举办的生物识别技术测评(2006 Biometric Consortium Conference and 2006 Biometrics Technology experiment), 其虹膜识别算法的速度和精度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此外,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虹膜图像数据库已成为国际上最大规模的虹膜共享库。截止现在已有70个国家和地区中的2000多个研究机构申请使用,其中国外单位1500多个。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是依托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虹膜识别科研成果组建而成的专业从事虹膜识别系统及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的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虹膜识别技术的企业。公司共获得虹膜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专利3项,并获得软件著作权。
知识产权涵盖虹膜识别软硬件系统等各个环节。目前,中科虹霸的虹膜识别产品已经成功运用于国内部分煤矿、银行、社保以及高端涉密场所。
一个自动虹膜识别系统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模块:虹膜图像获取装置和虹膜识别算法。分别对应于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这两个基本问题。
1993年,JOHN DAUGMAN实现了一个高性能的自动虹膜识别原型系统。今天,大部分的自动虹膜识别系统使用DAUGMAN核心算法。
虹膜是位于眼睛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总体上呈现一种由里到外的放射状结构,由相当复杂的纤维组织构成,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类似于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细节特征,这些特征在出生之前就以随机组合的方式确定下来了,一旦形成终生不变。虹膜识别的准确性是各种生物识别中最高的。
·信息采集: 从直径11mm的虹膜上,Dr.Daugman的算法用3.4个字节的数据来代表每平方毫米的虹膜信息,这样,一个虹膜约有266个量化特征点,而一般的生物识别技术只有13个到60个特征点。266个量化特征点的虹膜识别算法在众多虹膜识别技术资料中都有讲述,在算法和人类眼部特征允许的情况下, Dr. Daugman指出,通过他的算法可获得173个二进制自由度的独立特征点。
在生物识别技术中,这个特征点的数量是相当大的。·算法: 第一步是通过一个距离眼睛3英寸的精密相机来确定虹膜的位置。
当相机对准眼睛后,算法逐渐将焦距对准虹膜左右两侧,确定虹膜的外沿,这种水平方法受到了眼睑的阻碍。算法同时将焦距对准虹膜的内沿(即瞳孔)并排除眼液和细微组织的影响。
单色相机利用可见光和红外线,红外线定位在700-900mm的范围。
5.虹膜在以后有那些科学作用
在未来的世界里,我们不再需要随身携带身份证明文件,因为眼睛虹膜测试系统将会全面普及。
只要利用激光仪扫一扫你的虹膜,便可即时确认你的身份。你还可以利用这种系统在家中发布各种指令;出外购物亦不需带现金或信用卡;甚至处理各种商贸业务或出外远行也一扫了之。
要享受这种方便,你就得放弃个人隐私,因为你所作的任何交易,均会被电脑记录在案,并且有可能被别人窃取。人类眼睛的虹膜与手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
正因为这样英国剑桥大学的约翰·多曼博士便发明了虹膜身份测定技术。简单地说,虹膜测定技术是将虹膜的外观特征转化为512比特的虹膜密码,再储存在模板内备作确认。
一个虹膜大约有266个单位的读取点,而其他传统生物测定技术只能读取13-16个单位。这肯定了虹膜测定的精确程度。
此外,使用此技术非常方便,扫描过程只约1分钟。现时,英美已开始把这种身份确认技术用于银行提款机。
只在提款机上安装虹膜测定相机,银行便能瞬间确认使用者的身份,保证使用者的密码无法被窃取。 虹膜解开生命健康的疑惑虹膜整体观念以阴阳为传导:中医讲“阴阳”。
指的是生命运动的整体及其存在和延续的规律,互存互补用在人体组织器官都具阴阳共存,共功能上也是阴阳互补,“人身有形,不离阴阳”用在眼的生理上分析,则黑睛为阴,白睛为阳,内为阳气所注,外为阴气所属。 互动互制用在解释人体整体。
功能上是形神合一,有其内,必有其外,内外表现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用在眼的观察上则(阳)气行则(阴)血行,“气滞则血凝;气不营则目不合”“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为医之道,此乃中医之根本大法也。
6.虹膜密度、坑洞、裂纹等真的能看出一个人健康与否吗
虹膜的密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遗传身体体质的强弱!
虹膜的坑洞,可以看出来人体的那些器官比较功能薄弱等(后天和先天)!
裂纹所对应的脏器官,说明脏器官的功能开始衰竭,有不舒服的反应,应该提早预防,治疗!
人体的眼睛是人身体的全息反射区,人体的各个器官均可以在眼睛上有所显示,西方国家的虹膜应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目前在中国的使用还是比较少,了解的人福顶弟雇郗概甸谁鼎京也少!
目前中国关于虹膜的书籍也少的可怜,推荐你看一下《观虹膜知健康》这本书,里面介绍的比较详细,还附带了几十个案例分析!不方便买书的话也可以去优酷上搜索“虹膜”里面有些虹膜的基础知识讲座,可以使你对虹膜有个初步的了解!如果想深入的学习就得找专业的培训了(哎,我就在找专业的培训,但是目前很多都是为了发证而培训,大概2天能学到什么东西?)
7.虹膜显示屏是什么意思
虹膜学是一种以形态学为基础、透过眼睛虹彩的形象变化来推断人体健康和窥视康复过程的学科。早在十八世纪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欧美一些国家的医科大学已经把虹膜学作为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虹膜全息技术几年前被美容界作为促销工具被引入我国,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医疗、卫生、美容、保健、体育健康等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但是,由于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对于这项技术的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十分欠缺。一些人在没有掌握虹膜全息技术与保健知识的情况下,以促销为目的凭感觉乱说,愚弄百姓和消费者,歪曲了虹膜全息技术的科学性,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虹膜全息技术作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一种手段,填补了预防医学和治疗医学之间的空白,对解决我国医疗机构分布不均衡和解决看病就医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虹膜全息技术咨询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人从业技术能水平,引领和规范全国虹膜全息技术咨询岗位职业培训市场,帮助从事或有志于从事虹膜全息技术咨询、保健和服务工作的人士更新职业理念,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提高虹膜全息技术咨询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严格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开展职业认证,在该行业中逐步建立和推行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制度,建设我国虹膜全息技术专业人才队伍,逐步规范市场准则和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中国保健协会共同授权中国商业联合会对外联络委员会独家承办虹膜全息技术咨询岗位职业培训项目。
8.虹膜的特性是什么
虹膜生物活性:虹膜是人眼的可见部分,处在巩膜的保护下,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
例如,瞳孔的大小随光线强弱变化;视物时有不自觉的调节过程;有每秒可达十余次的无意识瞳孔缩放;在人体脑死亡、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或眼球组织脱离人体时,虹膜组织即完全收缩,出现散瞳现象。 这些生物活性与人体生命现象同时存在,共生共息,所以想用照片、录像、尸体的虹膜代替活体的虹膜图像都是不可能的,从而保证了生理组织的真实性。
非接触性:从一定距离即可获得虹膜数字图像,无需用户接触设备,对人身没有侵犯,因而容易被公众接受。唯一性:唯一性是指每个虹膜所包含的信息都不相同,出现形态完全相同的虹膜组织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其他组织。
虹膜的纤维组织细节复杂而丰富,并且它的形成与胚胎发生阶段该组织局部的物理化学条件有关,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即便使用克隆技术也无法复制某个虹膜。同卵双胞胎的虹膜纹理信息不同,同一个人左右眼的虹膜纹理都不会相互认同。
稳定性:虹膜在人的一生中都极其稳定,出生前(胎儿7个月时)已经形成,出生6—18个月后定型,此后终身不变。 一般性疾病不会对虹膜组织造成损伤,不会因职业等因素造成磨损。
防伪性:不可能在对视觉无严重影响的情况下用外科手术改变虹膜特征,更不可能将一个人的虹膜组织特征改变得与某个特定对象的特征相同,用照片、录像、尸体的虹膜代替活体的虹膜图像都可被被检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