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机械制造的试题,最好是考过的试题
金属切削基础知识 1. 车削时,主轴转速升高后, 也随之增加。
(AB)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速度 C 进给量 D 切削深度 2. 切削过程中,主运动是 。其特点是 。
(切下切屑的运动、速度快,只有一个) 3. 镗床镗孔时,其主运动是 。(镗刀连续转动) 4. 当车床上的挂轮架和进给箱的速比一定时,如主轴转速变快,此时进给量加快。
(╳) 5. 拉削加工时,机床无需进给运动。 (√) 6. 切削加工时,须有一个进给运动的有 。
(A)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斜齿 D 滚齿7. 切削加工时,须有两个进给运动的有 。 (B、D)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直齿 D 滚齿 8. 调整好切削用量后, 过程中切削宽度、切削深度是变化的。
(C) A 车削 B 刨削 C 铣削 D 镗削 9. 所有机床都有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 10. 切削运动中,具有间歇运动特点的机床有 。
(B、F) A 车床 B 插床 C 磨床 D 镗削 E 拉床 F 刨床 11. 切削运动中,具有往复运动特点的机床有 。 (C、F) A 车床 B 插床 C 磨床 D 镗削 E 拉床 F 刨床 12. 任何表面的形成都可以看作是 沿着 运动而形成的。
(母线、导线) 13. 切削用量包括 和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刀具知识 14. 刀具的主偏角是在 平面中测得的。
(A) A 基面 B 切削平面 C 正交平面 D 进给平面 15. 刀具的住偏角是 和 之间的夹角。 (刀具进给正方向、主切削刃) 16. 刀具一般都由 部分和 部分组成。
(切削、夹持) 17. 车刀的结构形式有: 等几种。 (整体式、焊接式、机夹重磨式和机夹可转位式) 18. 在车刀设计、制造、刃磨及测量时必须的主要角度有: 。
(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前角、后角) 19. 后角主要作用是减少刀具后刀面与工件表面间的 ,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 与 。 (摩擦;强度、锋利程度) 20. 刀具的刃倾角在切削中的主要作用是 。
(D) A 使主切削刃锋利 B 减小摩擦 C 控制切削力大小 D 控制切屑流出方向 21. 车刀刀尖安装高于工件回转轴线,车外圆时, 。 (C、D) A 工作前角变小 B 工作前角不变 C 工作前角变大 D 工作后角变小 E 工作后角不变 F 工作后角变大 22. 车床切断工件时,工作后角变小。
(√) 23. 一般来说,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强度和韧性就越低。 (√) 24. 高速钢是当前最典型的高速切削刀具材料。
(╳) 25. 硬质合金是最适合用来制造成型刀具和各种形状复杂刀具的常用材料。 (╳) 26. 制造成型刀具和形状复杂刀具常用的材料是高速钢。
(√) 27. 选用你认为最合适的刀具材料。低速精车用 ;高速铣削平面的端铣刀用 。
(高速钢、硬质合金) 27a. 选用你认为最合适的刀具材料。高速精车钢件用 ;拉削的拉刀用 。
(硬质合金、高速钢) 28. 刀具前角是在 面中测量,是 与 之间的夹角。 (正交平面、前刀面、基面) 29. 刀具前角为 ,加工过程中切削力最大。
(A) A 负值 B 零度 C 正值 30. 车刀的后角是在 平面中, 与 之间的夹角。 (正交、后刀面、基面) 31. 车削细长轴时,应使用90゜偏刀切削。
(√) 32. 刀具主偏角的减小有利于改善刀具的散热条件。 (√) 33.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有哪些? 答: 1)较高的硬度; 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3)较好的耐磨性; 4)较高的耐热性; 5)较好的工艺性。
34. 常用的刀具材料有哪些? 答:1)碳素工具钢;2)合金工具钢(9SiCr);3)高速钢;4)硬质合金;5)涂层刀具;6)陶瓷刀具材料等。 或 1)工具钢;2)高速钢;3)硬质合金;4)超硬刀具材料;5)涂层刀具等。
35. 机夹可转位式车刀有哪些优点? 答: a 无焊接、刃磨缺陷,切削性能提高;b 刀片无须重磨,可使用涂层刀具;c 减少调刀时间,提高效率;d 刀杆使用寿命长,节约材料及其制造费用;e 在一定条件下,卷屑、断屑稳定可靠。 36. 影响刀具切削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角度和结构。
三、金属切削过程 37. 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为刀具与工件的互相挤压的过程 (√) 38. 通常用什么来表示切削过程的变形程度? 答:变形系数 39.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变形系数越大,切削力越大,切削温度越高,表面越粗糙。 (√) 40. 常见的切屑种类有哪些? 答: 带状切屑、挤裂(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
41. 什么是积屑瘤? 答: 在一定范围的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金属时,常发现在刀具钱刀面靠近切削刃的部位粘附着一小块很硬的金属,这就是积屑瘤。 42. 金属切削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变形区?试画图表示出几个变形区。
答:金属切削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变形区。 3 2 1 43. 切削过程中切削力的来源主要是 和 。
(变形抗力和摩擦力) 44.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45. 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46.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 47. 当切削热增加时,切削区的温度必然增加。
(╳) 48. 切削面积相等时,切削宽度越大,切削力越 。 (A) A 大 B 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49. 切削区切削温度的高度主要取决于 。 (A、C) A 切削热产生的多少 B 切屑的种类 C 散热条件 D 切屑的形状。
50. 金属切削过程中主要产生 、、等物理现象。 (积屑瘤、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
2.求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或试卷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试卷编号:
以下是试卷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空缺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1*20=20分。)
1. 切削用量是指: 切削速度 、进给量 、背吃刀量(切削深度) 。
2. 刀具角度标注的正交平面参考系由: 基面 、切削平面 和 正交平面 组成。
3. YT类硬质合金主要由: 碳化钨 、碳化钛 和 钴 组成。
4. 工艺基准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 定位基准 、测量基准 、装配基准 和 工序基准 。
5. 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 轨迹法 、成形法 和 展成法(范成法)。
6. 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是: 先基准面,后其它面 、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 、先主要平面,后主要孔 及 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
二、判断题(在每个小题前面的括号中做标记,正确者做“√”,错误者“*”。每小题1分,共1*10=10分。)
(√)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过定位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存在的。
(√)2.低碳钢的塑性太高,可以通过正火适当降低塑性,提高硬度。
(*)3.常见的预备热处理有退火和淬火等形式。
(*)4.修配装配法特别适合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下的高精度多环尺寸链的装配。
(√)5.主轴的纯径向跳动误差在用车床加工端面时不引起加工误差。
(*)6.自激振动的振动频率接近于或低于工艺系统的低频振型的固有频率。
(√)7.磨削的径向磨削力大,且作用在工艺系统刚性较差的方向上。
(*)8.切削厚度对切屑变形没有影响
(*)9.砂轮的硬度与磨料的硬度是同一个概念。
(√)10.刃倾角主要影响刀头的强度和切屑流动的方向。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4*5=20分。)
1. 试述铣削过程中逆铣的加工特点。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答对4个关键点即可)
逆铣时,刀齿由切削层内切入,从待加工表面切出,切削厚度由零增至最大。由于刀刃并非绝对锋利,所以刀齿在刚接触工件的一段距离上不能切入工件,只是在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使工件表面产生严重冷硬层,降低表面质量,并加剧刀具磨损。
一般情况下,在粗加工或是加工有硬皮的毛坯时,采用逆铣。下载地址:
3.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凸轮主要由凸轮,推杆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
2.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形式有 尖顶_从动件,滚子 从动件和平底_从动件。(见教材P52页)。
3.按凸轮的形状可分为_盘形凸轮、移动凸轮_圆柱_凸轮和曲面_凸轮。(教材P51页)。
4.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有_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凸轮式间歇机构和不完全齿机构等几种。(见教材P62~66页)5.螺纹的旋向有左旋和右旋,牙形有三角形,矩形,梯形,和锯齿形。
(教材P67页)6.标准外啮合斜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的_法面_模数和_法面压力角_都相等,齿轮的_螺旋角相等_角相等、旋向_相反。二、选择1.取分离体画受力图时, C、E、F 力的指向可以假定, A、B、D、G 力的指向不能假定。
(教材P6~P13)A.光滑面约束力 B.柔体约束力 C.铰链约束力 D.活动铰链反力 E.固定端约束力 F.固定端约束力偶矩 G.正压力2.列平衡方程求解平面任意力系时,坐标轴选在 B 的方向上,使投影方程简便;矩心应选在 F、G点上,使力矩方程简便。(教材P19~P24)A.与已知力垂直 B.与未知力垂直 C.与未知力平行 D.任意E.已知力作用点 F.未知力作用点 G.两未知力交点 H.任意点3.对于铰链四杆机构,当满足杆长之和的条件时,若取 C 为机架,将得到双曲柄机构。
(见教材P40~P41)A.最长杆 B.与最短杆相邻的构件C.最短杆 D.与最短杆相对的构件4.凸轮机构从动杆的运动规律,是由凸轮的( D)所决定的。A.压力角 B.滚子C.形状 D.轮廓曲线5.对于铰链四杆机构,当满足杆长之和的条件时,若取(B )为机架,一定会得到曲柄摇杆机构。
A.最长杆B.与最短杆相邻的构件 C.最短杆 D.与最短杆相对的构件6.为保证平面四杆机构良好的传力性能,( B)不应小于最小许用值。A.压力角 B.传动角 C.极位夹角 D.啮合角7.力F使物体绕点O转动的效果,取决于(C )。
A.力F的大小和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方向 B.力臂d的长短和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方向 C.力与力臂乘积F?d的大小和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方向 D.力与力臂乘积Fd的大小,与转动方向无关。8.凸轮机构中的压力角是指( B) 间的夹角。
A.凸轮上接触点的法线与该点的线速度方向 B.凸轮上的接触点的法线与从动件的运动方向 C.凸轮上的接触点的切线与从动件的运动方向9.平面四杆机构无急回特性时,行程速比系数(C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10.机器与机构的区别在于(C )。
A. 是否由各种零件经装配而成的组合体 B.它们各部分之间是否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C. 在工作时是否能完成有效的机械功或能量转化。
4.机械加工问题, 理论考试,一题十分共十题100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教育部考试中心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前言Ⅰ.基本要求Ⅱ.考试内容Ⅲ.有关规定和说明Ⅳ、样题示例前言《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教育部考试中心为开展我国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资格认证工作制订的考试标准文件之一。
它是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申报者参加“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的复习备考的依据,是编写《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等学习教材的依据,是各地开展助学辅导的依据,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本大纲共分四个部分:Ⅰ.基本要求,Ⅱ.考试内容,Ⅲ.有关规定和说明,Ⅳ.样题示例。
基本要求部分旨在表明,作为一名合格的机械工程师,应积极适应当今世界制造业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理念,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懂得经济、管理知识以及有关国际通则的新一代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大纲所列考试内容,体现了一名合格的机械工程师应具备的八个方面的基本知识、相关知识与技能。
这些考试内容不仅涵盖了大学所学的主要基础与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应考者工作后运用这些知识所应获得的实践经验与能力,还涉及大学毕业后应扩展的新知识,是对应考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因此,应考者欲通过资格考试达到大纲提出的基本要求,必须要有较扎实的大学基础、毕业后踏实的工作实践和边工作边接受继续教育的不断积累。
大纲的第Ⅲ部分,是对资格考试的考试形式、时间、注意事项和考试试卷的结构、试题分布、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和说明。大纲的第Ⅳ部分,提供了第一单元考试和第二单元考试的样题示例。
本大纲尚待通过一个阶段的考试实践后,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希望广大使用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返回Ⅰ.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
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
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
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
熟悉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表面涂盖处理、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
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和知识。5.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
熟悉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应用。
6.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了解有关质量检测技术。7.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熟悉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和控制程序的编制。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8.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返回Ⅱ.考试内容一、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1.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1)图框(2)图线(3)比例(4)标题栏(5)视图表示方法(6)图面的布置(7)剖面符号与画法2.零、部件(系统)图样的规定画法(1)机械系统零、部件图样的规定画法(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花键的画法及其尺寸标注弹簧的画法)(2)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机械零、部件的简化画法和符号管路、接口和接头简化画法及符号常用液压元件简化画法及符号)3.原理图(1)机械系统原理图的画法(2)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画法(3)气动系统原理图的画法4.示意图5.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1)尺寸标注(2)公差与配合标注(基本概念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方法)(3)形位公差标注6.表面质量描述和标注(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2)表面质量的标注符号及代号(3)表面质量标注的说明7.尺寸链二、工程材料1.金属材料(1)材料特性(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工艺性能)(2)晶体结构(晶体的特性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结晶金属在固态下的转变合金的结构)(3)铁碳合金相图(典型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碳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4)试验方法(拉力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化学分析金相分析无损探伤)(5)材料选择(使用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2.其他工程材料(1)工程塑料(常用热塑性工程塑料常用热固性工程塑料常用塑料成型方法工程塑料的应用)(2)特种陶瓷(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氮化硼陶瓷金属陶瓷)(3)光纤(种类应用)(4)纳米材料(种类应用)3.热处理(1)热处理工艺(钢的热处理铸铁热处理有色金属热处理)(2)热处理设备(燃料炉电阻炉真空炉感应加热电源)(3)热处理应用(轴类弹簧类齿轮类滚动轴承类模具类工具类铸铁、铸钢件有色金属件)三、产品设计1.新产品设计。
5.机械设计基础求答案
一、判断题1. 零件是组成机械的最小运动单元。
(N,制造单元)2. 普通平键联接,键的截面尺寸通常根据承载的大小来选择。(N,轴的直径 )3.由于凸轮机构是高副机构,所以与连杆机构相比,更适用于重载场合。
( N )4.带传动带速大于25 m/s,带轮材料一般是HT150。(Y )5.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为17。
( Y)6.普通平键联接,键的截面尺寸通常根据传递转矩的大小来选择。(N )7.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两极限位置的夹角称为极位夹角。
(N,曲柄两极限位置所夹锐角 )8.构件是组成机械的最小制造单元。(N )9.轴肩的用途是提高轴的强度。
(N)10.疲劳损坏是带传动失效形式之一(Y )。11.齿轮常用的材料一般是40Cr正火或调质。
(Y )12.对心移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其压力角始终保持不变。( N)13. 带传动的打滑是可以避免的,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
(Y )14.所谓惰轮,是指在轮系中不起作用的齿轮。( N)二、选择题1.滚动轴承代号由三段构成,其中代号前段的字母表示轴承的(A )。
A、精度等级 B、游隙组别 C、特殊要求2. 带传动传递运动和动力,主要是依靠(C )。A、带和两轮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 B、带的紧边拉力C、带和两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 D、带松边拉力3.带传动的中心距过大会引起的不良后果是(A )。
A、传动带会产生抖动 B、传动带易磨损 C、传动带易疲劳断裂4.当曲柄为原动件时,下述哪一种机构不具有急回特性(B )。A、曲柄摇杆机构 B、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C、摆动导杆机构5.对于一般闭式齿轮传动,在中心距确定的条件下选取较小的模数是为了( A)。
A、改善传动平稳性 B、提高弯曲疲劳强度 C、防止轮齿过载折断 6. 过盈配合用于(A )。A、轴向固定 B、周向固定 C、轴向定位 D、周向定位.7.设计V带传动时,限制带轮的最小直径的目的是降低(B )。
A、小带轮包角 B、带的弯曲应力 C 、带的速度8.增大轴在轴肩过渡处的圆角半径,其目的是( C)。A、使轴上零件可靠定位 B、便于加工和装配 C、减少应力集中提高轴的强度9.设计承受较大载荷而无很大冲击的轴,宜选用的材料是(A )。
A、45钢调质 B、40Cr调质 C、QT800-210.当滚动轴承主要承受径向力,而转速较高时,应优先选用的是(A )。A、深沟球轴承 B、推力球轴承 C、圆锥滚子轴承11.按扭转强度计算出的轴的直径,一般作为轴的(A )。
A、最小直径 B、最大直径 C、危险截面直径12.普通平键联接,传递运动和动力是利用(B )。A、两侧面的摩擦力 B、两侧面的挤压力C、上下面的挤压力 D、上下面的摩擦力13.对于软齿面齿轮传动,大小齿轮的齿面硬度是( C)。
A、相等 B、无关 C、不等14、对于工作温度变化较大的长轴,轴承组合的轴向固定方式应选(B )。A、两端单向固定 B、一端双向固定,一端游动 C、两端游动15.在设计时,轴的最小直径的估算依据是(C )。
A、拉压强度计算 B、弯扭合成强度计算 C、扭转强度计算16. 在齿轮传动的弯曲强度计算中,与齿轮的齿形系数有关的是( A)。 A、齿数 B、传动比 C、模数。
6.机械制造基础习题
。
组织转变过程,并绘出室温显微组织示意图。
..答:6、某厂仓库中积压了许多碳钢(退火状态),由于钢材混杂不知其化学成分,现找出一根,经金相分析后发现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其中铁素体的量占80%。问此钢材碳的含量大约是多少?是哪个钢号?答:根据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确定该钢为亚共析钢。
根据杠杆定律计算,室温下铁素体中碳的含量极低,忽略不计。wp=1 – 80%=20%Wc=0.77% * wp=0.154%综上该钢为亚共析钢,含碳量为0.154%。
钢号为15.8、试以钢的显微组织说明20钢、45钢和T8钢的力学性能有何不同 ?答:基础题,略.9、现有形状尺寸完全相同的四块平衡状态的铁碳合金,它们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0%、0.40%、1.2%、3.5%,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可有哪些方法来区别它们? 答:wc=0.20%,wc=0.40%、。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看显微镜下金相组织来区别;②、用硬度计来测量;③、做拉伸试验得到强度和塑性指标来比较;④、甚至还可以用化学方法化验成分,或者与金属件撞击听声音等方面来辨别。10、根据Fe—Fe3C 相图解释下列现象:(1)在进行热轧和锻造时,通常将钢材加热到1000~1200℃;(2)钢铆钉一般用低碳钢制作;(3)绑扎物件一般用铁丝(镀锌低碳钢丝),而起重机吊重物时却用钢丝绳(60钢、65钢、70钢等制成);。
. 答:(1) 变成完全奥氏体组织,塑性好、易轧制和锻造成型。(2) 低碳钢塑性好易变形,产生加工硬化延长铆钉使用寿命。
(3) 含碳量不同,铁碳合金的性能各异。含碳量低于0.9%时,钢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
因前者要求塑性好易变形,故选用低碳钢;后者要求强度高,故选用0.6%~0.7%C的钢丝制作。(4) 因碳钢在1100℃时变成完全奥氏体组织,易锻造成型。
而铸铁在1100℃时组织为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渗碳体硬且脆,故铸铁不能进行锻造只能铸造。(5) 因0.90%C在室温下组织中脆性大的二次渗碳体(Fe3CII)比1.2%C少。
故强度高。(6) 可能与钢中含S有关。
S元素能与铁形成低熔点(1190℃)的FeS。FeS与Fe形成低熔点共晶体,熔点仅为985℃,且分布在奥氏体的晶界上。
在热轧( 950℃~1100℃)时发生共晶熔化,导致开裂。
7.【机械制造基础试卷谁可以给出下面试卷的答案
1点线 2 曲柄摇杆 双曲柄 3 等速 刚性 4 节点 5 模数 压力角 7 V带疲劳断裂 打滑 8 根据计算功率Pc 主动轮转速n1 9 越严重 10弯矩 转矩 我的补充 2010-01-28 21:15 1 C 2C 3D 4 B 5不确定 我的补充 2010-01-28 21:51 三题1 错 2错 3对 4错 5错 6对 7对 8不确定 9错 10 对 四1 不论齿廓在任务何位置相接触 过接触点所作的齿廓公法线必须与连心线交于一定点.2 利用摩擦防松 机械方法防松 利用金属元件约束螺纹副 破坏螺纹副关系防松 3传动比 摩擦力 张紧力 我的补充 2010-01-28 22:12 五1 因为 Lmax+Lmin=150+400。
8.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目
定位尺寸A1=10±0.1; 此方案为最优加工工艺方案. 定位尺寸A2=18(+0.05;-0.1), 此方案为第二加工工艺方案; 定位尺寸A3=20(0;-0.05; 此方案为最次加工工艺方案. 因为第一方案:公差最大,好定位加工;其它一个比一个公差紧.加工难度就大. 查老无人答,试计算供参考. 你要步骤: 文案1,定位基准与加工尺寸面相同当然工序尺寸等于加工尺寸。
但实际定位加工时不好安装定位。 方案2,简易解释,取相关尺寸8(0-0.05)中最大值8+10±0.1=18±与最小值7.95加上10±0.1=18(+0.05;-0.15).得两个尺寸,这两个尺寸要同时满足只有18(+0.05;-0.1)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尺寸的要求.同理方案3也如此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