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救专业怎么才能快速升级
技能 物品名称 材料 来源
初中级急救配方
1 亚麻绷带 亚麻布 1 学习
40 厚亚麻绷带 亚麻布 2 学习
80 抗毒药剂x3
小毒囊 1
学习
80 绒线绷带 毛料 1 学习
115 厚绒线绷带 毛料 2 学习
150 丝质绷带 丝绸 1 学习
高级和大师急救配方
125 中级急救教材 – 绷带缚体(书)(突破150上限) 购买
130 强力抗毒药剂 x3 大毒囊 1 购买
180 厚丝质绷带 丝绸 2 购买
210 魔纹绷带 魔纹布 1 购买
225 突破225上限,需要做任务。联盟任务:联盟医疗队 部落任务:部落医疗队
240 厚魔纹绷带 魔纹布 2(找做任务的NPC学) 学习
260 符文布绷带 符文布 1 学习
290 厚符文布绷带 符文布 2 学习
300 极效抗毒药剂 巨型毒囊 1 购买
LM和BL的中级以上急救书是有区别的:
LM急救到了150以后可以到阿拉希高地的激流堡去买书学到225(中级上限到225,有:魔纹绷带,厚魔纹绷带),当你的急救到了225后,可以到湿地坐船到塞拉摩岛,找急救师接大师级的急救任务,使你的急救上限到300,然后学习符文绷带和厚符文绷带。
当你到了60级,急救满300了,那么恭喜你,你的新远征开始了,在外域的地狱火半岛荣耀堡找急救师学级宗师急救上限到375,顺便买一本灵文绷带,当你的急救到345后可以在塔哈玛…神殿里学到厚灵文绷带,冲到375。
部落的急救到了150以后可以到,可以在尘泥沼泽的厥墙村里买书学到225(中级上限到225,有:魔纹绷带,厚魔纹绷带),当你的急救到了225后,可以到阿拉希高地的落锤镇找急救师接大师级的急救任务,使你的急救上限到300,然后学习符文绷带和厚符文绷带。当你开始外域的远征后,可以在萨尔玛的宗师急救师买书把急救上限到提高到375,顺便买本灵文绷带的书,然后厚灵文蹦带的书在猎鹰岗哨学习。
2.从社会急救专业知识角度,如何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
要回答这个问题说起来也很容易,其实要点就在于对公众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因为绝大多数的心脏骤停事件都发生在院外,第一目击者或是家属或是同事或是路人,但却很少能有可能会有恰好有学过心肺复苏甚至是专业急救人员在边上的情况。而第一目击者的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施救则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患者最终的预后,因为“黄金4分钟”正是掌握在这些人的手里,没有他们的正确及时呼救和心肺复苏,即使急救车最终赶到一切也是徒劳。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公众普及急救知识,甚至是从娃娃抓起的的原因。
3.学急救护理技术应提高哪些方面能力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临床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急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护理技能,重点介绍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对常用的急救技术也作了详细介绍。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在《急救护理学》的教学中,我不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如何提高大学生在急救方面的能力
第一,强调教学过程的真实性、情景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第二,教学以实训课为主,理论教学重点突出培训的意义与重要性。实训课除规范化教学外,更多的是强化学生之间互救的模拟练习,保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注重学生应急性与应变能力的培养。
第三,重视鼓励式教育,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注重学生珍惜生命的教育。 第四,建立网络培训系统,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及信息平台,上传培训教学课件、实训录像等,并由培训教师负责解答参与培训的志愿者与接受培训的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发现培训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多途径保证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第五,由医学院校大学生为志愿者主体,实施高校在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从而逐步提高国民自救与呼救能力。 总体说来,对大学生进行医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对于提高国民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对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科学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5.如何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摘要】 文章通过近几年急救出车、高发病种等各项数字,说明了急救医疗的增长势头,百姓对急救医疗的强大需求,但与这种强大需求不协调的是当前我国院前急救医疗发展的滞后性,与当前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制约着院前急救能力的提高,阻碍急救事业的发展。
文章从专业队伍不稳定因素;院前急救规模和能力问题;院前急救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不完善;社会急救培训有欠缺四个方面阐述了制约院前急救能力提高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伤病员进入医院急诊室以前,在事发现场和转运途中的紧急医疗救护。
西方的一位急救专家vogt曾说过“对于一般的公民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家里失火,也不是马路上的罪犯,而是不能在生死攸关的几分钟内得不到急救医疗”。可见急救医疗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阶段,各种突发性疾病的增加,各种意外以及交通事故频次的激增,对急救医疗的需求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从赤峰市急救中心接诊情况来看,2004年急救出车5384车次,急救病人3511人次;2005年急救出车6237车次,急救病人4547人次,较2004年分别增长15.8%、29.5%;2006年急救出车6933车次,急救病人4737人次较2005年分别增长11.15%、4.11%。
经统计2004—2006年赤峰急救中心前4位病种依次为:交通事故所致损伤、急性脑血管病、创伤、心脏疾病等,秋冬季心脏病相对增加,创伤相对下降,其中车祸、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占院前急救总量的60%左右,已成为目前院前急救医疗的主要救治病种。在我地区院前急救的服务对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急救对象的48%。
从全国来看,对院前急救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然而,与这种强大的需求不协调的是当前我国院前急救医疗的发展滞后性,与当前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社会和百姓需求,如不能加以妥善有效的解决,将严重制约着院前急救能力的提高,阻碍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专业队伍不稳定,人才培养难度大,专业化水平不高。院前工作有别于院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是服务对象没有限制性的疾病分类,有诊必出是原则。其次是执业地点在病人家中或公共场所,缺少必要的保护性医疗措施。
其三是工作没有规律性很难计划,既有脑力劳动更有体力劳动。加之专业面广,危险因素多,福利待遇低,不被人尊重等因素,使得正规院校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几乎没有人愿意到急救中心工作,即使大专学历的医生也不安心在中心工作,致使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化院前急救医疗队伍,尤其是医生队伍,加之历史的原因导致医疗急救人员学历层次低,缺乏系统的临床培训,业务水平较差,是制约院前急救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院前急救规模和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标准,城市每5万人需配备1辆救护车,每辆救护车配医生、护士、驾驶员、担架员各1人,各地区根据城市的规模对照此标准均难以达到,老百姓要急救车难和回车现象普遍存在。
现在全国普遍存在人员配备少,设备数量不够,监护型救护车少,经费投入不足,使之应急工作能力跟不上需求,造成我国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较低。 3、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国家权威性的行业统一标准。
发达国家在上一世纪中后期已普遍实现了急救医疗立法,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相对滞后,迄今在急救医疗立法方面几乎是空白。目前,我国对院前急救医疗缺乏科学的规范和统一的行业标准,从业机构的准入制度,从业人员的资质认证及培训,救护过程的标准化,120指挥中心建设,事故责任划分等都有待标准化和规范化。
直到目前为止,许多城市还存在各个医院自己设立的急救电话,干扰120急救电话充分合理的使用。 4、社会急救培训有欠缺,致使社会对院前急救的认识不足。
目前社会培训在我国大中城市已经开展,但大部分地区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所限未开展,民众对基本的急救常识不清楚,无法在急救事件发生时对自己或身边的人实施第一时间的救护:一些人不清楚紧急求助电话号码,或者在电话号码拨通之后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延误紧急救护的有效实施。由于意识上的错误,素质较低,屡屡发生对人民生命不尊重的现象,打骚扰电话占用线路,骗车,与救护车抢道等等。
综上所述,我国院前急救医疗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制约急救能力提高的主要瓶颈,面临着紧迫的市场需求必须加以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急救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如下一些改进思路供大家探讨。
1、政府重视并加大投入是解决问题的前题 院前急救医疗工作承担着部分政府职能,作为应急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各类重大事故,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和日常紧急医疗救助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政府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设计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并在各种政策上予以适当的倾斜,保证其必要的发展条件。 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进院前急救的标准化 法律法规建设是规范院前急救医疗有。
6.如何提高急诊护士的应变意识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寿命的延长、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对此若不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护措施,就有可能导致一些可以挽救的生命丧失救治的机会。
因此为了适应急诊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急救护理学的教育势在必行。而护生急救意识的培养是提升急救水平的关键所在。
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并在抢救时具备分秒必争的意识。
急救意识是当代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抢救过程要敏锐地观察病情,果断地采取有效地急救措施。
为此,我院急诊科在如何强化护生急救意识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对象 2002年-2005年共带教护生189人,其中本科生60人、专科生95人、中专生34人。
平均年龄为:21+0.56岁。实习时间均为2周。
2 方法 2.1 提高实习护士主动参与急救的意识 2.1.1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尽快使护生完成角色转变 实习护士由于长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缺乏社会经验,初次面对病人,特别是急危重症病人,往往观望等待,束手无策。他们一方面想为病人服务,帮助其解除痛苦,成为带教老师的帮手;另一方面又不知道从何做起,唯恐好心办错事,给工作造成损失。
我们在带教工作中体会到实习护士普遍存在这一思想矛盾,是实习初期的巨大障碍,如不尽快解决,将对实习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实习护士初接触急诊科时安排带教老师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和成长过程,讲述如何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从而使实习护士一到急诊科就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另外为了尽快让护生适应和熟悉急诊日常工作程序和抢救操作技能,我们还安排带教老师在实习护士进入科室第一天介绍急诊科工作环境、特点、人员结构、各班职责。让学生尽快对急诊科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1.2 熟悉常见的急救程序及常用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 利用实物、图片等讲解常见的抢救程序及技术操作,如现场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洗胃术、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抢救程序、人工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等。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让实习护士明白护士是各种急救护理措施与病人联系的枢纽,抢救时做到快、准、稳。
准确使用各种仪器、物品定位等。现代急救的特点,反映在新技术的应用。
急救护士不单是只给病人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而且应具备各种先进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养。 2.2 强化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 急诊护理工作中“急”字尤为突出,时间就是生命。
带教老师需让学生明白,迅速、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遇到伤病员外伤出血、骨折、休克,尤其是对心博骤停的患者,相差几分钟就关系患者的生死存亡,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伤员的抢救黄金时间是30分钟。
因此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病人危重、病情复杂、变化快,为此我们采取了模拟训练的方法即:老师事先设计好数个不同病情的模拟病人,让护生自己在20分钟内同时处理3-4个病人,必须根据病人的体征及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进行预诊分类、果断救治,延误时间就会导致病人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群体配合急救训练:在分项训练达标的基础上进行。如设计一心博骤停病例,由5名学生共同抢救,限时5分钟内复苏成功。
要求先根据模拟病人的临床表现意识状态、呼吸、心率情况,作出快速判断,然后立即进行群体抢救:学生1(胸外按压)、学生2(人工呼吸)、学生3(给药)、学生4(心电监护、电除颤)、学生5(记录抢救过程)。以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为准,每三个循环轮换一次。
整体配合抢救过程中,要求每项操作每人必须轮作一次。许多护生反映通过模拟训练,更真切的体会到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意识和操作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增强了护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急重症患者多时,可让护生跟随老师直接参与抢救,并强化时间观念,感受工作人员沉着、冷静、紧张有序的工作作风,培养护生迅速稳健的急救意识。 2.3 提高护生的观察及应变能力 对就诊病人而言,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病人,称为危重病人如:心肌梗死、窒息、休克等。
另一类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病人,如骨折、急腹症、重症哮喘等病人[2]。在急诊分诊中指导护生如何运用一看、二摸、三测的方法来了解判断病情。
即一看患者的意识、表情、瞳孔、面色;二摸脉搏的强弱、快慢;三测血压及尿量,并随机对护生进行提问,从护理角度出发,分析判断救治原则和护理要点。 对急危重病人入院后除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全面观察其病情变化;例如接诊一高处坠落伤者,可能要求判断是否有颅脑外伤、胸外伤、腹部闭合伤、各种骨折,是否有多发伤、复合伤等,通过接触病人,观察病情迅速判断哪一个是主要问题,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同时还对患者家属做解释工作等。
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可以启发护生在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