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巧记中药方剂
4抓住要点,巧妙记忆中医方剂要掌握记忆的内容较多,如何熟记也得有个技巧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记忆的窍门。
例如在讲解方剂的功用时,根据“以法统方”的原则,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记住方剂的分类,在明确共性的基础上,再抓住一些知识要点区别其个性。以理血剂中活血祛淤的方剂为例,其共性都有活血祛淤作用,而桃核承气汤中因含有调胃承气汤,组成中有大黄和芒硝,故兼下淤泻热作用,因主药桃核,祛淤作用较强,故有的教材称逐淤或破血祛淤;血府逐淤汤的组成除含有桃红四物汤,还寓有四逆散加味,故功用除活血化淤外,尚有行气止痛作用;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意在气旺血行,用桃红四物汤去生地活血,加地龙通络,故其功用为补气,活血,通络;复元活血汤用治跌打损伤,胁肋淤肿疼痛,药用柴胡、穿山甲等,故尚有疏肝通络作用,本方的组成可趣记为将军(大黄)穿山,桃花(粉)红,柴草贵(归),再通过联想便可记忆其药物组成;温经汤的病机为寒、热、虚、实(淤),组成抓住气、血、阴、阳,补气用人参、甘草,养血用当归、芍药、川芎(四物汤去地黄),滋阴清虚热用阿胶、麦冬,温阳(经)祛寒用吴茱萸、桂枝(共为君药)和生姜,再加丹皮活血散淤,又清血分虚热,半夏通降胃气,有助于祛淤调经,诸药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淤之功;生化汤因主治产后虚血寒凝淤阻胞宫之恶露不行,小腹冷痛,故功用为养血温经,祛淤止痛。
其它如失笑散活血祛淤,散结止痛;活络效灵丹;活血祛淤,通络止痛(功似复元活血汤);丹参饮活血化淤,行气止痛(效同血府逐淤汤而力弱);桂枝茯苓丸活血化淤而缓消块等。学习中只有抓住了主要知识点,才可能类推其它,也就便于巧记这一类方剂的重要内容。
5归纳对比,强化记忆在同章、同节或同类的某些方剂中,其组成、功用和主治证有相似之处,因此对这样的方剂要加以归纳比较,找出方与方之间的异同,寻求共同点,区别不同点。如五苓散和猪苓汤,两方相同的药物是茯苓、猪苓、泽泻,功用利水渗湿,主治小便不利之证。
不同的是五苓散中尚有桂枝、白术,温阳健脾以化气利水,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饮;而猪苓汤组成尚有滑石、阿胶,清热养阴以润燥利水,主治水热互结,邪热伤阴之证。有些方剂,尽管分属在不同的章节,因其药物组成部分相同,也有其共性所在,可跨章节前后联系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析同,如桂枝汤与小建中汤、小青龙汤与苓甘五味姜辛汤、蒿苓清胆汤与温胆汤、导赤散与小蓟饮子等。
有些主治证类似的方剂,其病因病机和具体症状都有一些差异,亦可以比较鉴别,强化记忆,如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剂就有真人养脏汤、四神丸、补中益气汤、乌梅丸等。总之,方剂之间可以比较的内容较多,笔者一般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制成图表,以形象、直观的效果,使学生一目了然。
6联系临床,巩固记忆中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学习方剂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方剂的主治和自己临床使用这些方剂的经验讲一些现代应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成方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体会方剂运用的规律和灵活性,开拓学生视野。与此同时,可根据所学方剂的功用、适应证精选病案,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所讲方剂的印象和理解,巩固记忆的内容,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和讨论,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临床,提高学生分析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方剂学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适当地穿插记忆方法教学,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开发智力和记忆潜能,而且使学生不再为方剂难记而苦恼,也避免了方剂学教学枯燥而单一的模式,增强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2.中药方剂有哪些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郁气结,阴虚火旺。
治法养阴解郁,软坚散结。 方名育阴汤加减。
组成沙参15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花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五倍子10克,大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日服2次。 出处翟明义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气结不舒。 治法软坚散结,疏肝解郁,养血和血。
方名平复饮加味。 组成生牡蛎20克,昆布25克,海藻25克,夏枯草25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郁金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允中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痰结颈部,痰火内扰。 治法清热化痰。
方名二陈汤加味。 组成清半夏15克,云茯苓12克,广陈皮10克,胆草12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白芥子3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露祥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阴虚火旺,痰热郁结,腠理不固。 治法滋阴泻火,益气散结。
方名当归六黄汤合消瘰丸加减。 组成当归9克,生地15克,玄参12克,黄连6克,黄芩9克,黄柏6克,黄芪15克,浙贝母9克,生牡蛎30克,酸枣仁15克,浮小麦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周次青方。
3.谁那里有常用中药药物的功效列表 和方剂歌诀
1、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细辛、白芷
辛凉解表药:薄荷、蝉蜕、葛根、柴胡、升麻
2、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栀子、知母、夏枯草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夏枯草
清热解毒药:
清退虚热药:生地、玄参、牡丹皮
清热凉血药:青蒿、地骨皮
温里药: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小茴香
行气药:橘皮、枳实、木香、香附、薤白
消食药:莱菔子、山楂、鸡内金
驱虫药:使君子、槟榔、贯众
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大蓟、苎麻根、紫珠、地榆
收敛止血药:仙鹤草、白芨
化瘀止血药:茜草、三七、蒲黄
温中止血药:艾叶
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药:延胡索、虎杖
活血调经药:川芎、益母草、丹参、红花、牛膝
破血消症药:莪术
活血行气药:郁金、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