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的12经络
人体12条经络名称1.1、手–少阴–心经1.2、足–少阴–肾经1.3、手–厥阴–心包经1.4、足–厥阴–肝经1.5、手–太阴–肺经1.6、足–太阴–脾经1.7、手–太阳–小肠经1.8、足–太阳–膀胱经1.9、手–少阳–三焦经1.10、足–少阳–胆经1.11、手–阳明–大肠经1.12、足–阳明–胃经这十二条经络分别连着人体的十二个脏器,所以它们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
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脏,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十二脏器的名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只要看是那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
2.人体的 12条经络指的是哪些
经络的主要内容与主治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有一个经络系统,它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的通路。“经”,指的是主干;“络”,指的是分支。人体通过经络把各个组织器官连成一个整体,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经络具有疏通气血、营养全身、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的作用。
当人体有病时,如外感风寒,首先侵袭皮毛肌表,进而传人肺脏引起咳嗽、胸痛、吐痰。相反,内脏有病,又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如肾病可见腰痛,肝病可见胁痛等。由于每条经络都分别属于某一脏腑,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病人临床出现的症候进行辨证,判定病在哪一经或哪几经、哪一脏腑或哪几脏腑,然后再有的放矢地选穴配方,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因此,经络不论在诊断或治疗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络的主要内容为十二经、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等,其中以十二经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尤为重要,通称为十四经。现将十四经的循行(有穴通路)、起止及其主治作用分述如下:
1. 督脉督脉统帅人身的各阳经,循行在背中线,起于尾椎下的长强穴,止于龈交穴,与任脉相交会。全经共28穴。主治:热病,神志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大肠、肛门疾病。2. 任脉任脉统帅人身的各阴经,循行在腹中线,起于生殖器和肛门中间的会阴穴,过阴毛沿腹部、循腹中线上行直达咽喉,过下颏环唇入眼眶,止于承浆穴。与督脉相交会,全经共24穴。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胸腹部疾病。
3.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上外侧的中府穴,沿上臂内面桡侧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的少商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计11穴,左右共22穴。
主治:胸、肺、咽喉疾病,神志病,热病,以及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疾病。
4.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示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沿上肢外面桡侧上行,经过肩、颈至面部鼻旁的迎香穴止,与足阳明胃经相交接。计20穴,左右共40穴。
主治:头面、眼、鼻、口腔、喉部疾病,热病,以及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疾病。
5.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侧沿眼眶下方的承泣穴,经过颧部,环绕口唇,沿下颌骨向后至下颌关节附近分成两支:一支经耳前,沿发际,至额角的头维穴;一支沿颈前、胸腹、下肢胫骨外侧前缘下行,止于第二趾外侧的厉兑穴,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计45穴,左右共90穴。
主治:头面疾病,口腔、咽喉疾病,胃肠疾病,瘫痪痿痹,热病及神志病。
6.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内侧的隐白穴,上行至内踝前面,沿小腿内侧正中,大腿内侧前缘上行,达腹部和胸部的外侧,止于胸胁部的大包穴,与手少阴心经相交接。计21穴,左右共42穴。
主治:消化系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疾病。
3.谁知道人体十二经络的相关知识
人体十二经脉概略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
十二经脉分类表: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阴经行于
内侧,阳经行于外侧)
手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上
肢
前部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中部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后部
足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下
肢
前部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中部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后部
二、、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1、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即: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腔,交手三阴经,这样就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2、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也有一定规律。在四肢部,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面。外侧分三阳,内侧分三阴,大体上,阳明、太阴在前缘,太阳、少阴在后缘,少阳、厥阴在中线。在头面部,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项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在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部),太阳经行于后(背、腰部),少阳经行于侧面。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部。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人体经络分布示意图:
3、表里络属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为表里。在循环路线上,凡是有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由于手足阴阳十二经脉存在着这种表里关系,所以在生理上是互相配合,在病理上也是互相影响的。
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络属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不仅由于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相为表里的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配合,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如心火可下移小肠等。在治疗上亦相互为用,相为表里络属的两条经脉的俞穴可交叉使用,如脾经的穴位可用以治疗胃或胃经的疾病。
4、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分布在人体内外,经脉中的气血运行是循环贯注的,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示意图:
4.12条经络的各各特效穴位
膀胱经: 功效:是最大的排毒通道。
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
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腧: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
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经相交的位置。 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
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腿肚子边沿的位置。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治疗慢性腰痛。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治疗胯骨两边腰痛效果显著。
金门:治疗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至阴:小脚趾外侧指甲旁。
艾灸可转胎。 肾经: 功效: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
肾开窍于耳,肾之府为腰。 涌泉:脚底前掌凹陷处,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
可调节高血压。 一. 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二. 肾火旺,肾阴不足,可多揉涌泉穴。 太溪: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
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拔罐、按摩都行,什么体质都可以按。
对人体非常有补益作用。 大钟:太溪穴下面一点。
肾经的络穴。治疗慢性疾患,本脏以外循经走向联络到的其他经上的问题都可治疗。
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复溜:大溪穴之上紧挨着。
贴着骨头方向去按。治疗淤血症,要防止静脉曲张一定要多按摩复溜穴。
可以通月经,揉复溜可帮助伤口愈合,特别是在脾经上的。滋肾阴,治疗干咳,哮喘。
阴谷:紧挨着委中的一个窝边沿。肾经合穴。
治脏腑及肾经的主要疾病。通膀胱,利尿,治疗女士的阴道搔痒,不孕症。
男士的阴囊湿疹。 俞府:胸口中线旁开三指。
调动肾经的气血。上边气血不足,即肾不纳气,如饥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气等。
按摩俞府穴可得到缓解。同时按摩太溪、复溜。
把整个气血都运转起来。 心包经: 始于天池,终于中冲,由胸走手。
刺激左侧效果最佳。 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 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 小贴士:推天河水,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中点(推时从劳宫起,推300次),对内热性小孩发烧,不出汗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成年人心里烦躁也可以推。虚寒体质的小孩不能用。
三焦经: 功效: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多按摩右侧效果会更好。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指甲旁。要用食指的指节来咯它。
防止晕车, 液门:小指无名指交界处无名指这一侧骨缝当中。治疗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症状 阳池:腕关节的中点。
刺激阳池能激发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有缓解作用。也可艾灸。
支沟:腕关节上3寸。治疗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等症状,按摩支沟穴还有通便的作用。
翳风:在耳后根。治疗急性耳聋、耳鸣。
尤其是急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效果。 丝竹空:防治黄褐斑、鱼尾纹的产生。
胆经: 功效:胆主决断,帮人决断谋虑,使人心情舒畅。 童子缭:在鱼尾纹旁边。
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治疗作用。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
治偏头痛。 风池:在发际边凹陷处。
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肩井: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
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
是肾经的发源地。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
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 带脉:手贴脸部,肘尖下3寸。
治疗妇女肥胖,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风市: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方。
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
是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对风症(如吃海鲜引起的疹子),拘挛有缓解作用。
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皮肤搔痒等皮肤病。 阳凌泉:膝盖外下方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沿。
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拨动它。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治疗作用。
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 光明:外踝上5寸。
防治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贴着外踝。
可治疗和预防腿抽筋、经常崴脚的症状。对治疗。
5.中医按摩12条经络具体内容是什么
你只不过是一个由很多横纵交错的大小“经络”网构成的,在这些网络的内部连接的是脏腑和器官,外部连接的是骨骼、肌肉、皮肤而已,经络是沟通着各个脏器之间、各个脏器与肌肉、骨骼、皮肤之间的通道。
如果你是健康的,经络往往也是没问题的;如果你的经络出现问题,那么你一定是不健康的。回想一下,小到大肠经拥堵的便秘,大到心经拥堵的心肌梗死,恰恰可借用一句流行语——“经络无小事”。
经络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高速公路一样,承担着人体内各种物质或是信息的传递,我们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离开经络的存在,小的经络出现问题,我们的身体就会随之发生疾病;大的经脉出现问题,我们的生命就会出现威胁。
要想身体的健康有保障,首先要了解清楚你的经络,并且去爱护它,就像网管在定期清理网络中的病毒或是垃圾,以及升级你的网络一样。
一、什么是经络?和经络的作用。
经络是我们身体里的各种通道的总称,有的是运送气血、体液的通道,有的是联通脏腑和各个器官、组织的通道,有的是沟通人体的内外和上下的通道。
针灸上经常谈及的穴位,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经络上。相当于是高速公路上的管理站点,起到对经络的管理作用。
二、经络的种类和数量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中经脉是非常重要的人体主要的通道,而络脉相对来讲就不是很重要。
经脉具体又分为有规律的正经和没有规律的奇经,其中正经12条,奇经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