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二十一世纪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需求分析 一、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的因素 (一)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因素 人的大脑是一个信息系统,系统从外界(环境)接收信息是系统的输入过程,系统接收的信息量取决于外界对系统的传输方式和系统本身对信息的接收能力。
因此,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环境,二是会计人员自身的能力。 环境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育和实践经验。
环境中的知识能通过扩散规律使会计人员获得专业知识。当会计人员处于知识离子浓度高的环境中时,通过接触发生渗透作用,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从低水平向高水平靠拢。
这种规律有三种表现形式: (1)“名师出高徒”。名师是一个“高渗体”,接受名师的教育很容易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这就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既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具有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又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因此,管理职业教育的机构应选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任教。
(2)“人才链现象”。如果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的学术(或学习)气氛浓,平均水平高,必然能通过环境的作用,加速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
(3)“信息流效应”。知识信息、文献资料、图书情报等的质量和数量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也有重要的影响。
这意味着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应注意教材、文献资料的编写质量。 (4)会计实践可以使会计人员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检验所获得的专业知识是否真正弄懂,促使将未弄懂的专业知识在会计实务中弄懂;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书本上难以获得的职业经验。
此外,会计人员通过完成会计工作及在完成会计工作时对会计问题的分析、判断等也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因此,职业(实践)经验是影响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能力是指同样的教育和工作环境,不同能力的会计人员获得的专业知识是不同的。因此,会计人员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是影响其专业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能力的因素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能力是指会计人员顺利完成某项会计工作时在主观上所具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对实际的会计工作,往往需要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组合。
能力包括在会计活动中的实务能力和认识能力。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在会计工作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大脑是一部信息处理机器,机器进行加工处理,提供信息的能力取决于从环境中获得数据的质量、数量和机器自身的性能。依据这一事实,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能力的因素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人员自身的先天素质,二是会计人员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素质。
先天素质影响着人的能力形成和智力发展。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先天素质在能力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会计人员的先天素质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后天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社会环境: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对会计人员的强制约束力、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力,迫使会计人员提高自己的业务胜任能力。因此,社会环境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会计人员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影响着会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此外,会计人员某些先天素质缺陷也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从而发展他们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业务胜任能力。
因此,教育环境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会计实践: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中,必然要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就会与自己的能力欠缺或薄弱发生矛盾。
这种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就能形成会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或使业务胜任能力得到提高。此外,会计人员的某些先天素质缺陷也可以通过会计实践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从而发展他们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业务胜任能力。
因此,会计实践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与取得会计业绩的关系 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与顺利完成会计工作,取得会计业绩的关系如何呢?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为会计人员提供了会计实务操作时进行推理、分析和制定具体会计流程的依据,是取得会计业绩的必要因素之一。
但另一方面,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营管理系统,有很多难以确定的因素,会计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那些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的解释,找出其中的原因,确立采取的对策。反之,若不能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予以合理的解释,意味着会计人员虽已获得了专业知识,但没有能力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具有不同情况的会计工作中,难以顺利地完成会计工作并取得会计业绩。
因。
2.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
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总会计师由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债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者撤换;
会计人员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受到错误处理的,主管单位应当责成所在单位予以纠正;玩忽职守,丧失原则,不宜担任会计工作的,主管单位应当责成所在单位予以撤职或者免职;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客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一般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债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
会计机构负债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领导人监,必要时可以由主管单位派人会同监交。
扩展资料
会计人员的配备,应根据各单位规模的大小及业务的需要,应该要符合会计机构内岗位设置的要求。一般而言,还应该设置会计主管人员,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还可以设置总会计师,来统筹整个单位的会计工作。
会计工作专业性很强,对从业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有严格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的认定上。
1、一般会计工作人员;
2、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
3、总会计师。
办事理念
第一、财务人员是理性的,他们与客户基本不接触所以也没有任何感情可言;而销售人员是感性的,与客户接触频繁,受客户的影响大,而人总是有感情的。
第二、财务人员认为公司的规章制度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而销售人员认为客户是上帝,客户永远第一,总是千方百计为客户排忧解难。
第三、财务人员永远怀疑客户的偿付能力,是他们的职业习惯;而销售人员则往往对客户过分信任。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财务人员关心的是应收款率/应收款帐期,因为公司以此对其的成绩进行评估;而销售人员首先以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被评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人员
3.如何提高总会计师的履历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加强总会计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总会计师的履职能力,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中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一、总会计师职责总会计师是单位的行政领导成员,主要职责包括:参与本单位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工作。
二、影响总会计师履职能力发挥的主客观因素会计秩序是财政经济秩序的基础,在各国经济不断开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暴露出不少会计秩序问题,譬如:会计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会计信息失真较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等现象较为突出。会计秩序不好,是多方面的原因。
(一)从总会计师自身条件讲(主观因素)《总会计师条例》第十六条分别从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专业素质、组织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对总会计师的任职提出要求。现行总会计师队伍基本符合这些要求,但不符合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一些会计工作者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不规范,素质不高,不能诚实守信,有的甚至连《总会计师条例》规定的最基本要求也达不到。
(二)外部环境(客观因素)1。会计行为环境不完善。
4.专业财务应具备哪些能力
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一下能力:
一、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及良好的工作心态。
二、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三、能独立地处理实务中出现的一般性业务问题(购发票、账本事宜)。
四、至少能提前3天完成各类税种的申报缴款工作(税种齐全、数据准确)。
五、在每月的25号前(或本公司的结账日期)完成上月所有的会计处理事项(装订凭证、报表、签收单、利润汇总表)。
六、文档管理规范、有序并能适时更新(包括客户档案、纳税申报备忘表、利润汇总表、工资表、各种费用明细表、财务资料签收单、凭证装订、申报回执以及发票管理等方面)。
七、能基本掌握本人负责的客户的基本资料(包括公司名称、地址、经营范围、车辆数量、纳税账户每月余额、发票使用限额、发票领购份数等财务基本数据)。
八、了解、掌握客户所处行业的最新政策动态。
九、了解、掌握工作中所涉及的最新税收、财政及社保等政策。
十、有较强的专业学习应用能力(如专业职称考试、专业资格证书考试;新税法、新报表的学习;office、excel、新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等)。
十一、具备一定的培训能力,能够有效地带领新同事进入工作状态。
十二、具备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如关于回答客户所提出的各类税务、账务处理问题)。
十三、有一定的业务创新能力(带着头脑做事,继而能提出改进意见)。
十四、有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
十五、能较好地完成上级临时交待的事项。
5.浅谈如何提高总会计师履职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加强总会计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总会计师的履职能力,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中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一、总会计师职责总会计师是单位的行政领导成员,主要职责包括:参与本单位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工作。
二、影响总会计师履职能力发挥的主客观因素会计秩序是财政经济秩序的基础,在各国经济不断开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暴露出不少会计秩序问题,譬如:会计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会计信息失真较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等现象较为突出。会计秩序不好,是多方面的原因。
(一)从总会计师自身条件讲(主观因素)《总会计师条例》第十六条分别从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专业素质、组织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对总会计师的任职提出要求。现行总会计师队伍基本符合这些要求,但不符合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一些会计工作者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不规范,素质不高,不能诚实守信,有的甚至连《总会计师条例》规定的最基本要求也达不到。
(二)外部环境(客观因素)1.会计行为环境不完善。我国正处在一个市场经济。
6.会计专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就会计人员来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应该对相关政策有所了解并且要形成一种意识,比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相关税收制度,再加上我国刚刚加入WTO,那些与外商打交道的企业还应对国际惯例有所精通,及时掌握政策信息,了解经济动态。
职业道德是思想与实践的结合,会计人员应当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
(二)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潜在表现,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相关行业的会计理论以及行业财务制度、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讲到专业知识,不能只满足于本国的、本企业的一些会计理论和实践,在新经济形势下还应该对其他国家的财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进行学习和探讨,对中外的会计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借鉴一些好的新的东西,结合我国的会计现时特征来消化专业,更好地应用专业知识,为我国会计事业服务。
(三)相关知识。我国已经加入WTO,已经真正投入到国际市场中了,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会计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这是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在网络经济时代,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会给所在企业带来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掌握数据库网络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途径:
(一)树立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
(二)加强继续教育,不断增加新知识。继续教育又称“更新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以拓展和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为目的的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加强继续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合理规划培训内容。继续教育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以致用,兼顾长远发展,真正做到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水平。
7.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途径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会计实践。
(一)、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国家为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而对会计人员进行的综合素质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是:一是针对性,即针对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二是适应性,即联系实际工作需要,学以致用;三是灵活性,即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具有灵活性。而会计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新企业所得税法解读、企业财务通则讲解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基本法规。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包括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以接受培训为主。会计人员可以自愿选择参加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接受培训的形式;
①参加在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予以公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
②参加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和会计培训;
③参加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的会计类脱产培训;
④参加会计、审计、统计、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考试;
⑤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形式。
(2)在职自学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在职自学形式包括:
①参加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财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等国家承认的相关专业学历教育;
②独立完成通过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财政部门或会计学术团体认可的会计类研究课题或在省级以上(含省级)经济类报刊上发表会计类论文;
③系统的接受与与会计业务相关的远程教育和网上培训;
④其他在职自学形式。
(二)、会计实践
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中,必然要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就会与自己的能力欠缺或薄弱发生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就能形成会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或使业务胜任能力得到提高。此外,会计人员的某些先天素质缺陷也可以通过会计实践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从而发展他们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业务胜任能力。进一步的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