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

1.如何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会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那么在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该怎样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呢?

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来展示:一、本体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保证条件之一。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虽然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对知识的难度要求,但仍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同时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加上信息社会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实际上都对中学历史教师的学科知识深度和系统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历史教师必须具备层次清晰、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的历史学知识体系,并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中学历史的有关知识,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深化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条件性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对教学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对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等。条件性知识是教师的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历史新课程改革强调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就对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想要更好地驾驭开放程度更大的新教学体系,仅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在新课程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再次出现,历史教师可以围绕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我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条件性知识的学习,并使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如通过加强对学习方式的分析,并掌握学习策略,在教学中通过激活学生相关的原有知识,促进新的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沟通对接,使其认知结构中具有与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的认知内容,让历史真正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增加对学习内容的了解,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

三、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面对实际教学情景时所体现出来的知识,这种知识更多地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经验。拥有丰富实践性知识的优秀教师,对教学情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更透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也更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恰当性。

2.当前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哪些问题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名师成长的基本要素。对一个教师来说,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

当前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重视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忽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导致某些教师在教学中不尊重教育规律和人的心理发展规律;

2、有的教师仅限于本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对其他学科了解不多或知之甚少;还有,许多教师对所学学科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比较重视,而对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方面的一般性知识注重不够。

3.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优化和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已经迫在眉睫! 1冲破封闭性,开阔知识视野。

“传统型”的教师往往把自己局限在书本、课堂、学校狭小的天地里,埋头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消化,忙于传授旧有的知识体系,难以走出校门到社会的大课堂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缺少新意,教学往往脱离时代,脱离生活,显得十分狭隘、贫乏和陈旧。

只有冲破自我封闭的桎梏,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才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优化与更新。一方面,通过自学,努力吸收本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增强与自己教学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借他山之石攻玉。

不断地将新学科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之中,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之上,向“博、大、精、深”迈进。以使本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独具特色。

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通才”。另一方面,必须发挥群体优势,开展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以此来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增添专业知识的新鲜血液。

同行之间要形成相互切磋、彼此促进、友好竞争的良好风尚,教师甚至要大胆地跨出校门,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拓宽专业知识的视野。 2坚持有目标的专业知识的积累。

专业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无论担任何种课程的教师,都应该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只有做有心人,对准方向,有目标地积累,才是最有效的。

有了目标,才谈得上有计划、有安排,才会明确“积”什么,“累”什么,才可能在判断知识的相对价值的基础上,选择那些更有用的知识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有目标的积累,还必须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分阶段、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既不可好高骛远,又不居于一隅。

同时,还应讲究积累的艺术,科学的储存方法。只有围绕专业知识有目标地、科学地、有效地积累,才能够建造好专业知识的大厦,优化与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3强化专业知识的整体效应。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可以分解为专业主体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三个要素,尽管它们各有不同的内涵和特色,但是,它们却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应当力求做到专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不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知识的某一部分凝固化,而要使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同时,要努力从整体结构上,去把握专业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熔于一炉,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整体效应。

4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现代知识的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代谢速度加快、知识的载体越来越多。

教师必须改变旧的学习观念,采取新的学习方法。 1) 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通过书本获取知识是第一渠道;广泛的社会活动、普及的广 播、电视、网络、等等则是获取知识的第二渠道,教师优化和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必须要将这两个渠道有机的结合起来。

2) 要学会从不同的知识载体和不同的知识形态中获取知识:互联网、系统的图书、快 捷的报刊以及各种影像资料等等,都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优化与更新的内容的来源。 3) 善于从社会各种职能单位所藏的知识资源中获取知识:图书馆所藏的知识系统、全 面;博物馆、档案馆的历史性、实物性知识多;科研机构的知识资源新、专业性强,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的需要获取所需知识。

4) 善于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教师要善于将众多的资料进行分类编排,经过分 析、比较、综合、判断,使“原料”变成成品,这样才能使收集的知识增值。例如 有的教师善于用资料卡,将自己搜集的知识进行搜索,便于查找和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提高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对优化和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双重意义。

科研本身是一种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甚至过程本身就已经在丰富和发展着教师的知识结构。同时,在科研过程中,教师某些知识水平会与科研目标产生矛盾,这种矛盾又能激发教师的求知欲望,激励教师向更深、更广、更新的知识领域迈进。

目前,教师的科研重心主要放在学科专业上,而忽视对教育科学的研究,而许多教育科研专家又未曾亲身实践过教育科学工作。这种局面若不改变,会直接影响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更新以及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化。

三、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观指导下,能进行教育教学探索和科研实践活动,从而创造出符合教育规律且能产生积极效益的新理论、新方法的能力。 1、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教育看来,“教”,就是教书本,教应试技能;“学”,就是学书本、背书本。

所以教师就为“应试”而“灌”,学生就为“应试”而“练”。而在现代教育观看来,“教”不仅是教书本,更要教学生如何用脑,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不仅要开发智商,提高智力水平,还要开发情商,培养良好的个性;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是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学习的手段,不仅是用脑,而是要视、听、触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也不是只在某个阶。

4.教师专业知识: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1、学科性知识

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与其教学效果之间并非是线性相关。学科性知识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后,它与学生成绩之间将不再呈现统计上的相关,即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仅仅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2、教育性知识

教育(条件)性知识指教师知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开展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

3、文化知识

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具体说,教师的文化知识包括:基本哲学理论知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般常识,包括现代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现代技术的本质内涵);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例如法律的知识、民主的思想、经济学的观点和社会学的方法。

4、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5.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需要加强哪些知识 调整哪些行为

具体来说以下方面:

1.学科专业知识 优化知识结构

2.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创新能力

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4.师德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

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热爱教育事业。

第二, 热爱学生。

第三, 献身教育事业。

第四, 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第五,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六, 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第七, 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八, 对教师集体负责。

第九, 对社会负责。

6.教师应怎样提升自身素质.ppt

师优化和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已经迫在眉睫! 1冲破封闭性,开阔知识视野。

“传统型”的教师往往把自己局限在书本、课堂、学校狭小的天地里,埋头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消化,忙于传授旧有的知识体系,难以走出校门到社会的大课堂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缺少新意,教学往往脱离时代,脱离生活,显得十分狭隘、贫乏和陈旧。

只有冲破自我封闭的桎梏,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才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优化与更新。一方面,通过自学,努力吸收本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增强与自己教学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借他山之石攻玉。

不断地将新学科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之中,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之上,向“博、大、精、深”迈进。以使本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独具特色。

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通才”。另一方面,必须发挥群体优势,开展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以此来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增添专业知识的新鲜血液。

同行之间要形成相互切磋、彼此促进、友好竞争的良好风尚,教师甚至要大胆地跨出校门,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拓宽专业知识的视野。 2坚持有目标的专业知识的积累。

专业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无论担任何种课程的教师,都应该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只有做有心人,对准方向,有目标地积累,才是最有效的。

有了目标,才谈得上有计划、有安排,才会明确“积”什么,“累”什么,才可能在判断知识的相对价值的基础上,选择那些更有用的知识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有目标的积累,还必须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分阶段、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既不可好高骛远,又不居于一隅。

同时,还应讲究积累的艺术,科学的储存方法。只有围绕专业知识有目标地、科学地、有效地积累,才能够建造好专业知识的大厦,优化与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3强化专业知识的整体效应。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可以分解为专业主体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三个要素,尽管它们各有不同的内涵和特色,但是,它们却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应当力求做到专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不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知识的某一部分凝固化,而要使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同时,要努力从整体结构上,去把握专业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熔于一炉,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整体效应。

4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现代知识的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代谢速度加快、知识的载体越来越多。

教师必须改变旧的学习观念,采取新的学习方法。 1) 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通过书本获取知识是第一渠道;广泛的社会活动、普及的广播、电视、网络、等等则是获取知识的第二渠道,教师优化和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必须要将这两个渠道有机的结合起来。

2) 要学会从不同的知识载体和不同的知识形态中获取知识:互联网、系统的图书、快捷的报刊以及各种影像资料等等,都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优化与更新的内容的来源。 3) 善于从社会各种职能单位所藏的知识资源中获取知识:图书馆所藏的知识系统、全面;博物馆、档案馆的历史性、实物性知识多;科研机构的知识资源新、专业性强,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的需要获取所需知识。

4) 善于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教师要善于将众多的资料进行分类编排,经过分析、比较、综合、判断,使“原料”变成成品,这样才能使收集的知识增值。例如有的教师善于用资料卡,将自己搜集的知识进行搜索,便于查找和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提高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对优化和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双重意义。

科研本身是一种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甚至过程本身就已经在丰富和发展着教师的知识结构。同时,在科研过程中,教师某些知识水平会与科研目标产生矛盾,这种矛盾又能激发教师的求知欲望,激励教师向更深、更广、更新的知识领域迈进。

目前,教师的科研重心主要放在学科专业上,而忽视对教育科学的研究,而许多教育科研专家又未曾亲身实践过教育科学工作。这种局面若不改变,会直接影响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更新以及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化。

三、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观指导下,能进行教育教学探索和科研实践活动,从而创造出符合教育规律且能产生积极效益的新理论、新方法的能力。 1、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教育看来,“教”,就是教书本,教应试技能;“学”,就是学书本、背书本。

所以教师就为“应试”而“灌”,学生就为“应试”而“练”。而在现代教育观看来,“教”不仅是教书本,更要教学生如何用脑,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不仅要开发智商,提高智力水平,还要开发情商,培养良好的个性;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是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学习的手段,不仅是用脑,而是要视、听、触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也不是只在某个阶段进行。

2.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