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
其实一样重要,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对于不同的对象都会有所不同。
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互结合 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培养既有社会主义理想又有事业心,既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有全方位综合素质,既能发明创造又富有协作和奉献精神,既能促进科技经济进步又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加强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
一、高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文”一词,古已有之。在古汉语里,最早的“人文”是与“天文”和“地理”含义平行的词汇,泛指除天文和地理之外的人类的一切文化现象。
现代则专指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包括民族习惯和地方风俗,而“人文科学”正是对上述内容进行研究的科学。本文所指的人文素质培养,是相对于科学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而言的一种人文科学教育活动,并不包含对人文的研究。
也就是通过知识传授、引导教育、亲身感受、环境熏陶等多种途径,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涵的价值观念、审美情感和思维方式等,内化为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格、气质修养,从而对受教育者的一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自己的社会功能的过程中,同样体现了这样的教育哲学理念。
反思一下人类历史行程特别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展望新世纪的社会生活图景,我们就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目前我校学生在人文素质与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均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
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学校只能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这一目标重在强调“应用”,即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科学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知识的增加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课程的设置也都与本专业或本岗位相关。除了德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有关人文科学的课程几乎等于零,而仅有的德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也主要是以传授基本知识为目的,往往都是以基础课的面目出现,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高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明显的人文素质缺陷,即缺乏”三心二意”即: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没有自信心,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高雅的意境。 在情感层面,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同学确实比较冷漠。
不管是同学之间还是师生之间,表面上好像很客气、相敬如宾,实际上往往是动口不动心的比较多一些。有那么一部分同学,很难像以前的学生那样,看到一本好书,或者一篇好的文章,很容易激动,甚至奔走相告,就是买蜡烛也要这个晚上把它看完,要不就睡不了觉。
从责任层面讲,现在有些同学非常有个性,都没想过自己和集体有什么关系,反正我是交了钱来读书的,我应该这么样。他们就没想到,我来到这个学校,它为我提供什么,我应该为它承担什么,走向街头,走向社会,能不能有一种意识:我是中国物理研究院工学院的代表,我的一举一动都应该为我的母校负责。
这样的毕业生已经不多了。 从行为举止层面讲,问题就更多了。
很多同学,讲话都不太注重礼貌,既不像外国人,也不像有文化的中国人。很多人有文凭却没文化,文化文化,要被文所化才叫文化!一些大专毕业生连最基本的请假条都写不好,基本的格式都不清楚. 我们经常说要弘扬中国文化,但很多同学还没有资格来说这个问题,连什么是中国文化都不知道,怎么去弘扬?那不是皇帝的新衣吗?有些学生,电话都不会打,信不会写。
没有礼貌。我经常跟一些朋友讨论,现在的学生怎么这样,而且还是人文学科的学生。
不懂礼貌,让人难受。 “如果说高职学生的专业不合格是‘残次品’,那么,人文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
很多高职校长表示,进行人文教育首先是学生的需要,现在科技发展迅速,岗位对人的要求变化很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容易过时,因此,高职学生也需要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次,人文教育也是企业界的需求。
企业招聘时不仅看重学生“做事”的能力,更看重其“做人”的水平,只有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事实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从传统的“会干”变为“能用”,既要求人才在掌握本专业、本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而人文素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三、高等职业学校加强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培养途径 (一)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高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科学教育活动,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活动。它既不是对前段教育过程中素质培养不足的补充,也不是突击性文化教育主题活动,而应是高等职业学校核心的基础的教育主题的有机组成部。
2.人文素质常识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区别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人文”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它既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
目前对人文素质教育一词的解释在各类文献中尚无明确概念,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也有学者将它简单概括为:“就是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从中可以看出,这两种定义都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将人文素质视为人的素质组成之一来看待的。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
“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尽心上》)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
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
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
3.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
一个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之间好像没有更多的关系。其实不然,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个有上进心、责任心、事业心的人,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都是严格的,从学习知识、尊师助学,团结友爱、遵章守纪、思想道德、品德修养、为人处事等方面与修养差、思想品德本质不健康的人有着明显的差别。积极上进的人要求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努力做到尽善尽美,想问题看事情都坚持全面,准确。由于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孜孜不倦的精神,在专研专业技能知识方面也能做得很好,经过实践后能尽快地掌握所学的专业技术本领,也会成为专业技术能手,生产工作中的骨干。
而华而不实不求慎节图有虚名的人在专业技能方面也不会做好,只能是一知半解,经不起考验和推敲。因此,当代大学生不能忽略了自身素养的培养和锻炼,在学好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也要做好人,努力做到德才兼备。
4.上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收获
摘 要】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但许多学校只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高校
教育是关于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基于此,如何在大学阶段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指导思想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如何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自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
所谓的“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转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利用环境的熏陶、知识的传授、加之自身实践的作用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成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包括气质、人格、修养等,这个过程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怎样做人做好引导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具体包括怎样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人自身意志、情感、以及理性等问题;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人能够对人生进行思考,能够明确人生的价值、意义、目的等问题,促进人能够不断追求完美,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等,从本质而言,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性进行全面培养的一种教育”。1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高校如雨后春笋,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不少高校特别急功近利,片面突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足,我们的大学生又处在青春期,部分大学生思想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处在逐步树立的阶段,容易受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观念的影响。为此,教育部在1998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具体体现为从艺术、文学、人文社会、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促进大学生在审美情趣、科学素质、人文修养、文化品味方面不断实现提高”。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科学进步,而且也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提高,重视人的价值、人的生存,重视人的素质以及情感的全面发展,为时代培养优秀的新人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
当今的高校教育中,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许多高校教学和科研都是围绕专业来设置课程,重视实用专业的设置,注重自然科学教育,注重技术的培养和训练。大部分高校是单一的“专业加基础”课程格局,人文素质课程不超过总课时的1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许多高校片面追求高就业率,灌输“技术至上,实用为主”的教育理念,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尤为突出,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一般不具有经济和技术效益,甚至可以说是“务虚不务实”的学科,这在价值取向上就决定了人文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受到影响。另外,人文知识源远流长,单单我国的文化传统就分为四种:由清代上溯周秦的中国古典文化大统;“五四”新文化传统;延安传统;“文化大革命”传统,这是海外学者划分的。而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自己的,再加上西方国家的人文知识,这些文化纷繁复杂,学术价值上又能见度低,所以人才的成长和学科发展面临许多问题。
5.人文素质与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事业的领跑者杨叔子教授如此评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位精通中国古典诗词的机械学大师认为,人文素质的核心是理性情感,情感的核心是责任感,责任感的核心是价值取向,它们之间是有理性层次的深浅之分,但是,表现在具体的每一个人身上,它们又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孔子讲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距”,就是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使情感、责任感、价值取向三者融为一个圆融和谐的整体,这也是人文教育所希望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6.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融合么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许多高校片面追求高就业率;大学生。“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宽口径。1
21世纪以来摘 要】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重视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拜金主义等观念的影响。为此,随着经济全球化,如何在大学阶段根据“厚基础、人格、修养等,这个过程就是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明确人生的价值,而且也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提高,但许多学校只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实用为主”的教育理念,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尤为突出,教育部在1998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之自身实践的作用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成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包括气质、能力、情感,就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几点思考,这些文化纷繁复杂,学术价值上又能见度低,世界观。具体体现为从艺术、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促进大学生在审美情趣,转化为一个人的人格、人文社会、哲学。不少高校特别急功近利,片面突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及理性等问题、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人能够对人生进行思考,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重视人的素质以及情感的全面发展,各地高校如雨后春笋、气质、修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利用环境的熏陶、创新型”的指导思想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足。大部分高校是单一的“专业加基础”课程格局,人文素质课程不超过总课时的10%。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科学进步。对学生怎样做人做好引导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具体包括怎样处理人和人。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灌输“技术至上,重视实用专业的设置,容易受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高校
教育是关于发展人的生命,从本质而言,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一般不具有经济和技术效益、文化品味方面不断实现提高”、科学素质、人文修养、生存和生活的,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基于此,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性进行全面培养的一种教育”、知识的传授。另外,人文知识源远流长,单单我国的文化传统就分为四种:由清代上溯周秦的中国古典文化大统,注重自然科学教育,注重技术的培养和训练、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人自身意志、情感,如何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自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
所谓的“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为时代培养优秀的新人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
当今的高校教育中,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许多高校教学和科研都是围绕专业来设置课程、意义、目的等问题,促进人能够不断追求完美,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等;“五四”新文化传统,甚至可以说是“务虚不务实”的学科,这在价值取向上就决定了人文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受到影响,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的大学生又处在青春期,部分大学生思想不成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处在逐步树立的阶段;延安传统;“文化大革命”传统,这是海外学者划分的。而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自己的,再加上西方国家的人文知识
7.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融合么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许多高校片面追求高就业率;大学生。“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宽口径。
121世纪以来摘 要】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重视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拜金主义等观念的影响。为此,随着经济全球化,如何在大学阶段根据“厚基础、人格、修养等,这个过程就是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明确人生的价值,而且也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提高,但许多学校只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实用为主”的教育理念,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尤为突出,教育部在1998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之自身实践的作用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成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包括气质、能力、情感,就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几点思考,这些文化纷繁复杂,学术价值上又能见度低,世界观。
具体体现为从艺术、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促进大学生在审美情趣,转化为一个人的人格、人文社会、哲学。不少高校特别急功近利,片面突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及理性等问题、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人能够对人生进行思考,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重视人的素质以及情感的全面发展,各地高校如雨后春笋、气质、修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
利用环境的熏陶、创新型”的指导思想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足。大部分高校是单一的“专业加基础”课程格局,人文素质课程不超过总课时的10%。
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科学进步。对学生怎样做人做好引导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具体包括怎样处理人和人。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灌输“技术至上,重视实用专业的设置,容易受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高校教育是关于发展人的生命,从本质而言,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一般不具有经济和技术效益、文化品味方面不断实现提高”、科学素质、人文修养、生存和生活的,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基于此,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
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性进行全面培养的一种教育”、知识的传授。另外,人文知识源远流长,单单我国的文化传统就分为四种:由清代上溯周秦的中国古典文化大统,注重自然科学教育,注重技术的培养和训练、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人自身意志、情感,如何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自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所谓的“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为时代培养优秀的新人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意义(一)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当今的高校教育中,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许多高校教学和科研都是围绕专业来设置课程、意义、目的等问题,促进人能够不断追求完美,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等;“五四”新文化传统,甚至可以说是“务虚不务实”的学科,这在价值取向上就决定了人文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受到影响,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的大学生又处在青春期,部分大学生思想不成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处在逐步树立的阶段;延安传统;“文化大革命”传统,这是海外学者划分的。而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自己的,再加上西方国家的人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