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汛心得体会280字以上350字以下
1.抓好防洪标准化管理。
目前防洪、道口、防断安全管理已走在了工务八大安全的前列,2013年要更好地总结防洪已有的成绩,重点要抓标准化防洪,通过一路走来的经验和教训,从防洪组织、防洪职责、防洪专业化管理、防洪队伍建设、防洪安全文化等方面去思考并务实的开展工作。一是防洪组织。
就防洪组织而言,不单单只是成立一个机构那么简单,重点要抓好定位。处、段、车间、班组各级在组织机构下应怎么定位还有待明确。
不同车间如何在段统一领导下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哪些是主流机构,哪些是辅助机构,它们在日常工作里面的组织职能是什么、在主汛期里面起什么样的作用、在应急抢险时候发挥什么方面的作用都是我们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二是防洪职责。就是段里防洪管理团队相关人员个体职责的清晰化、明确化,防洪工作局里有一个防洪领导小组,站段防洪小组,怎么辐射到车间、到班组,相应人员在日常、汛期、应急情况下的职责如何体现,也应进行思考。
三是专业化管理。就是围绕防洪七个关键环节,不断完善防洪规章制度和措施,优化防洪工作的一些做法,既保证行车安全,又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防洪队伍建设。主要是提高这只队伍、特别是防洪相关从业人员素质,应通过采取制作挂图、多媒体式等多样方式进行培训。
要形成路局、站段有针对性考核管理制度,对防洪队伍进行管理、考核,确保队伍作风过硬,纪律严格。五是防洪安全文化。
就是要把这几年防洪安全文化逐步形成站段自身的防洪理念,把防洪理念和要求覆盖到路局其他专业方面和病害点沿线村庄,让全员防洪、主动防洪的理念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落实。近几年防洪标准化管理这方经验、教训都有,如何进一步的规范应该成为2013年一项主要工作。
标准化管理就像工厂里面组装一个机器一样,每一个程序都相对清晰,防洪管理涉及的七个环节,各项工作要通过防洪检查表来进行日常管理,规范现场标准化作业。防洪检查表中每个程序也要相对清晰,防洪检查表的制定是防洪标准化的主要抓手,应重点做好。
2.抓好防洪精细化管理。一是抓好防洪工作“排查、整治、监控、行车、预案、应急、总结”七个关键环节,既要在执行层面又要在管理层面。
抓好管理层面“排查”环节的制度、标准建设;“整治”环节的规划、方案把关及效果评价;“监控”环节的雨情预警、预报、响应制度建设,看守设置、方式确定的合理性;“行车”环节的措施完善;“预案”环节的预案缺、漏制定,时效性、操作性欠缺的修订;“应急”环节的储备材料类型、数量、存放地点的修订完善;“分析”环节的水害分析制度制定,对分析项目、内容及要求等进行规范。 二是结合汛前检查查找管理问题,做好漏洞补强。
每一年开展的防洪安全大检查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设备检查,排查上要从查设备拓展到查管理,要通过自查方式发现问题进行修正,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查“排查”环节的隐患认知是否齐全,设备风险评估及定级标准是否齐全、准确;二查“整治”环节的设备整治方案制定是否合理,整治是否全面、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三查“监控”环节的看守点设置是否合理、看守方式定位是否准确等。
3.抓好防洪科学化管理。要进一步抓科学化防洪,在2013年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是通过制作防洪风险识别挂图等形式,进行防洪风险评判和认知技能的培训,使排查在类型上有统一的参照标准。
各段不等不靠,及时制定,为专业查打下基础; 二是科学合理制定雨量警戒值。根据区间设备具体情况找出最不利地质,可以测量出边坡坡率、并通过采取与有关科研单位共同研究或进行土体坍落度试验的方式,结合划分的绿、橙、红防洪区间情况,更深层次的分析什么样的雨量为最不利的成灾雨量,并对应每个区间,通过调研予以修正三级雨量警戒值,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防洪; 三是加强水害分析。
水害分析首先要明确目的和针对性,分析才能有意义。一要加强雨量分析,分析水害发生在出巡、限速、封锁哪个警戒期间,或是其它降雨或停雨期间,分析查找水害发生与雨量值的关系,探索合理的雨量警戒值,不能因为怕出事把雨量警戒值设置过大影响行车效率,也不能因巡查投入劳力多盲目将雨量警戒值设置过小存在较大的行车安全隐患。
合理雨量警戒值的设定,既有利于优化劳动力,又能确保行车安全,2013年各单位都要认真思考、研究;二要将三级雨量警戒办法是否管用,红、橙、绿防洪区间定级划分是否准确,I、II、III级防洪地点的定位是否准确等列为水害分析的重点。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例子,如制度只考虑到雨后48小时检查,雨后3天、5天后发生水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类似情况如何的防范,水害分析都要搞清楚;三要将各种影响元素有效叠加进行水害分析。
如将水害发生在红、橙、绿防洪区段的情况,在三级雨量警戒期间的情况,是否在I、II、III级防洪地点,当时雨量如何等诸多因素叠加起来综合分析,看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四是实现主动防洪。
如何抓好分级响应也是2013年防洪工作的重点,分级响应不光指应急抢险性质方面的响应,还包。
2.自己的理论知识不足应该怎样
知识是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
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
解决知识不足的途径:
①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由于多种原因所致,一部分人的学业进行得十分艰难。他们或者成绩不理想,或者受外界影响较大难以静心学习,或者家境困难难以为继。种种原因导致他们在学习知识体系中存留有较多的空缺。这些人在知识竞争中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境地。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尽一切力量去设法弥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是要刻苦钻研,把知识弄懂;二是要注意向一些比较有知识的人虚心请教,不能够知识上出现空缺。
②认真实践,温故而知新。很多知识仅仅记住是很不够的,死记硬背、读死书是一大忌讳。应该注意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这样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通过复习应用,加强记忆;二是通过实践,检验其原来知识的正确性;三是可以通过复习、检验,产生新的认识,从而增加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实现新的创新。
③注意总结,不断充实自己。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成功者的早期学习历程并不顺利,但后来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其原因之一,是这些人的毅力特别强,注意在实践中观察事物,总结规律,不断提高。有一些成功者,本来智商并不突出,但是一直坚持,持之以恒终成大器。笔者曾见过一位从事甘薯育种的先生,他为了把数理统计知识弄懂,先后花了两年的休息时间,费了不少的劲,硬是啃穿了这些难题,成为当时某地区农业系统技术人员在数理统计知识上的第一张牌。
3.如何改进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不足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原始社会产生了三次大分工,从而出现了商业,导致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至此,职业活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划分,职业家族就慢慢地分化扩展起来了。
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与岗位各项任务和各种岗位,各种职业有关的共同能力,诸如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与活动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特殊能力是指人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具体需要的能力。
二、职业能力的基本框架:
不同类型职业人员的能力体系不同职业对录用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一样,现分别就科研型、管理型、事务型、文化型、工程型和社会型职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做出解释。
1、科研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
科研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科研型人员应具备以创造力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语交流能力,既要有专长又要有较渊博的知识,达到专与博的有效结合。具备创造性,熟练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理解及应用,把这三者融会贯通,协调结合起来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勤于实践,不怕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2、管理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
从事管理型职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忠于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并能灵活运用,有高度的公众意识。具备坚实的管理专业理论和实际知识,同时具有较广博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具备一定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社会才能以及中外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以应付千头万绪和千变万化的工作。
3、事务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
事务型职业,是指与组织内部日常的制度性,规范性,信息传播等有关的事务处理的职业活动,如打字员,档案管理员,办事员,秘书,图书管理员,法院书记等,事务型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在知识方面侧重于基础文化知识,对于职业技术专门的知识有较具体的了解,要懂得统计,档案管理知识,熟悉专门法规和规章条例,一些涉及外国单位对外语也有较高的要求,事务型职业不少岗位需要员工严守纪律,保守秘密,有的还要礼仪方面的特殊要求。在能力方面要求具有较高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干练的办事能力等。
4、工程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
工程型职业,主要是指工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要有不辞劳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求实工作态度。要谦虚谨慎,深入工作第一线,能和同事密切合作。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相近专业的知识要比较了解,并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
5、文化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
文化型职业,如作家,服装设计师,音乐家,舞蹈家,摄影家,书画雕刻家,广告设计师等。文化型职业在知识和能力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是:能博采众长和广泛涉猎;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坚强的毅力;得天独厚的艺术天赋;不断的创新精神。
6、社会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
社会型职业包括教育人,救死扶伤,提供公共服务,协调人际关系,为人民提供生活便利的工作,如:教师,医生,律师,法官,广播电视工作者等社会共工服务人员。社会型职业要求从事其职业的人员:在知识素质方面,应具有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职业要求的专业知识;在能力素质方面,要有一定事实上的理解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身形象设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竞争的国际化,中外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计算机操作使用技能已成为各种职业类型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三、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准备承担成人责任的过渡期,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期。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