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大唐
孔子在《论语》中有句话流传很广,叫——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不担心财富少,就担心分配不均匀;不担心人数少,就担心人心不安定。
军人福利待遇也是如此。
这是军人在现实生活中永恒的话题。
前段时间,军人工资定期增长机制的话题比较热门,因为这涉及到所有军人的福利待遇。
但在任何时候,也不能忘记了,在“最可爱的人”这个群体中,还有很多工作在高强度、高难度,甚至随时面临流血牺牲岗位上的军人,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优待。
长期以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不少,物质的不丰富决定了我们在军事上不可能花费过多的财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已经积累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国家财政状况相对充裕,一方面国家有能力为军人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维护国家利益需要激励更多军人做出更大的牺牲奉献,如何实现二者的统一?
这就不能不谈到岗位津贴的作用了。
那么,什么是岗位津贴呢?
岗位津贴,是指对特殊工作条件下的额外劳动付出和额外身心支出的一种补偿方式。
根据岗位的不同,军人在履职尽责中所付出的体力和脑力是不同的,做出的牺牲奉献程度也有所差别。工资等级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这种差别。
而岗位津贴则可以在那些特别艰苦、繁重、高风险、高强度等军事活动中,对军人付出的体力、脑力、心理承受力进行一定的物质补偿。
用通俗的话说,工资解决的是“不均”的问题,体现同工同酬,有标准可循;岗位津贴解决的是“不安”的问题,体现多劳多得,精准化实施。
从强国强军的意义来说,军人福利待遇更需要走开一条从标准到精准的道路。
与一位老士官闲聊,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连队的班长岗位津贴只有15元,副班长是10元。
当然,对没有工资收入的义务兵来说,还可以。但跟连队的士官相比,由于手上拿有几百块钱的工资,这点岗位津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士官中就没有几个人主动愿意当班长的。
当班长不仅事情多、要操心、责任大,关键那一点岗位津贴,就不够塞牙缝的。
从能力上来说,士官当班长肯定比义务兵强,会管理、懂技术、善组训,只是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不划算。
有机务人员在网上“吐槽”:走进这个部队,真让我心碎。别人扛枪,我拿解刀;别人站岗,我在外场;别人打靶,我在充氧。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每天两手油污,拿的却跟别人差不多,难道我当了个假兵?
竟然还获得不少的点赞。
好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也在不断改变,岗位津贴一直在稳步提升。
以2015年军队基层干部和士兵骨干岗位津贴标准为例,士兵岗位津贴中班长由之前的80元提高到280元,副班长由50元提高到200元。
现在部队的班长岗位,已经成为了“香饽饽”,光有情怀或能力都不行,不是谁想干就能干得上的了!
可喜的是,岗位津贴在基数增长的同时,也向高质量、精准化发展。
比如去年上半年,军委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印发《关于部分福利待遇和财务标准制度执行的有关问题通知》,明确在新兵营(队)、连(中队)、排(区队)执行训练任务的军官和士兵骨干,经承担新兵训练任务的旅团级以上单位批准,可参照执行基层军官岗位津贴和士兵职务津贴标准,其中参照执行标准低于原享受津贴标准的,继续按原标准发放。
通俗地说,就是副连长来新兵连当连长,拿的就是连长的岗位津贴;班长来新兵连当排长,拿的就是排长的岗位津贴;副班长来新兵连当班长,拿的就是班长的岗位津贴。
如果你是高职低配来新兵连工作,拿的“就高不就低”,还是原来高职的津贴,且按时足额发放,有原则有硬度,有情怀有温度。
让干活的人不白干,让辛苦的人不痛苦,让在岗位上做事的人付出甘之如饴!
所得归于欢喜,这样的政策谁会不爱!
和新兵连军官和士兵骨干相比,以往还有一大堆类似的岗位和人员阳光照不到,如令岗不一致的、临时抽调完成任务的、异地执行任务的种种,其工作价值和意义在岗位津贴上都得到了体现。
如:军委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专门针对“手机通信费报销、基层岗位津贴享受范围、军人配偶相关补助补贴、军人残疾保险金标准执行时间”等部队关注、官兵期盼的11个热点、难点问题,逐一细化明确政策要点和执行办法,为各级抓好政策制度末端落实提供依据,给广大官兵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其中明确:经军级以上单位批准,从不同建制单位或同一建制单位内部临时抽调人员组成分队,易地执行演习、训练、阅兵等军事行动任务的地区津贴,按照成建制易地执行任务部队地区津贴发放办法执行。
经批准学习、代职、借调帮助工作等临时离开驻地的人员,转移供给关系的,从到达当月起按所到地区的津贴标准执行,其中到达当月所到地区标准高于原驻地标准的予以补发,低于原驻地标准的不予扣回。
与军改、军官职业化、军衔制等顶层设计制度相比,军人岗位津贴无疑是一件小事,但从中可以窥见军人岗位管理和福利待遇的发展趋势。
随着军人岗位津贴体系的完善,有的机关参谋干事可能在内心发出无声的呐喊:为什么在机关,没有岗位津贴?
对于机关干部的岗位津贴,争议可能会很大,但并不是不能讨论,这涉及到下一步岗位津贴改革的方向。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部队各级要继续用劲下力,将盛行多年的歪风邪气刹住,根治“五多”问题的顽症痼疾,为机关干部切实减负,使机关干部的精力集中在服务基层、保障打赢有效价值劳动上;
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岗位津贴的人员分布和组成:
一是更加向基层一线倾斜。基层是部队建设的根本,也是军队中占据资源最少的“弱势群体”。岗位津贴,应该体现的是对最基础、最基层、最核心岗位人员的重视和关心,这是岗位津贴的初心,也是战斗力的导向,绝对没有错。
二是体现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岗位津贴既是对岗位付出的补助,也是对战斗力贡献率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关中与教学、训练、作战相关的岗位,享受岗位津贴也无可厚非,符合“坚持用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统筹和开展各项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是更加讲究按劳分配。打仗是实打实的、硬碰硬的。过去军人很多福利待遇就是直接与职级挂钩,其中的弊端显而易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份岗位津贴,体现的是军人的岗位价值感和成就感,不能小觑,不能因为职级高低寒了官兵们的心。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莫入此门。”
军人为了实现保家卫国的梦想从军入伍,不该谈钱,也不会谈钱,但每一腔热血,也不应该被辜负。
傲霜斗雪,牺牲奉献,既是为了国家的安宁,也是为了家人过上一份体面、有尊严的生活,这是军人付出的应有之义。
相信以后军人的生活会越过越好,也必然会获得全社会越来越多人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