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专业知识

1.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基本内容: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16年起,将 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 品德与生活”“ 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 道德与法治”。

2.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里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当个体(这里一般指学生)在复杂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中。

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和关键能力。”

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扩展资料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怎样体现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教材编排设计一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

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近及远,结合学生不断增长的年龄和阅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三是采取循环往复、螺旋递进的呈现方式,强化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层推进。

四是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也要特别注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

既注重了传统节日、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也注意使用古代诗歌、传统格言及谚语等题材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专门以“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为单元,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教材富有中国文化风格和精神气息,帮助学生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涵养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品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新闻网-高中教材正在全面修订 首次纳入学科核心素养。

3.我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理解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bai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du。

将小学、初中政治课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无疑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依法治国战略的响应。党的十八届四zhi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dao《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将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专的重点对象,提出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今,法治成为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属还是作为学生成长的素质工程,将法治纳入义务教育内容体系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4.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基本内容: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16年起,将 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 品德与生活”“ 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 道德与法治”。

5.我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理解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bai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du。

将小学、初中政治课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无疑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依法治国战略的响应。党的十八届四zhi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dao《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将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专的重点对象,提出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今,法治成为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属还是作为学生成长的素质工程,将法治纳入义务教育内容体系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6.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更名是对依法治国战略的积极回应。

针对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学科意识和目标意识不强、教学方法不当、教学内容泛化等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本文提出了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心把握课程目标,用心用活教材,用心搞好教学活动等改进策略。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材;活动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170-01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种不良风气侵蚀校园,学校内留守儿童逐渐增多,隔代教育普遍存在,进城务工人员疲于生计,对子女教育缺失,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受到挑战。

平时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学科意识和目标意识不强,教学方法不当,教学内容泛化等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浅谈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做法:1;;用心把握课程目标,上出学科特色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先前的品德课程一脉相承,它基本的核心理念和编写依据没有改变,仍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这门课程最根本的问题、最大的批评就是课堂效率低下,专业意识淡薄。“品德教育主要不是知识的教育,而是价值观的教育,情感的教育。”

个别教师对课程标准不。

7.道德与法治

回顾我国法制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由”刀”制到”水”治的演变。

法制作为法律制度的简称,相对于法治是较低层次的,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要解决的是有法可依的问题;法治则包括立法、执法、守法、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全过程,是一个相互配合全面治理的系统工程,相对法制处于较高层次,是一个由许多运动中的状态联系成的一个使法律从观念走向现实、从精神走向物质的过程,无非是对法律制度的运用和实施,要解决的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因而,完全可以这样说,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

法制规定得好坏,关系到法治能否真正实现,统治是否实现,也关系到法制是否可以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备。

8.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知识点集锦;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我与社会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2.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在社会中成长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4.养成亲社会行为(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一)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二)合理利用网络1.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道德与法治专业知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