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与能力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与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和现代化,因此,计算教师必须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掌握现代教育的理论,要全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准备地解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定期检查各种设备,及时对有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这些基本管理知识是确保机房正常运行的保障,让我们真正达到最大限度内高效、有序、合理、规范使用计算机的目的。

能力素质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把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通过对计算机各种新技术的产生、现状和发展的介绍,通过计算机和图片演示,组织参观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我国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新成就。介绍国内外计算机研究的新动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引入电脑游戏,当然玩不是目的,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理论联系实际。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时,我们可以在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拆开一些旧电脑(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想中看,看中动手,动手中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开拓创新能力

鉴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快”这一特点,书本上的很多知识已跟不上形势,所以我们要勇于把一些新的计算机业界动态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引入到课堂中来。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学,怎样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去。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备的能力

学校机房一般都已初具规模,每个学生在上机时都能有一台独立电脑,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服务器的操作来边演示边讲解,同时也可以获取控制学生机的屏幕、键盘等信息来观察学生的情况。教师还应多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来提高课堂效率。

2.小学信息技术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学信息技术主要内容是:

1、了解电脑的基本操作,认识计算机;

2、对电脑操作系统简单可以简单运用;

3、会利用电脑对简单的文字,进行排版和操作,最后保存;

4、会简单的使用办公软件,ppt,word,excel。

扩展资料:

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仍旧是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听课的主体。教师通过宣讲将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不成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同时也不能有效地将抽象知识转化为便于理解的具象思维。

2、加大学生的实践学习力度、增强学生手动能力

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以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平台及媒介,而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在其中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对于尚处于智力发展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起来存在很多的困难。

由于信息技术不易理解记忆,再加上教师在教学时多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理解困难很大。实践是加深学生理解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将教师所教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琢磨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师所教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故而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了解记忆信息技术的操作,轻松掌握信息技术学习的要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学信息技术

3.报考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是要什么科目的教师资格证

需要参加: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以及相应的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各试点省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增设的相应的公共科目(201、202或301、302)具体以报名时报名系统显示的科目为准。

扩展资料:

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通知》(教师司函〔2017〕41号)要求:

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各试点省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学科;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学科。

上述各类别新增学科的笔试科目一、科目二在笔试报考时选择相应的公共科目(201、202或301、302)。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新增学科的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能力》结合面试一并考核。

参考资料:中国教育考试网_考试介绍中国教育部_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通知

4.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不断向着信息化迈进,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处于信息交互的状态之中。

信息技术的学习是我们获取这种信息交互能力的基础,因此学习信息技术刻不容缓。正是由于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这种重要性,我国教育体系规定小学阶段就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活动中,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等一些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何通过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最优教学结果,是每一位有责任的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笔者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摸索得出以下几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方法。

1 针对学生特点制定有效学习计划、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想象力丰富以及活泼好动是小学生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因此在制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采用一些新颖的、独特的、灵活多变等教学方式,并能够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最终使小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提高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

好的学习计划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例如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各类游戏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金山打字王、快乐打地鼠、吃苹果等,借此来锻炼学生对鼠标和键盘的熟练程度。再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设计导入语,使用一些有吸引力的导入图片、材料等,引发小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并在原有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出色完成学习目标,进行信息教学的教学更新,紧跟时代和潮流,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给予学生新鲜感。例如随着当前新课改的推行,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到大中小各级校园之中,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当认真地研读新课改资料,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最新的教学要求,这样在日常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才能制定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计划。

2 加大学生的实践学习力度、增强学生手动能力 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信息的传输、运用、获取和处理的能力,因此重视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十分之必要。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以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平台及媒介,而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在其中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对于尚处于智力发展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起来存在很多的困难。

由于信息技术不易理解记忆,再加上教师在教学时多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理解困难很大。实践是加深学生理解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将教师所教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琢磨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师所教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故而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了解记忆信息技术的操作,轻松掌握信息技术学习的要领。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牢固性的试金石,是学生学好知识、学会知识的重要途径。

加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实践,学生就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教师讲解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经验,最终完成知识的积累和吸收。例如在学习五笔打字时,教师只是单纯地教会学生背诵“王旁青头兼五一”等五笔歌谣,并不能保障学生就会使用五笔打字,必须要让学生接触计算机,让学生使用金山五笔打字软件进行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五笔打字方法。

3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当前所知的有关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文章中,无一例外地提到了阻碍学生信息技术有效学习的因素,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不善于创新,没有勇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仍旧是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听课的主体。

教师通过宣讲将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不成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同时也不能有效地将抽象知识转化为便于理解的具象思维。

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思路,善于和最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致力于提升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例如,针对当前多媒体技术的火热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可以对信息技术善加利用,运用一些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效的转化为具象的图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

动漫是小学生的心头好,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介之一。基于小学生的这一爱好,教师在讲解知识引入的图片、视频中要以动漫为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计算机课。

4 健全完善激赏制度,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信息几乎知识的讲解远远没有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操作有趣,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和乏味。尤其对于小学生来。

5.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

为 了应对不断出现的计算机病毒的侵袭和日益严重 的网络安全事件,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挖掘和培养网络安全人才。

但是一个合格的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哪些能力与素质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经验之谈,特列举出来与大家共享。 1. 具备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隐蔽性很强的问题,一般是难以被人发现的,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清晰的思路,能够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背后找到实质问题,也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

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解决。从发现网络安全问题到堵塞网络漏洞、消除安全隐患,这段时间越短越好,这样对网络安全所带来的影响就越小,造成的损失也越小。

对于网络安全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等到问题已经爆发、造成严重损失后再去解决问题,而是要采取主动措施防范问题发生。 2.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团队精神,善于与别人沟通 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工作的主要场所是Internet,在这里经常需要大家资源共享,也需要大家深入地与别人进行交流。

6.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

1、具备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隐蔽性很强的问题,一般是难以被人发现的,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清晰的思路,能够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背后找到实质问题,也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解决。从发现网络安全问题到堵塞网络漏洞、消除安全隐患,这段时间越短越好,这样对网络安全所带来的影响就越小,造成的损失也越小。对于网络安全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等到问题已经爆发、造成严重损失后再去解决问题,而是要采取主动措施防范问题发生。

2、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团队精神,善于与别人沟通 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工作的主要场所是Internet,在这里经常需要大家资源共享,也需要大家深入地与别人进行交流。

7.小学教育专业都要掌握哪些专业技能

小学教育专业知识技能:

1、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

3、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

4、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

5、具备运用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审美观。

小学教育专业主干课程:

1、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应用数学。

2、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比较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扩展资料

小学教育专业自考课程:

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哲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小学教育专业

8.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考试什么

一、考试目标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3.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2)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规律及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及教学方法。

(3)了解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知识。(4)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设计1.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1)了解学生认知特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2)具有分析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经验和个体差异的能力。

2.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1)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及教材编写思路和特点,了解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学习需要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2)通过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技能,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

3.确定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1)领会“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2)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述。

4.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能够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2)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3)了解信息技术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5.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综合应用 (1)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2)通过研究典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的案例,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评析教学案例。(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1. 课堂学习指导 (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2)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点,能够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2. 课堂组织调控 (1)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决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的能力。(2)了解对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因素进行调控的方法。

3.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应用 (1)能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2)掌握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功能、特点和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能恰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四) 教学评价1. 信息技术学习评价 (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方法,具有科学的评价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

9.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着力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意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开始就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在实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应该把准学生的兴奋点,因势利导进行兴趣的培养。

1、借助实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总能吸引人的眼球,总能给人带来乐趣。在小学各课程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的例子很多,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大胆采用游戏教学法。例如:按传统方法教学键盘的功能与指法训练,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既困难而且又枯燥,我们不妨采用《金山打字通》,该软件功能之一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熟悉键盘上26个字母的键位结构以及相应功能键的作用。

在指法训练中,小学生看到屏幕上那些五颜六色的英文字母时,学习的兴趣陡然提升,并飞速地在键盘上寻找对应的字母,一旦输入有错,计算机就会立即发出警告声。而每当操作者闯关成功,电脑同样会出现鼓励性的提示话语,并出现重新练习或进入下一关的提示话语,学生从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为了能够闯关成功,小学生们会竭尽全力提高自己的输入速度和准确率,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要使自己的输入速度有大幅度的提高,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指法,学生也就产生了学好指法的愿望。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通过游戏闯关,激发了学生百练不厌的兴趣。

2、运用合适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不能完全采用与其他学科一样的教学模式,应采取符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特性的教学方法,以便于学生在模仿和创新中不知不觉、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一个能极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的模式。

例如:在教学Word“插入图片”时,先给学生呈现以前学生制作的精美作品,如:配有学生自己照片的年挂历、生日贺卡等。看到这些作品,学生会想“我能制作出这样的作品吗?”,教师适时切入课题,“这些作品就是用Word做出来的,你们一定能做出来,而且一定做得比这些作品更好”;接着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些图文并茂的作品,设计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任务,并引领他们分析这些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方法,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

这样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学习情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为逐步完成任务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进而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3、生活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要应用信息技术,这种应用可以是学习方面的、娱乐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的……。

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该标准提到的学生素养的外在表现之一是“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时,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例如:在“收发电子邮件”教学中,可以围绕一些节日大做文章。

比如:围绕六一儿童,让小学生给留守同学、或残疾儿童写一封电子邮件;围绕母亲节,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电子邮件,跟妈妈说说悄悄话;围绕教师节,让小学生给老师写一封电子邮件,感谢老师多年来对自己的教育与培养,等等。让小学生把信息技术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感受信息技术课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其学习兴趣。

二、从教学方法入手,改“授鱼”为“授渔”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变化是很快的,学生不可能一直通过教师来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因此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很关键的。从小学开始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的需要,改“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小学生掌握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引领小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知识少、操作实践多的特点,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认真做好启发、引导,鼓励通过独立、协作等途径完成任务。

1、自然融合,巧妙强化学科整合开展跨学科的活动,找到融合点,实现信息技术学习与信息技术应用之间的有机融合,只要善于挖掘,语数外等学科都能与信息技术进行巧妙整合。例如:我校机房中益智游戏都是英文版的,学生为了玩这些游戏,遇到不懂的单词,必须用在线翻译工具翻译英文菜单的含义;借助“单词连连看”这样的游戏,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数学口算练习课,学生协助科任老师下载并安装口算练习软件,在班上进行口算训练;语文学。

小学生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与能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