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合规“拖后腿”,同花顺股东计划套现8亿

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同花顺子公司因存在多项违规行为,11月15日监管处罚信息发布后,总经理赵远、合规专员吴杰也被请去“喝茶”了。

11月25日,浙江证监局发布两则行政监管措施公告显示,因公司营销宣传方面的合规问题,对浙江同花顺云软件有限公司(云软件公司)总经理赵远、合规专员吴杰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在当前行业监管仍处于高压态势下,子公司如何规范员工营销行为,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减少对母公司同花顺品牌的伤害,至关重要。

1

同花顺子公司合规拖后腿,谁来担责?

此次子公司高管被罚,也是此前浙江证监局对云软件公司开出罚单的延续。

11月15日,有市场消息称同花顺涉嫌非法荐股被立案,或暂停展业数月,社交媒体流传的截图也显示,部分与同花顺相关的群聊已被解散。当日同花顺(300033.SZ)股价大幅跳水,收盘时股价跌至272.5元/股,跌幅达14.3%,市值蒸发244.39亿元。

晚间,同花顺作出回应,所谓公司“非法荐股、被立案调查”的传闻与事实不符。同时,公告内容称,云软件公司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云软件公司存在多项违法行为,包括营销宣传中运用部分成功案例、个股过往业绩等展示宣传,营销中存在夸大、误导性宣传,部分人员未登记为证券投资顾问,直播荐股,与证券公司合作开展投资咨询服务过程中未尽到合规管理责任,与关联公司开展证券咨询业务过程中合规管控不到位。

图源:罐头图库

根据相关规定,浙江证监局决定,对云软件公司采取责令改正、责令暂停新增客户的行政监管措施,整改及暂停期限为3个月。

11月18日,证监会对云软件公司的行政监管措施正式发布,当日同花顺股价继续下跌2.28%。

近几日该事件仍在持续发酵。

这不是云软件公司第一次被罚,2017年以来,同花顺子公司被浙江证监局点名8次,其中有5次是云软件公司。2021年12月31日,云软件公司曾因为类似营销违法行为被浙江证监局点名。

证监会浙江监管局

同花顺在年报中指出,公司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和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公司内部培训,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持续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流程体系。不断严格规范营销行为,坚持合规展业,坚决保护客户的利益。

虽然同花顺表示本次监管处罚只是暂停新增客户,不影响云软件对现有客户的服务,对2024年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影响较小。但子公司被监管处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拖累母公司的业绩,且对同花顺声誉造成的影响值得关注。

根据同花顺发布的公告,2023年度云软件公司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营业收入1.99亿元,占公司合并报表营业收入的5.58%。

2

盈利能力受挑战,净利润面临三连降

同花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成立于2001年8月24日,2009年12月25日在创业板上市,是国内第一家金融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也是最大的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供应商之一。

根据2023年财报,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各类机构客户提供软件产品和系统维护服务、金融数据服务、智能推广服务,为个人投资者提供金融资讯、投资理财分析工具、理财产品投资交易服务等。

分产品来看,2023年增值电信服务、广告及互联网业务推广服务、软件销售及维护、基金代销及其他交易服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2.89%、38.13%、12.28%、6.7%。

近年来,同花顺的经营业绩出现下降。

今年前三季度,同花顺营业收入23.35亿元,同比减少1.59%;归母净利润6.51亿元,同比减少15.53%;扣非归母净利润6.31亿元,同比减少16.74%。2022年以来净利润持续下降。

数据来源:整理自同花顺财报

同花顺在季报中对净利润下降作出解释:前三季度,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资本市场出现一定程度波动,投资者对金融信息服务需求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同时,公司集中资源对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进行投入,尤其在数据采购、数据整理等方面投入有所增加;另外,公司为扩大市场份额,加大销售推广力度,销售费用亦相应有所增加。

前三季度,同花顺销售费用为3.97亿元,同比增长10.47%,占营业总成本的23.89%;研发费用为8.85亿元,同比增长1.3%,占营业总成本的53.22%。

同花顺的销售费用保持高增长态势,然而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在大力推广的同时却忽略了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导致合规风险事件频发。

研发费用在总成本中占比过半,是同花顺支出最多的项目,尤其是AI研发投入力度空前。但人工智能能否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新引擎还有待观察。

东吴证券在10月24日的研报中对同花顺给予风险提示,业务发展不及预期,AI技术及应用发展不及预期。

3

股东减持股份将套现8亿,有何隐情?

11月8日,同花顺公告,股东杭州凯士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原名北京凯士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士顺或凯士奥)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6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如果按公告发出日收盘价计算,凯士顺此次减持股份的市值约为8.17亿元。

凯士顺为同花顺核心员工持股平台,在2010年公司上市之初,凯士顺持有同花顺15%的股权,经过多次减持,目前其持有的股权比例降至9.46%,目前为同花顺第三大股东。

凯士顺有7位合伙人,分别为叶琼玖、王进、易晓梅、朱志峰、吴强、邹鲁和杜烈康,其中易晓梅是同花顺实控人易峥的姐姐,另外6人为同花顺的高管及核心员工。

根据Wind数据,2011年以来,同花顺的股东合计减持累计套现约21亿元。

近两年同花顺发出多条股东减持计划公告。

2023年3月27日,同花顺抛出一份4550万股的大规模减持计划(占公司总股本的8.46%),连董事长易峥都加入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披露股东减持计划之后,最后股东只是象征性减持少量股份,或是干脆不减持。这可能是为随时减持做准备,而大额减持计划或与补税事件有关。

近几年,凯士顺频繁变更信息,包括公司名称、住址、经营范围、企业类型等。2018年9月到2024年5月期间,公司地址变迁路线为:上海市-福建省泉州市-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公司名称经历了6次变更。

2020年4月30日,公司名称由北京凯士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变更为北京凯士奥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意味着组织形式由法人转换为合伙企业。根据《证券日报》报道,2022年11月,凯士奥收到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宝山分局《税务事项通知书》,通知书提出凯士奥“涉嫌在转换组织形式的过程中未申报缴纳相关税款”,需要补缴税款25亿元。

图源:罐头图库

变更企业地址及组织形式,可以利用园区的政策优势,降低企业的整体税率,但法律规定有限公司转换为合伙企业时需要清算,要先结清原企业的各项税款。

显然,这笔税费当时并未缴纳,或者缴纳不足,也就出现了后来税务部门要求补缴及整改的通知。补税事件为同花顺带来了“信披违规”“刑事风险”等质疑。

由于补税25亿,凯士顺只能通过变卖股票来缴税,但大部分股票尚未解禁,凯士顺无力在短期内缴纳这笔税款,于是3月27日同花顺股东大规模减持计划就变得顺理成章。

此后同花顺并未公开披露税费是否补缴完成。但在2024年2月2日,凯士顺再次更名,由北京凯士奥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更名为北京凯士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意味着组织形式由合伙企业又重新转换为法人。可以看到,25亿税费是否补齐并未有公开信息,但凯士顺又将组织形式改回去的事实倒是真实存在。

不管是子公司因合规问题被罚,还是股东频频减持套现为解补税之困,都给同花顺的声誉造成一定影响。更关键的是,同花顺还面临着净利润持续下滑的困境。

值得期待的是,9月中下旬以来证券市场回暖,A股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成交额大幅增长,三季度同花顺营收恢复正增长,预计四季度业绩将显著提升,但全年净利润能否实现正增长,有待观察。

你是否用过同花顺产品,服务如何?你认为子公司此次被罚后,同花顺接下来能否提高对旗下公司的管理?评论区聊聊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