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目前政府举债的唯一渠道,在资金下达后,很多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对于资金使用仍有很多困惑。经常会提到的是,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已发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因为根据《预算法》,政府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按财政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那么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经常性支出
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社会保障支出。特点是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直接构成了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按照公平原则中当期公共物品受益与当期公共物品成本相对应的原则,经常性支出的弥补方式是税收。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1)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农业水利事业费、农垦事业费、农业事业费、畜牧业事业费、林业事业费、水利事业费、水产事业费、气象事业费、农机事业费、其他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包括文化事业、教育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通讯和广播电视事业费、计划生育事业费、其他文教事业费;
(2)国家政权建设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外交支出,国防费;
(3)对外援助支出;
(4)政策性补贴支出,包括粮、棉、油价格补贴,平抑物价和储备粮等补贴,肉食价格补贴,其他价格补贴;
(5)税务等部门的事业费;
(6)其他支出;
(7)预备费;
(8)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等。
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是指通过它所取得的财产或劳务的效益,可以给予多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那些支出。因此,这类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先计入资产类科目,然后,再分期按所得到的效益,转入适当的费用科目。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供长期使用的、其经济寿命将经历许多会计期间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都要作为资本性支出。即先将其资本化,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而后随着他们为企业提供的效益,在各个会计期间转销为费用。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