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麦崩了。
发布三季度业绩后,阿斯麦股价迅速跳水,大跌16.26%,市值蒸发5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亿;次日,阿斯麦再跌6.42%,市值蒸发1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
也就是说,短短两天时间,全球光刻机巨头就蒸发了5000多亿元,创近26年来最大跌幅!
这到底是一份怎样的业绩?
根据财报显示,阿斯麦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90亿欧元,同比下降6.5%;净利润48.78亿欧元,同比下降15.76%。单看三季度,阿斯麦营业收入74.7亿欧元,净利润20.77亿欧元,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分别为50.8%和28%。
注意,单纯看三季度经营业绩,阿斯麦并不算糟!
问题出在订单上。
今年第三季度,阿斯麦的订单额仅为26.3亿欧元,仅为市场预期的一半左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虽然当下的业绩不会受影响,但是从明年开始,订单下滑带来的影响就会显现。
根据阿斯麦的透露,预计到2025年,公司净销售额为300亿元-350亿欧元之间,低于市场预期;毛利率将在51%-53%之间,同样低于市场预期。
注意,阿斯麦的经营业绩,将搅动全球芯片市场的神经。
作为欧洲最大的科技公司,同时也是全球最大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的客户涵盖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美光以及SK海力士等等。也就是说,阿斯麦的光刻机销量,往往被视为全球芯片行业投资和景气度的风向标。
因此,阿斯麦订单的下滑,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个是全球芯片市场景气度下滑,一个是中国大陆不买阿斯麦的光刻机了。
关于前者,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发布报告称,2024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总销售额将达到1090亿美元,同比增长3.4%,预计2025年将达到128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7%。也就是说,Ai技术的迅猛发展,半导体行业仍在快速发展。
那么,可能就是中国大陆不买阿斯麦的光刻机了。
2023年,阿斯麦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是72.52亿欧元,同比增长148.69%,占比是26.3%。今年上半年,阿斯麦对中国的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9%,即一半的收入由中国大陆贡献。但是,根据阿斯麦官方的说法,2025年这个数字将降至20%左右。
显然,来自中国的订单大幅减少了。当然,这里面既有我们主动的,也有是被动的。在美国蛮狠无礼的打压下,我们别无选择的走上了“国产替代”、“自立更生”的道路。
2018年,中芯国际与阿斯麦签订了11台极紫外光刻机的合同,后来发生了众所周知的事情,美国对咱们掀起了“芯片战”。但是,中芯国际扩产的计划并没有因此改变,其中一个重要考虑是,希望通过转向成熟制程的加大投入,以数量拼制程,抢占市场。
这背后,伴随的是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提速!
就拿华为研发的麒麟9000s来说,采用了先进的7纳米生产工艺,标志着中国芯片产业迎来了重大突破,属于是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迎来里程碑事件。
再来看一些上市公司的业绩。
今年前三季度,北方华创预计营业收入188.3亿元-216.8亿元,同比增长29%-48.6%,预计净利润41.3亿元-47.5亿元,同比增长43.2%-64.7%;韦尔股份预计净利润2.7亿元-3亿元,同比增长744%-837.8%。另外,芯联集成、晶合集成、鼎龙股份等公司,业绩也都齐刷刷大涨。
再给大家说两个数字。
今年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同比增速是4%,但是,中国大陆同比增速是62%,远远超过了全球平均增速。
2000年,美国和日本主导了全球半导体产能,当时中国大陆的产能仅占2%;到2010年,中国大陆产能提升至9%;到2020年,进一步提升至17%;预计到2026年,将进一步提升至26%。
诚然,我们在先进产能上还有很多不足,但是,在“卡脖子”的背景下,半导体国产替代在不断提速。所以,尽管说阿斯麦订单大幅减少,有中国大陆企业提前备货的因素,但是,正如7纳米的麒麟9000S芯片,本土企业正在不断打破技术封锁,国产替代迎来加速度。
一句话,一个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