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近代100多年来,海归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早在清朝洋务运动时期,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的设备就是中国首位美国海归容闳从美国买回来的。
1871年,也正是在容闳的劝说下,清政府官费派出了首批赴美留学生,而这批留学生在美国学了10年归国后,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统计,这批留学生中诞生了3个铁路局长,2个名校校长,2个外交部长,1个驻外大使,1个国务院总理,14个海军将领,7个富商。
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海归的催化作用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侨胞、侨商的回流和投资,最先带动了沿海各省的经济,而大批留洋海归,也在各行各业百花齐放。
科学界,80%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70%的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都有留学经历。
企业界,更是不可细数,2016年南京曾做过一个统计,5年时间里有2500位海归人员在江苏南京创业。
不过,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海归逐渐不再耀眼了,在中国经济的新环境下,他们甚至开始褪色。
近日,上市公司百利科技实控人王海荣被证监会立案,而其名下的投资公司又因深陷巨债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了破产重整。
案子在身,身负巨债,面临双重危机的王海荣,正是2007年从新加坡风风火火回国投资的老海归。
2023年年审,百利科技的内控报告被会计师出具了否定意见,证监会这一查,正是对否定意见的进一步确认。
实际上,在四个月前,王海荣才刚刚结束了100多天的留置调查,监察委那一关可谓是有惊无险,但证监会这一关肯定是躲不过去的。
不过,债台高筑才是王海荣最大的问题。
因为涉及多起债务官司,王海荣持有的百利科技股权已经“被多次轮候冻结”,光是2023年10月到2024年1月,就有5家法院追债。
“多次”是多少次呢,根据年报信息,至少5次,也就是说,如果债权官司全部成立,王海荣现有股权价值的5倍都不够偿债的。
中国执行信息网上,王海荣已有一件官司正式立案,涉及执行金额7.11亿,按照百利科技现在的市值,就这一个官司,就足以拿掉王海荣的股权3次。
如果对方胜诉并强制司法执行,百利科技就不是王海荣的了,这才是王海荣面临的最大的暗雷。
从海外的风生水起,到国内被追债破产,王海荣的“海归牌”到底是怎么打的呢。
王海荣出生于青海格尔木,父母都是石油工人,耳濡目染下,从小就对石油行业有一种特别的迷恋,于是高考就填报了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毕业后,他如愿被分配到了中石油旗下青海油田管理局,没多久就当上了项目经理,不过,王海荣有了新的想法。
我国石油资源整体有限,能开采的原油并不多,主要依赖于进口,进口的原油都需要炼制,掌握石油炼制技术的人才就成了香饽饽。
于是,王海荣丢下项目不干,跑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造去了。
新加坡是个花园城市,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新加坡同时也是全球石油炼制之都。
从中东运到东亚的石油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而新加坡就在海峡边上,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就开始大力发展石化产业。
70年代,就已经发展成为了仅次于美国、荷兰的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
之所以能发展这么迅速,因为新加坡政府完全不干预石油,甚至石油危机的时候国家都不出面做原油储备,所以全球的石油巨头都愿意集中在那里。
而王海荣也被这个石油的自由天堂迷住了,进修完学业后,就在当地自主创业了。
1998年,王海荣创办了新加坡RH国际有限公司,主营撬装设备、液体涂料、球阀、止回阀、调节阀等石油石化设备,以及阀门维护。
名词很专业,但简单说就是为石油炼化厂、加油站等提供工具的公司,新加坡技术领先,自然相应的设备也会比较先进。
而王海荣在国内石油行业干过几年,父母也是石油行业的老人,就有了在国内开拓渠道的基础,这就形成了王海荣最基本的经营模式。
2002年,王海荣还在河北廊坊成立了一家分公司叫瑞华石化,算是完成了设备生产制造的本土化。
不过,好日子总是短暂的,中国石油石化技术的进步太快了,2007年王海荣把RH推上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业务转型。
2007年,王海荣收购了百利有限公司,跨入了化工工程咨询、设计、总包领域,2010年又收购了武炼工程公司,并在一起,就是现在的百利科技。
所谓化工工程总包,直白点说就是帮化工企业建工厂的,也包括部分产线、设备的采买。
这个市场可大可小,化工企业太多了,王海荣只是抓住了石油化工、煤化工这两块,2016年就成功登入了上交所。
不过,客户对象泛化也就意味着技术门槛并不高,你能做,别人也能做,竞争也就会越来越激烈。
这点从百利科技的毛利率就可窥一斑,上市之初超过30%,而2023年只有10%左右了。
如今,百利科技的主要客户也变了,从石化企业变成了锂电产业链企业,不过,锂电池行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分析师用了一个词叫“全体过剩”:
“负极板块产能过剩50%,隔膜过剩70%,铁锂正极过剩最高130%,电池过剩接近2倍,三元正极过剩2倍以上,电解液过剩3倍以上。”
工厂都过剩了,百利科技的状况可想而知,2022年营收规模32亿,2023年20亿,2024上半年只有5亿。
规模小了,亏损也就成了必然,2023年亏了1.12亿,2024这才过去半年,已经亏了1.34亿。
到这里,王海荣所代表的海归的路径告一段落,总结起来,这一类海归依赖的是三个字“水位差”,即中国和海外某方面差距所产生的经济势能。
但这种势能是客观的,并非海归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当中国填平了水位差,甚至形成反向位差的时候,海归就不灵了。
当然,王海荣这些年在国内也没白忙活,按照媒体的统计,股权被冻结之前已经累计套现了近11亿。
不过,已经有律师在征集集体诉讼赔偿,王海荣的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