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27日讯(编辑 史正丞)种种迹象显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展现火热涨势,大洋彼岸的华尔街分析师们正愈发感受到此次刺激政策“兹事体大”。
举例而言,高盛技术策略分析师斯科特·鲁布纳(Scott Rubner)在周四的报告中感叹称“自己过去48个小时里举行的中国投资主题视频会议,比之前整个2024年都要多” 。鲁布纳表示,投资者越来越感受到错过这波中国行情的恐慌情绪。高盛分析师也表示,投资者们也越来越倾向于相信,当前的这一轮上涨“可能不会消退”。
截至本周五收盘,上证指数连续第8日上涨,从9月18日低点2689点一路涨至3087点。沪深300指数本周大涨15.70%,根据统计也是2008年以来最强的一周。海外投资者更加熟悉的中概股指数——纳斯达克金龙指数同期上涨23%,恒生科技指数也上涨接近26%。
(纳斯达克金龙指数日线图,来源:TradingView)
与高盛有类似看法的还有巴克莱。该行的亚洲跨资产策略主管Kaanhari Singh,也在本周重申了对中国资产的偏好,同时强调相比于印度市场更看好中国。
Singh团队认为,这批刺激措施可能在未来两年里实质性地拉动中国GDP的增长。巴克莱团队特别强调:这次的事件可能会很重要(This could be big)。
对于海外机构而言,中国资产本周的昂扬大涨,也暴露出他们的资产配置策略存在错过这一轮全球瞩目机会的风险。
根据统计,在本周中国资产拉升之前,对冲基金在中国股票上的投资仓位低于7%,为近5年来的最低水平。共同基金也只有5.1%的仓部布局中国资产,也是过去十年里最低1%百分位数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即便MSCI中国指数本周表现超过全球市场15%(2007年以后极值!)的背景下,中国指数的滚动市盈率依然只有9.4倍,在历史上仍然算是“非常便宜”的那一档。从市场的交易热情来看,这几天沪深300指数的交易额与2014年相比,依然差得非常远。
在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迈克尔·哈内特看来,中国的这一波刺激,可能打开了一场广泛的投资热潮——资金将广泛涌入美国以外的股票、新兴市场和商品市场。
哈内特在周五发布的报告中写道:“那些被曾被冷落的资产——工业金属、原材料和国际股票会成为‘最佳轮换宽度投资’。目前投资者对商品的配置是自2017年6月以来最低的位置。”
与中国股票类似,大宗商品本周也已经随着中国利好起舞。
数据显示,在中国利好的推动下,伦铜本周四再度站上1万美元/吨关口,这也是今年6月以来的头一回。
(伦铜近月期货日线图,来源:Trading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