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保险政策是什么(2022年养老金最新政策细则)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轻、经济社会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应如何做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以及配套金融服务?

日前,在2021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金融服务”专场上,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有关负责人,以及多位养老保险、养老金融领域专家深入探讨养老金融服务的前景与实现路径。

多位与会人士表示,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看,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问题。而打开二、三支柱的发展空间应是未来重点,包括要积极探索推动完善年金制度的吸引力和强制性,建立有税收等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以及规范发展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等。除体系建设外,还要在继续提升我国养老财富储备、加大现有养老财富储备投资力度。在优化养老金融的服务供给的同时,要加大养老产业金融的支持力度,并做好防范养老金融的服务风险工作。

建立有税收等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在本次论坛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以《加快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实现共同发展》为题发表了演讲。他表示,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看,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问题。发展第三支柱,应建立有税收等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提供个人积累养老金的制度选择。

聂明隽认为,要加快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一是要明确基本养老保险保基本的功能定位,为二三支柱的发展留出空间。还要通过有序落实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明确各项重大改革举措,确保基本养老保险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积极探索推动完善年金的优惠政策,实时调整费率结构,逐步增强企业年金的吸引力和强制性,推动企业年金覆盖率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企业年金下一步主要还是要通过一些优惠政策的设计,通过费率结构的调整来探讨自动加入机制等办法,增强制度的吸引力和强制性。

三是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尽早出台相关政策,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发展三支柱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建立有税收等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提供个人积累养老金的制度选择。二是规范发展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和监管,两者应该是双轮驱动,共同促进第三支柱的发展。

在聂明隽看来,个人养老金拟采取个人账户制,年度缴费额度的上限,一开始可能会与个税递减试点的政策相衔接,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工作水平的提高来逐步调整,提高缴费的上限。在投资产品的选择上,将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等都作为个人养老金的产品,以利于参加人根据不同的偏好自主选择,也为市场充分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大现有养老财富储备的投资力度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养老金管理部主任陈向京在本次论坛上分享了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发展壮大养老财富储备的思考。陈向京认为,总体看来我国养老财富储备颇有成效,且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要进一步加大现有养老财富储备的投资力度。各省委托给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养老储备基金规模还有提升空间。

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养老财富储备,陈向京表示,从收入端来看,要继续夯实养老财富的增量规模。在当前的时间点,应当尽早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人口老龄化相对还比较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增强养老财富积累。积极拓宽新的社保基金收入来源,增加社保基金的运营规模,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规模,为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从投资端来看,要进一步增强养老财富储备的收益积累。具体有三个发展方向:

一是进一步加大现有养老财富储备的投资力度,各省委托给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养老储备基金规模还不够大,占到结余的不到20%,且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后面希望能够进一步通过全国统筹等方式,能够加强对各省结余资金的集中管理,增强投资管理。

二是可以进一步发挥养老资金长期资金的优势,通过适当承受短期波动,适当增加风险敞口,以及获取流动性溢价等多种策略来实现长期较高的合理回报,也可以通过顶层设计、政策改革等方式,通过养老金充分发挥长期结余资金的优势,对整个三支柱的基金可以实现统一的监管,设定长期视角的考核体系来促进长期投资。

三是希望实现资产配置的与时俱进,以更好的适应国内外经济结构的变化。未来养老金的资产配置逻辑和核心,应该从注重总量转向把握结构,从大类资产下沉到细分资产,下沉道不同的产业链不同的赛道,充分挖掘大类资产内部可能产生显著超额收益的细分资产类,不断的增厚总体的收益。

加大养老产业金融的支持力度

支持养老事业发展,金融业能有所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金融行业在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老有所养的重要的支撑。在本次论坛上,多位保险行业人士就金融如何助力养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袁长清认为,围绕着老年人在财富管理、健康管理、失能照护等方面的需求,金融企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优化养老金融的服务供给的同时,要加大养老产业金融的支持力度,灵活运用银行信*、债权、股权、基金等直接或者是间接的融资工具,拓宽养老产业融资的渠道,为优质的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商提供快捷金融服务。另外,要防范养老金融的服务风险,金融机构开展养老金融服务应遵循安全、审慎、理性、合规的原则,统筹安全与发展,牢固树立价值投资、稳健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和风险管理的理念。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认为,要积极发挥保险业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他看来,保险业要想在养老产业链大同上下游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需要加大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力度。首先在产品创新方面应该积极开发复合型的养老产品,将养老服务健康管理长期护理与传统人寿、养老疾病保险功能整合起来的创新型保险产品或保险方案。

“比如说我们的保额可变的寿险产品,与企业和职业年金变额的保险产品,职业年金将来领取的时候是不是默认选择,直接转成  商业年金养老保险。”陈秉正说。

在商业创新上,陈秉正还建议,针对居家老人可以探讨保险机构+居民社区,街道+健康管理机构+护理服务机构+护理设备提供机构。把护理设备把需要的床、氧气瓶送到家里以租赁使用。

此外,日本野村控股执行董事、中国委员会主席饭山俊康还在会上强调了养老金管理运作中国际多元化投资的重要性。他指出,公共养老金储备基金作为一种缓冲基金是有效的,管理这些基金最有效的方式则是通过对国内外资产的分散投资。在中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大型资产持有者的未来活动将在实现碳中和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即使在私人养老金方面,长期投资和国际多元化投资的实践也是重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