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的中医专业知识

1.中医基本理论“肝脏”的功能

人是一个小宇宙 在这个宇宙里,万事万物都是有阴阳化生的 ,在这个宇宙中 地面的阴气朝上 ,天上的阳气向下 阴阳交感就开始产生变化,形成我们现今看到的健康的人体或者万事万物,在这个人体中,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就靠这种活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 这种活动可以理解成人体活动的能量 ,没有它就无法让脏腑正常工作,现在就理解它为 气 还有从另一角度思考 把整个人看作是一种物质,而维持这种物质运动的能量就是气 这种气无处不在 ,每一个脏腑都有 ,肝脏的功能就是能用自己的气来推动其它脏腑的气 ,使其它脏腑按照正常的机理去走,这就是肝脏调理人体内脏腑之气的机理,故说 成 气机 这种气在人体内是 有四种方向的 升 降 出 入 老子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的 所以我们同样也可以理解为 每一个脏腑都是 体阴而用阳的 这里就讲到 体 和 阳 的问题 ,对大自然来说 ,阴是体 阳是用 。

对人体脏腑来说 ,脏腑是体 而脏腑的气就是用 。用物质和能量来解释 物质是体 能量是用 。

所以说脏腑的气,运动的方向,就是能量的运动方向,能量不会无中生有,所以 既然有升的就一定代表有降的东西出现,同理,出和入是一样的 。 再看看 各脏腑的气机是怎样的 ,肝脏是主疏泄的,它能调理各脏腑的气,是各脏腑按照各自的方向走动,肺有宣发和肃降的,代表气的出和降的机理,脾和胃中脾主升清和胃主降,代表气的升和降的机理,心肾相交,代表气的降和升,肺主气司呼吸,代表气的 出和入 。

肝为什么具有疏泄的功能呢,即为什么能有调理气机的功能呢,我想这与肝 属 木 有关,木具有条达生发的生理现象,故能应春之气,有了总的气统领,才能调理其余三季的气,这和肝调理全身气机是一样的道理 希望这些能对你有用 疏泄一词始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这里的“土疏泄”指木气条达,土得木制化而疏通。

朱丹溪首倡肝司疏泄,《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有云:“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明·薛立斋《内科摘要·卷下》正式提出“肝主疏泄”。

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多引述其为肝主疏泄的功能。古代医家以自然界树木生发特性来类比肝的疏泄作用,肝象春天的树木,条达疏畅,充满生机。

疏,即疏通;泄,即发越。疏泄,即疏通畅达宣泄之意。

所谓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为,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重要环节。

兹从以下方面略谈肝主疏泄对人体的整体调节功能。 1 肝主疏泄与气、血、水 1.1 对气机影响 肝主疏泄,肝的生理特性是升、动、散。

其疏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其泄,可使气散而不郁,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的重要功能,也是肝主疏泄其他功能的基础。

如果肝失疏泄,则气的 作者单位:1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02级博士研究生 2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升发不足,气机的疏通和发散不力,因而气行郁滞,气机不畅,出现胸胁、少腹等胀痛不适,常称作“肝气郁结”。此临证中颇为常见,治当疏肝解郁,可予四逆散、柴胡疏肝散。

1.2 对血液运行的影响 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摄血、生血。肝之疏泄如常,气机调畅,肝血得藏,故能枢调全身血液。

《血证论》曰:“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为血海。

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肝经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

至其所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肝失疏泄,则影响血液运行。

疏泄太过,肝气冲乱,则“血横决,吐衄,错经,血病诸症作焉”;疏泄不及,肝气郁结,血行滞涩,则可形成血瘀,而出现胸胁刺痛,或为症积。唐容川主张:“里者,和其肝气。”

并用小柴胡加当归、赤芍、丹皮、桃仁等,治疗瘀血在经络脏腑间,周身上下疼痛。由此足以说明肝主疏泄对人体血液的重要枢调作用。

故对于血病的辨治,尤当重视调畅肝气。 1.3 对水、津代谢的影响 气可行水摄津,水液运行有赖气之推动,随气机升降输布,凡水津所过,气无不至。

肝主疏泄是三焦气机之枢,能疏泄三焦水道,故对人体水液代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三焦水道不利,可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或聚而为痰,痰气交阻于咽喉,而成“梅核气”;或停蓄于局部,而为痰饮、臌胀、癃闭;或泛溢于肌肤,而为水肿。

《血证论》云:“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治水。……故小柴胡汤通达津液,而即能下调水道也。”

所以,凡三焦水液之病,当注重疏达肝气,后世治水而常加行气之品,其义全在于此。姜师临证中常用疏利三焦、化气行水之法治水气病,每以柴胡剂为先导,从肝主疏泄入手,亦为明证。

2 肝主疏泄与情志 情志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主疏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畅情志。情志以血(精)为本(物质基础),以气为用(功能基础),情志异常对机体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

肝主疏泄功能之所以能影响人的情志活动,实际。

2.医学知识关于肝脏

不能那么简单的认为是肝脏问题 很多原因可至易疲劳 不过肝炎也是一大原因。

保肝,顾名思义就是保护肝脏的意思。但保护肝脏并不是把肝脏包起来不让病毒来侵犯,这里的保肝至少含有三种意思:即减轻肝脏负担,增加肝脏营养和改善肝脏供血。

1,减轻肝脏负担 我们知道肝脏不但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器官,还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解毒器官,要减轻肝脏负担得从这二大方面来减负。首先肝炎病人的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

少吃油腻,辛辣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特别是在肝脏急性炎症期间。其次是保持胃肠道的通畅,人体内的有毒物质十之八九来自于肠道中细菌对食物残渣的分解,多食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有利于排便通畅,另外也可服乳果糖抑制肠道内细菌的生长来配合治疗。

再次是服肝泰乐(葡萄糖醛内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来帮助肝脏解毒。这三种药俗称”老三片”。

2,增加肝脏营养 肝脏的营养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葡萄糖,因此除非是糖尿病病人,肝炎一般使用葡萄糖水静滴。有些病人还专门喝白糖水治肝炎就是这个道理。

但糖负荷过多就会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胰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炎症后消化的重担很多都交到了胰腺的身上,如果再过多地增加糖,时间长了胰腺也会受不了这也是很多慢性乙肝患者合并有肝源性糖尿病的原因所在。因此肝炎病人服糖也要适量,适时。

第二种是氨基酸,所用的氨基酸有三种,一种是支链氨基酸如肝安,14氨基酸等。它对肝脏有营养作用;另一种是芳香氨基酸,它对肝脏有损害作用。

第三种是肌苷,这是一种核酸类物质,是细胞修复所必需的。 3,改善肝脏供血 俗话说:”肝藏血”。

意思是白天活动时,血流向四肢,晚上睡觉时,血藏于肝脏。这句话被现代的动物实验所证实,研究表明:直立体位时肝脏血流量减少40%。

运动时肝脏血流量减少80-85%。因此平卧体位时肝脏供血较丰富。

另外慢性肝炎也常导致肝血流降低,粘度增加。适当使用活血及扩张血管的药物,如丹参,川芎也能改善肝脏供血。

[编辑本段]如何保肝 肝火大表示肝不好?中西医对肝的观点迥异,养肝、保肝,首先要知道自己保的是哪一种肝,下面我们具体说说怎样保肝。 中西医学语汇不同,中医所指的肝,远比现代医学的肝范围更广。

当西方肝遇见东方肝 现代医学的肝,是指单纯的器官——两片重达1.5公斤,没有神经,默默工作的肝脏,是人体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 中医的“肝”,则不只是肝脏而已,广义来说还包括脑及神经系统。

根据典籍记载,肝为将军、统帅,负责谋虑、思考,管理身体各部门运作,有点类似自律神经系统,像是?#93;晕、中风等,在中医里都被归类成肝系疾病。 以功能分类,中医的肝主要负责藏血和疏泄。

藏血是储存身体的养份,疏泄则是指身体的疏通调节(新陈代谢)功能。 举例来说,肝就像一个中央银行,负责管理身体三大货币(气、血、水)流通。

情绪、睡眠、饮食甚至药物等,均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一般所说的肝火旺盛、肝阳上亢,便是疏泄功能过度亢奋的表现。

肝火一路顺着肝的经脉延烧,头晕、失眠、口干、耳鸣,眼睛干涩、头痛等现象一一出现,甚至引起肝发炎及病变。 因此中医所谓保肝养肝,基本就是改善身体环境,维持正常的疏通调节功能,以增强对抗疾病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减轻肝脏负担,这一点中西医看法相同,但中医在做法上,似乎较为多元丰富,只要从一些日常生活细节着手,就可能改善肝的状况。 情绪要平稳 中医提到“怒则伤肝”,情绪起伏过大,很容易影响到肝。

通常自我要求高、急躁、完美主义的人,较容易产生焦虑、不安,这在中医里是属于较易产生肝火的体质。 肝属木,木喜调达。

可以把肝想象成一棵大树,树木喜欢自由、无拘无束,因此,养肝首重情绪调节、心情愉快。 睡眠要足够 肝主藏血,黄帝内经素问篇提到:“人卧则血归于肝。”

足够的睡眠,肝脏才可以得到完全的修复。 以中医观点而言,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血液流经肝、胆,此时应让身体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则肝的修复功能受到影响,体力无法恢复,连带思考能力也会变得迟缓。

睡眠品质不佳,也会造成肝火上升。因此专家建议,晚上不适宜从事太过耗损脑力的工作,容易影响睡眠品质。

适当的休息则有助于强化肝脏 平时累了就要休息。对肝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找时间休息。

我们的身体很敏感,只要忙了、累了,就随时调节、抓空档休息,比如中午睡午觉,通常疲倦的感觉都可以清除。 饮食清淡 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油炸、咖啡、茶等,也是引起肝火的原因,尽量避免过量食用。

天然原味的绿色青菜和水果,不会增加肝脏负担,又富含抗氧化物,对肝细胞的修补有很大帮助。 自己要懂得去平衡,自己平日饮食没有特别禁忌,今天吃得油腻点,明天便改吃些凉性食物如丝瓜、高丽菜,或是蔬果多一点,去平衡身体的酸碱值,饮食均衡就好。

至于火气大需不需要吃药?专家认为,除了睡眠足够、心情放松,一些简单的食物也有助于降火。绿豆、薏仁、芦笋、丝瓜、西瓜、芦荟、蚌类可以清热; 也可藉由调节身体水分(中医称。

3.中医怎么讲肝脏的功能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njtsj 中医理论中的肝脏功能(1)主藏血:肝脏的功能是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

(2)主疏泄:(疏泄即舒展、通畅之意)。是指肝气具有疏展,升发的生理功能,与肝气“喜条达”的性质分不开。

肝气疏泄,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气调畅,升降正常,生理活动正常;反之气机不调,升降失序,内脏呈病理性表现,如肝气抑郁、情志受损,可见胸胁胀满、郁郁不乐等。

如肝气亢甚则可见急燥易怒,失眠多梦、目眩头晕等。再是肝失疏泄可影响脾剧目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排泄,除有上述情形症状外,常兼有肝气犯胃所致的胃气不降之暖气和脾气不升的肝脾不和之征出现腹泻。

其次是肝主疏泄、还有疏利三焦(上、中、下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如果疏泄功能失常,则三焦通利受阻,出现水液代谢障碍的水肿、腹水等病症。

(3)主筋,其华在爪:筋膜是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肛血盛衰关系到筋膜功能。如肝血充盛、筋膜漏养充分,肢体活动正常;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手足震颤,肢体麻木,伸屈不利;若热邪伤津,津血耗损,血不营筋,可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肝风”病状。

肝血虚、筋弱无力“爪为筋之余”,爪甲多薄而软,变形脆裂。 (4)开窍于目:五脏六腑的精气、血脉运达皆注于目,目与肝脏有内在联系。

所以肝功能正常与否,常常表现在目的病变上。如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夜盲、视物不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肝火上升,目赤生翳;肝阳上无,头晕目眩;肝风内。

4.肝胆艾灸的专业知识

艾灸具有温通的作用,还具有调理脏腑的作用,虽为湿热体质,但是从湿热的病因机制来讲,属于脾虚为本,运湿不能,久而化热。运用艾灸的温通调理作用后,可从根本上解决湿热问题。

灸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主治风、寒、湿引起的一切病症。

2、补中益气,回阳固脱:艾灸有温补中气,回阳固脱的作用。治疗久泻、久痢、遗尿、脱肛、崩漏、阴挻,以及气血虚弱引起的虚脱等病症。

3、拔毒消肿,散结止痛:艾灸有拔毒消肿,散结止痛的作用。用于乳痈初起、瘰疬、疖肿疮疡、毒虫咬伤及疮肿未化脓者。

4、保健强身,预防疾病:艾灸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的作用。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可以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5、解表散寒,温中止呕:隔姜灸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虚寒性呕吐,泄泻等。

6、温肾壮阳,祛腐生肌:附子饼灸,有温肾壮阳的作用。可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遗精、阳萎、早泄,及疮疡溃后久不收口。

5.中医对胆有哪些认识

《黄帝内经》里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什么是“中正”呢?比如说左是阴右是阳,胆就在中间,它就是交通阴阳的枢纽,让两边都不出问题。

胆是少阳之气,胆又是春木,是人体一天阳气生发的起点和动力。下面我们再说一下,后面一句,五脏六腑,十一脏器为什么要取决于胆?为什么不取决于心,取决于肺,取决于肝、肾、脾?有关这个问题有许多争论,也有许多解释,更有众多的怀疑。

按一般人的想法应该是心脏第一,可《黄帝内经》为什么把胆提到那么高的位置呢?人要生存下去,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养分。没有养分小孩无法成长,没有养分成人活不下去,没有养分人体需要的血就造不出来,没有血人体五脏六腑的气机不能升腾,甚至无法维持。

养分的来源主要就是人们每天的进食。 人们吃了足够的食物,虽然有牙齿的帮助、胃肠的蠕动,如果没有胆囊疏泄的胆汁参与或胆汁分泌疏泄不足,我们人体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

胆的好坏影响到胆汁的分泌疏泄,而胆汁的分泌疏泄又会影响到食物的分解,食物分解的好坏影响到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与转化,而营养成分的吸收转化又直接影响到人体能量的补充供给,能量补充供给又影响到其他脏腑的能量需求(五谷、五味、五畜、五禽、五色等人五脏)。 也就是说,气血上来以后,机体会根据所需造血原料的缺乏而选择食物的种类。

比如这一段时间喜欢吃甜食,过一段时间又想吃酸的,这一段时间喜欢吃肉类,过一段时间又想吃水果。这时我们可以适当多吃点想吃的,想吃就吃,因为机体需要这种东西,脏器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补给就会出现问题。

“肝胆相照”是怎么来的:“肝胆相照”这一成语,出自宋代赵令畸的《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比喻以真心相见。

其实中医里这也很有讲究,《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足厥阴肝经在里,负责谋虑;足少阳胆经在表,负责决断。 只有肝经和胆经相表里,肝胆相照,一个人的健康才有保证。

虽然负责谋略和决断的是心,但心是“君主之官”,负责全局,具体的工作则交给肝和胆。肝和胆的谋虑和决断又不同于心。

中医的心包括心和脑,心和脑的谋虑和决断主要在思维和意识之中,它是理性的;而肝与胆的谋虑和决断主要在潜意识中,它是感性的,是本能的。 一个人胆小就是胆小,你很难让他通过理性思考变得胆大起来。

但如果你让他的肝和胆发生一点变化,他的胆子就会本能地大起来。常言道“酒壮人胆”,酒精进入人体之后,首先影响的是肝,肝与胆相表里,肝又影响到胆,肝与胆发生了变化,人的谋虑和决断自然会发生变化。

改变肝胆会影响人的谋虑和决断;反之,人的谋虑和决断也会对肝和胆造成影响。一个人长期谋虑不决,就会使肝胆受损,这也成为某些疾病的诱因。

日常生活中,按摩日月穴和风池穴对疏肝利胆很有好处。日月穴在乳头之下,人的第七根肋骨间隙,它位于胆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在这里交会,按摩它可起到疏肝利胆的功效。

风池穴在颈部耳后发际下凹窝内,它是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按摩它可以疏风清热、明目开窍。

6.肝的中医学是什么

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

肝脏是人内最大的腺体,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和。

肝与胆本身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这些部位的病症多从肝论治。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 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三方面。 1。

调节精神情志。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

肝的这一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2。

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3。

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气机的调畅。

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若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 肝的疏泄功能还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

故肝失疏泄,有时还可出现腹水、水肿等。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当人体在休息或情绪稳定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 如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则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的病变。

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脉的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肝开窍于目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经脉又上联目系。

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来。 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主筋。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

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前所述。若热邪炽盛,灼伤肝的阴血,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中医称之为”肝风内动”。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为筋之余”之说。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与五色、五味、五季、方位、表里脏器关系肝在五色上属青色,五味属酸,五季对应春,方位对应东方,表里脏器为胆,所以肝病患者面色发青,面诊时可以此来辩证分析。

7.中医对肝如何认识

中医对肝的阐述内容丰富,别具特色,它是通过对大量的生 理病理现象和临床实践中的观察所得,结合天人相应的观点,加 以分析归纳出来的一种藏象概念。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 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 升。所以《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 焉。”《素问。

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与胆, 互为表里。心主血,肝藏血,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运 行。

肺气主降,肝气主升,升降得宜气机舒畅,维持人体气机的 正常升降运动。 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统血而主运化,为气血生化 之源。

肝脾两脏的关系,首先在于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 之间的相互影响;其次,肝与脾在血的生成、贮藏及运行等方面 亦有密切的联系。肝藏血,肾藏精,肝血赖肾精的滋生,肾精亦 赖肝血的补充,精血相互滋生。

肝通过其经脉与其他脏腑及体表组织紧密联系。足厥阴肝经 过阴器,抵小腹,布胁肋,连目系,故肝经经气不舒,常见小腹 痛,胁肋胀痛,两目胀痛。

肝脏通过筋脉与胆腑相连,构成脏腑 表里相结合关系,两者在消化功能及情志活动方面相互协作,互 为影响。 肝为筋之宗,筋司运动的功能,有赖肝血的滋养。

肝血 充盛,则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强健有力。爪为筋之余,肝华 在爪,肝血充足,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

肝主藏血,其经脉 上连于目系,目者血脉之宗,故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肝 血不足,则视物模糊,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 炎则目赤肿痛,目睛生翳;肝胆湿热,胆汁不循常道,则两目发 黄;肝风内动,则两目斜视。

肝胆的中医专业知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