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
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各种知识及其掌握程度。从内容上说,一般包括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从知识形成的类型上说,有
间接知识,也有直接经验。前者是指从书本学习来的知识,后者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并总结出一套的课堂情境知识和问题解决知识。
从教师知识结构的功能出发,可以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从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这个角度来看,
教师传授的内容必须是教师所掌握和了解的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一切是以本体性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教学的最终绩效是用
学生掌握的本体性知识的质量来衡量的,因此,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水平与其教学效果之间并非是线性相
关。本体性知识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后,它与学生成绩之间将不在呈现统计上的相关。即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仅仅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由于学科不同,本体性知识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仅仅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
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教师要基本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点、相关性质以及逻辑关系;教师需要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
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教师需要掌握每一门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等。
(2)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指个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在教学中,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知道在什
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开展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即在教学中,如何将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表
达、传授给学生。
条件性知识,也就是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广大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
(3)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教
师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实践性知识受个体经历的影响,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如果把教师的教学看作程式化的过程,忽
略教师的实践知识,不利于取得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情况需要教师机智地对待,这种教育教学的机智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种情况下适宜和必
要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不恰当。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恰当的工作,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在处理特殊教学情景时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于
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
教师知识结构的上述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支撑作用,而实践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递起到实践性指导作用。
(4)文化知识
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事实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
识。具体说,教师的文化知识包括:基本哲学理论知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般常识,包括现代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现代技
术的本质内含;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例如法律的知识、民主的思想、经济学的观点和社会学的方法等。
2.教师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哪些
知识结构方面应该做到专一、多广,即本专业知识和复合型知识的统一。
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能力结构方面应该做到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相结合。
主要包括
(1)思维条理性、逻辑性;
(2)口头表达能力;
(3)组织教学能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包括:
(1)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
(2)信息的传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
(4)接受信息的能力。
还有观点认为应该包括:
(1)认识能力(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创造性);
(2)设计能力;
(3)传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组织能力;
(5)交往能力。
第四种观点认为应该包括:
(1)基础能力(智慧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
(2)职业能力(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能力);
(3)自我完善能力;
(4)自学能力(扩展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第五种观点认为应该包括:
(1)基础能力(心理教育能力、人际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2)专业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3)扩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研能力、媒体整合能力);
(4)创新能力。
3.教师专业知识: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1、学科性知识
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与其教学效果之间并非是线性相关。学科性知识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后,它与学生成绩之间将不再呈现统计上的相关,即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仅仅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2、教育性知识
教育(条件)性知识指教师知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开展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
3、文化知识
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具体说,教师的文化知识包括:基本哲学理论知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般常识,包括现代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现代技术的本质内涵);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例如法律的知识、民主的思想、经济学的观点和社会学的方法。
4、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4.科学教育专业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微积分的应用、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的基本知识、多元微分法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无穷级数、微分方程等。
教 材:上海师大,高等数学(讲义),内部(该书拟定2005年正式出版),2004年6月. 参考书目: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4版.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例题与习题,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 2. 基础物理学 General Physics 预修课程:主要内容: 高中物理学, 以讲授经典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为主,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内容及有关实验,适当介绍近代物理学的内容。 以电磁学和波动光学为重点内容。
教 材:马文蔚改编:《物理学》(第四版)(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书目:程守洙 江之永编:《普通物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倪光炯等编:《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基础化学 General Chemistry 预修课程: 主要内容:高中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如: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晶体结构、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初步、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沉淀滴定法等定量分析方法等。 4. 普通生物学 General Biology 预修课程:主要内容:高中生物, 包括细胞、植物、动物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等部分。
如: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代谢,细胞分裂,植物分类,动物分类,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基因工程,生物进化,生命的自然史,生命与环境,生物圈,生态系统等。 5. 地球与空间科学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主要内容: 地球与空间科学以地球及宇宙空间为研究对象,是科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在现代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
21世纪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及自然灾害问题,21世纪也是空间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地球与空间科学研究,不仅在航天、资源勘察、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御等传统领域中发挥作用,在地球环境监视与预测、数字地球等新领域也显得越发重要,对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中学综合课程实验理论与研究 study of middle school integrated science experiment 预修课程:无 主要内容: 《中学综合课程实验理论与研究》是研究中等学校理科实验教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各科典型实验教学的基本知识、实验教学的特点、实验教学技能和实验研究方法等。
7. 科学技术与社会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ety 预修课程:无 主要内容: 本课程以宇宙、地球、物质、生命、环境资源等一些问题为线索,帮助科学教师对自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有一个概貌式的了解,并以人类进化、社会的科学文化、自然灾害与防治、现代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讨论,旨在拓展科学教师的知识面,使他们对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课程是科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8. 科学教学论 Pedagogy of Science 主要内容: 自然科学教学论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学技术学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学科特征在科学教育教学上的反映和应用,是一门边缘性、应用性的学科。在我国,开设统一的自然科学教学论还是一件带有创造性的工作,它包含的内容广泛,影响深刻,但是发展却十分迅速。
在本科教育阶段将着重介绍跟形成教师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内容。9. 现代教学技术 Educational Technology 预修课程:高中计算机 主要内容: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设计、实施、评价并管理那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完整过程。
根据该定义,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指导学生将先进的技术设备、思想方法应用于教育、教学并使之优化的学问。在结构和内容上“教育技术学”更多地应该归属于现代教育科学范畴,而不是归属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
10. 科学 SCIENCE 预修课程:主要内容: 高中英语, 本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所涉及的学科包括英语、中学科学、教育和教学等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师范生的科技英语,并了解国外的一些教育理念,为他们今后的全球化的基础教育打下一定的基础。
5.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
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从教师知识结构的功能出发,可以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
专业结构具备如下:(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拓展资料:合理的专业结构要求人才群体内具有各种专长的人才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这是由企业组织的目标和人才群体的具体任务所决定的,因而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人才群体所处的层次和所担负的具体任务不同,其专业结构的组合也不同。
如基层领导群体主要履行执行职能,在专业上侧重技术要求和组织管理的要求;中高层领导群体,要懂专业。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
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是知识结构合理、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
教师,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按照行业规范,在时间节点内,根据职称和专业,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经验技术。
他受社会的委托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因此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称号给予人民教师。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兴衰。
6.大学生合理知识的结构的内容
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建构离不开个人自身的努力。
所以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科学的认知图式,充分剖析自己的知识结构状况,自觉、自主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内化,优化、建构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大学生知识结构的自我定位和选择。
这是大学生优化、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根本前提。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成材目标和发展方向,定位和选择适合的知识结构。
一些学者总结出几种典型的知识结构:宝塔式结构,强调基础知识要厚博、专业知识要精深、前沿知识要新颖,这种结构有利于迅速接近科学前沿,从事科学攻坚。网络型结构,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中心,把其他与之相近,作用较大的知识,作为网络的各个“纽结”,相互联结成为一个适应性较强,能在较大空间发挥作用,这种结构适宜于组织管理。
壳层结构,中心部分为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构成的知识硬核;中间部分主要以论文等形式发表见解,该层反应,思想活跃,吸收力强;最外层内容为在科学活动中所产生的闪光思想、灵感、预测和推断,也包括经过互相碰撞产生的新观念、见解、发现和创造。这个结构侧重于科技人才吸收知识和创新过程。
此外,还有“T”型结构,其特点是知识面的宽度与某一专业的深度相结合,博专相济。“π”型结构,其特点是知识面广,对两门以上的专业知识都有较深的研究,这种结构更为难得可贵。
但是知识结构不存在固定的绝对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因人而异,最重要是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求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