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社保和外地社保的区别(本地社保和外地社保的区别)

我国的医疗保险是实行的属地化管理,所谓的属地化管理,就是在单位所在地或是户籍所在地缴纳和管理,作为用人单位只能在单位注册地缴纳,单位职工不分户籍只能在用人单位所在地缴纳;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按照属地化的概念,只能是在户籍所在地或是居住地缴纳。在本地缴纳的就称为本地医保,离开了到外地看病就医使用的医保,就属于异地医保。

医疗保险之所以要分为本地医保和异地医保,主要是以参保地作为划分的标准。医保虽然是属于属地化管理,但并不是异地就医,也不影响异地报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医疗保险的缴费水平也是完全不同的。由于医疗保险涉及到医疗基金的保障,而医疗基金是解决我们住院费用的救命钱,这和经济发展水平、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等存在很大的关系,为了更有效地保障参保人的权益,现在医疗保险基本上采取地市级统筹的方式,其目的还是达到以丰补歉的效果。

按照大多数地方医保制度的规定,缴纳了医疗保险以后,基本上都是按照属地化、分级就诊的原则来处理。为了鼓励分级就诊,从制度层面给予了固化和激励。比如在最底层的定点医院就诊,门槛费也是最低的,报销比例是最高的。医院的级别越高,门槛费就会越高,报销的比例就会越低。在就近就医的同时,对于重大疾病可以采取逐级转诊的方式。之所以要采用逐级转诊的方式,主要还是根据医保属地化管理的思路来考虑的。

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地区与地区之间差异比较大,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重大疾病,疑难疾病的职工,可能就会面临异地就医的问题。目前对于住院费用的异地就医是很好解决的,只要通过医院转诊,或是在参保地的医保部门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的,都可以在异地就医时享受医疗报销的便捷,患者不再需要垫支数量巨大的医疗费用,只要通过国家医保平台设立的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就可以实现在就医地的医院结算医疗费用,个人只承担自费部分。

但如果在异地就医时,没有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或是没有通过逐级转诊的方式,医疗保险的比例就会降低,如果不属于医保的定点医院,可能还能面临不能报销医疗费用的问题。即使能报销医疗费用,可能也会面临需要事先垫支医疗费用,再回参保地报销等情形。所以在异地就医之前,备案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医疗保险的属地化管理,在哪里缴纳医保费用,就只能在哪里报销医疗费用。即使可以通过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进行结算,这个性质也是不变的。即使今后医疗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或是实现了全国统筹,只是基金实现了统筹,个人账户使用的统筹,但医疗费用的支出还是要有参保地的医保部门负责。但这种负责是可以异地结算的,也是可以在异地报销的。

综上所述,医保之所以要区分为异地和本地,这是由于统筹层次低和属地化管理的属性来决定的。随着人员流动的频繁增加,医保的本地和异地,给医保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带来了挑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各种管理工具的更新,今后医保的本地化也好,异地化也好,都不会损害参保人的权益,也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参保人的待遇。今年年底国家将全面开通门诊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到时候门诊异地就医也可以直接在定点医院实现异地结算,不管是本地医保还是异地医保,体现的差异性将会逐渐趋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