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脱身了,北京一家人套现24亿,把公司卖给了国资和股民

深交所发来终止上市决定书,首航高科正式告别A股了。

30多个跌停,0.37元的股价,这个退市不是一般的惨烈。

不过,再惨烈也只是留给国资和14万股民的,曾经把首航高科成功推上A股的黄氏家族早已经全脱身了。

1

这是首航高科IPO时的股东信息列表。

前四大股东是一致行动人,其中首航波纹管、首航伟业都是黄氏家族100%控制的企业,再加上黄文佳、黄卿乐两叔侄的个人持股,合计占比48.82%。

再看2024年一季报披露的股东信息列。

黄氏家族大部人都已经脱身离场了,只留下黄文佳、黄文博、黄卿乐三叔侄做个意思,合计持股比例仅剩2.09%。

把48.82%变成了2.09%,这可能是黄氏家族上市12年来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

而更让人惊奇的是,黄氏三叔侄以2.09%的持股比例却能稳坐实控人的位置,一直牢牢地控制着公司。

曾经深交所也就此问题对首航高科提出过质疑:你们为什么持股那么少的股东反而成了实控人?

首航高科的回复是:虽然黄氏家族持股不多,但前十大股东的持股也相对分散,最主要的,黄氏家族占有的董事席位最多。

这是首航高科截止2024年一季度的高管名单。

公司一共9个董事席位,黄氏家族占了5个,而且,“朝中权臣”大多都是黄氏家族的人,他不实控谁实控啊。

只是,能力和权力似乎没能匹配上,控来控去,硬生生把公司给控退市了。

2

首航高科2012年IPO时在招股书中给出了一张家族关系图谱。

其中的大部分人都在首航高科直接或者间接持过股,可见,首航高科原本就是黄氏家族的家族企业。

黄氏家族是北京大兴人,公开资料来看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之所以会想起创办公司,或许与家中的老五黄文革有一定渊源。

上个世纪80年代,黄文革在福建南岸一家阀门厂工作,一路做到了副经理的位置, 1990年又去了泉州兴达波纹管制造公司任副总经理。

正是这家波纹管制造公司的业务,成了黄氏家族下海的起点。

1997年,老六黄文佳与老大的儿子黄卿乐一起注册了首航波纹管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波纹管膨胀节、金属软管,给火电站的空冷系统做配套。

所谓空冷系统,就是用空气来给火电站汽轮机中的蒸汽进行冷凝,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火电站一度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空冷系统需求很大,黄氏家族的配套生意自然也就不愁。

不过,做配套的生意规模毕竟有限,后来在配套过程中黄氏家族掌握了空冷系统的技术,于是开始逐渐往电站空冷行业转移了。

2006年,首航艾启威冷却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成立,这就是首航高科的前身。

3

很巧,首航高科成立的那一年,正是我国火力发电的占比最高的一年,达到了77.6%,而之后就开始下降了。

不过,下降速度缓慢,巨大的存量市场也够首航高科吃的了,于是,成立6年后就成功登上了A股。

但2010年以后,火电占比下滑的速度加快,尤其是2015年以后,这意味着,首航高科IPO时讲的本身是一个越来越小的故事。

当然,一个故事不够,上市以后可以多找点故事来凑,2015年起,首航高科先后跨界光热发电、余热发电、海水淡化等业务。

跨界做得怎么样,咱们可以把财务数据拉通来看一看。

上市12年,整体成绩是亏损12.64亿,尤其跨界以后,犹如烧钱。

值得一提的时,别看首航高科的故事和成绩不怎么样,但却没少融资,2012年IPO时就成功募资10个亿,之后又两次增发再融资52亿。

62亿投进去,一共只得到了2亿分红,“重视投资者回报”成了一句空话。

4

如前所说,黄氏家族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减持套现。

根据历史公告信息,IPO之后的第二年,黄氏家族就把大部分的股权质押了,然后2018年上市公司首次亏损的时候,黄氏家族也开始暴雷。

暴雷的结果就是股权被强制出售或者司法拍卖,通过这些被动减持的方式大概套现了4个亿左右。

当然,减持这种事情还得靠主动才能获得更大收益。

2015年,IPO刚满三年,黄氏家族就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一次性套现了10.6亿。

2019年,黄氏家族拉来了甘肃国资的纾困基金,又一次性套现了9.7亿。

就这样,黄氏家族全部脱身了。

最后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黄氏家族股权都卖光了还要死死把着实控人位置不放?

如前所说,首航高科融资那么多钱,2019年底账上都还有22亿,决定这些钱的花法肯定是一件很赏心悦目的事情。

即使现在退市了首航高科账上都还有4个多亿的现金还没花完。

另外,别看首航高科退市市值只有9个亿,但账面净资产高达38亿,这是一家还挺有肉的公司。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能浪费了。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