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知识拓展论文

1.论文大学生应该具备那些素质(3000字左右)

一、拓展自己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1)和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和人才成长的基础。

广博的知识视野是对人才适应社会岗位、应变环境的文化基础。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合理,而是要求适时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达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境界。

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拓展所学到的知识,有所创造,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打下宽厚、扎实、系统、严谨的知识基础及专业技能功底,才能适应工作性质的变动及职业结构调整的变化。

(2)掌握一技之长等于获取竞争特殊专业岗位的入场券。大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专业方面工作,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

有专业特长的毕业生要根据社会对人才评价的资格化倾向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资质也逐步融于社会化、客观化、公平化、国际化评价标准之中。如:在校期间开始参加相关资格考试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通行证,为以后择业、评聘技术职务、薪酬晋升奠定了基础。 (3)掌握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为适应社会岗位的全方位要求奠定基础。

现代社会,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社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大学生应利用专业学习的空余时间多读一些社会科管理方面的书籍,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从而提高竞争力。

如: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和竞争能力。 (4)适时吸纳储备大容量的新信息、新知识,为拓展就业空间创造条件。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只掌握本专业现阶段的知识很难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因此,大学生在宝贵的在校时间里应在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延展,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信息、关注新行业发展动态、涉猎现代科学书籍,使自己具有专业眼光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思维方法,紧跟国际科技发展的步伐,为自己的择业拓展广阔的空间。

二、锻炼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等同于能力积累,将知识升为能力须作出巨大的努力,在完成学习任务前提下,应争取培养自己的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1)适应能力: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能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择业行为能力。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要适应这种状况,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顺利过渡就应该提高自己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通才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后,有知识用不上、有些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这就要求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根据工作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行为方式,尽快培养自己的社会应变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生活、工作中需要与许多人交往,这就难免发生矛盾。

作为大学生只有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要以我们民族善良、诚实的传统美德来善待他人,“将心换心”“以诚相待”,学会尊重他人;要换位思考,多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这样才能得到他人尊重;要学会能干大事,又能干小事的本领;学会处理具体问题时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

(3)表达能力:以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它是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基础性素质,故又称为语言文字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要求语言的流畅性、灵活性和艺术性,书面表达能力要求文句的逻辑性、艺术性和条理性。 (4)开拓创新能力:用已积累的知识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在脑中创造出新的思维,提出新的见解和做出新选择的能力。

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的能力,提出新思想的能力。 (5)动手能力:把创造思维变成实际的物质成果或是用生动形象的实践过程呈现创造性思维的转化能力。

这种动手能力对工科大学生尤为重要,即在实际工作中既能讲出科学道理又能动手干出样子。大学生充分利用实习和勤工俭学机会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6)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践能力、决断能力、指导能力和平衡能力。

2.求一篇论文《大学生素质拓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习心得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觉悟;具有投身改革、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具有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自强不息、求实创造的优良品质。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记录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学生 在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会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体现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专门知识和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对知识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有总体性的把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具有对新技术、新观念的跟踪和鉴别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习惯。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反映学生参与的文体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其他经历。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开拓进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适应环境、善于调节的健康心理;具有胜任学习和工作的健壮体魄。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记录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会工作。要求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社会工作中,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应变能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学会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本领。

技能培训及其它记录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及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提高双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其它技能培训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有“通才”与“专才”的争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社会分工的“专业要求”和社会合作的“社会化要求”之间的关联。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深刻体现了不同需求之间的关联,即从上述六大内容入手,铸造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共同平台,突破狭隘专业划分所带来的知识局限,从而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养通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2002年以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已经在上海、重庆、山东、湖南等地高校成功进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工作。

从各试点单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对于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紧扣高校‘育人’中心工作,适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⑦一般来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应重点做好“四个环节”的落实工作。 1、职业设计指导 大学生活是职业生活的前奏。

大学生职业计划的成败,不仅是大学生自己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一所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要理清专业目标与社会需求、兴趣爱好与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

2、素质拓展训练 所谓素质拓展是要求大学生首先满足基本素质要求,即大学的培养目标规格基础上,培养具有充分个性和丰富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全国高校普遍开展的“挑战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均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载体。

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就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求我们主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协作,积极争取社会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中来。

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要采取“请进来”、“推出去”等多种途径,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等活动,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与社会接触,从而能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中积极吸纳社会的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而且使社会在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认同。

3、建立评价体系 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过程中,应当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公正合理、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拓展认证体系和操作程序。在认证环节中,认证内容的合理性、认证程序的可操作性事关“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成败。

在开展认证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并努力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规范《大学生素质拓展书》的认证内容,逐步健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指标体系,尽可能以客观选项代替主观评价;第二,不断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评价体系,形成开放的、自我完善的认证机制;第三,吸纳学生和社会的参与,建立起与认证组织体系相对剥离的监督组织体系;第四,加强对认证队伍的选拔和培训。 4、强化社会认同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项复杂的系。

3.我需要一份关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论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发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然而,在素质教育大潮的冲击下,传统体育课的结构与类型明显“发挥”不出素质教育应具备的功能。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体育课程和素质拓展计划。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增强体育课程素质教育效果,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和大学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尝试。

但教师自身素质是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高校体育教师如何全面拓展自身素质是本课题研究的宗旨。 一、素质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

素质拓展训练也叫历奇训练,以其“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拓展训练内容丰富生动,寓意深刻,以体验启发作为教育手段,学生参与的训练将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的经历,从而让每一系列活动中寓意深刻的道理和观念,能牢牢地扎根在团队和每个学生的潜意识中,并且能在日后的工作合作中挥发应有的效用,包括室内情景训练、户外场地、野外和水上等项目。

其主要目的是: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巅。拓展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以户外自然环境为主,体能活动为导引,心理挑战为重点,极限要求为条件,完善人格为目标。

2.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结合的必要性。拓展训练与以往的训练方式不一样,它利用自然环境为依托,采取专门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训练项目,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自己教育自己。

因此,在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改革中,把素质拓展训练与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对加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必要性。首先,从课堂的组织形式上看,素质拓展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特定的户内场所或未知的大自然环境,使受训人员在活动中亲自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和感悟。

而体育教学是以“做或练”为主,同时注重体能与技术的练习,如果引进素质拓展训练中的体验与感悟,将极大地活跃体育课的气氛。其次,从场地运用上看,体育课一直以来都是户外上技战术课,户内上理论课,如果天气不好还要增加理论课。

而素质拓展训练可在户内或户外进行,一旦确定训练的内容,它的执行力是不容许改变的。这样,课堂内容的实施和目标的完成更有针对性和持续性,团队精神和磨炼意志品德不再是一句空话。

3.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结合的可行性。从素质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的性质和当前我国的实际看,两者的结合是可行的。

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具有相似性。在教学目的上,两者都是通过个体锻炼或活动的安排,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形式上都采取了集中讲解、分组练习,再总结归纳,最后展示或分享。 两者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相容性。

第一,两者在教学过程中设定课程内容,都是通过参与者共同努力——敢于面对困难,不畏艰辛——不断挖掘参与者的潜能来完成教学内容的。第二,两者在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第三,教学过程中都是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得到身体发展与心理健康双丰收。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师素质拓展的关系 高校体育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模式等因素影响,其自身素质与素质教育的需求已不相适应。

素质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必将加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拓展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诚然,针对素质拓展训练,全面拓展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是素质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的前提,更是二者结合的关键。

因为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在体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拓展的方向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思想和业务素质方面,存在着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方面。

主要表现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及手段、知识结构及业务素质、教学能力及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继续教育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等方面。这些不仅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也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拓展可以朝以下方向进行: 1.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思想教育能力。体育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才会得到学生的钦佩和爱戴,学生才会将其教育要求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主观要求,并将其人格特征当成自己人格形成的参照。

因此,体育教师应自尊、自重、自爱、注重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思想品德、作风情操乃至举止风度等方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另外,体育教师要科学地分析和预判学生的思想发展,并。

4.跪求一篇1000字左右的论文 以素质拓展课为中心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习心得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觉悟;具有投身改革、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具有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自强不息、求实创造的优良品质。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记录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学生 在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会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体现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专门知识和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对知识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有总体性的把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具有对新技术、新观念的跟踪和鉴别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习惯。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反映学生参与的文体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其他经历。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开拓进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适应环境、善于调节的健康心理;具有胜任学习和工作的健壮体魄。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记录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会工作。要求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社会工作中,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应变能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学会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本领。

技能培训及其它记录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及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提高双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其它技能培训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有“通才”与“专才”的争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社会分工的“专业要求”和社会合作的“社会化要求”之间的关联。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深刻体现了不同需求之间的关联,即从上述六大内容入手,铸造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共同平台,突破狭隘专业划分所带来的知识局限,从而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养通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2002年以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已经在上海、重庆、山东、湖南等地高校成功进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工作。

从各试点单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对于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紧扣高校‘育人’中心工作,适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⑦一般来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应重点做好“四个环节”的落实工作。 1、职业设计指导 大学生活是职业生活的前奏。

大学生职业计划的成败,不仅是大学生自己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一所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要理清专业目标与社会需求、兴趣爱好与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

2、素质拓展训练 所谓素质拓展是要求大学生首先满足基本素质要求,即大学的培养目标规格基础上,培养具有充分个性和丰富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全国高校普遍开展的“挑战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均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载体。

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就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求我们主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协作,积极争取社会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中来。

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要采取“请进来”、“推出去”等多种途径,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等活动,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与社会接触,从而能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中积极吸纳社会的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而且使社会在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认同。

3、建立评价体系 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过程中,应当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公正合理、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拓展认证体系和操作程序。在认证环节中,认证内容的合理性、认证程序的可操作性事关“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成败。

在开展认证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并努力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规范《大学生素质拓展书》的认证内容,逐步健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指标体系,尽可能以客观选项代替主观评价;第二,不断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评价体系,形成开放的、自我完善的认证机制;第三,吸纳学生和社会的参与,建立起与认证组织体系相对剥离的监督组织体系;第四,加强对认证队伍的选拔和培训。 4、强化社会认同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项复杂的系。

5.跪求一份 大学生如何增强职业能力的论文啊 2000字左右

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才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

在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则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调查显示,62.2%的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4.9%的有明确的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能力的基础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的理想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

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要求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

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

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是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

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特训课程老师认为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同意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能力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

比如,一年级为试探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但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不宜过多参加实践活动;二年级为定向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最好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冲刺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求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定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

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

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

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近年来,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特训课程老师发现在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家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是打牌这样的小事,几句争执、一场误解便上演了一出震惊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大学生自杀、虐待动物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无数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才有了“马家爵”,“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分低能者。

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

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坚韧不拔。

6.提高大学生专业素养的论文

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

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作了简要论述。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本世纪末中国教育改革中一件具有时代意义的工作。面对这一转轨,高校图书馆如何拓展其文化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一、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由广大馆员和读者共同创造、认同,并自觉效仿和奉行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图书馆精神文化

它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风尚。包括馆员的政治态度、精神面貌、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等各种群体意识和群体精神。其主要表现形式是“馆风”。图书馆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是治馆之“魂”、合力之“源”。图书馆精神文化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图书馆员除了具有一般社会群体应该具备的远大理想、高尚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之外,还必须具有图书馆人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即:默默无闻、勇于牺牲自我的红烛精神;读者至上、真诚服务的奉献精神;为人作嫁、高尚职业道德情操的敬业精神;以馆为家、馆兴我荣的集体主义精神;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自我塑造精神;刻苦钻研、顽强工作的积极进取精神等等。一个图书馆有了这些精神,并使之逐渐影响、渗透到每个馆员和读者的心灵、工作和学习中,就一定能汇成风范,形成良好的图书馆精神文化,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也必定得以顺利开展。

2.图书馆环境文化

它是指通过图书馆建筑、设施、布局、美化、园林艺术、厅堂装饰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出的环境氛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启迪人们聪明才智的神圣殿堂,其馆容馆貌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体现出图书馆特有的内涵和风采。

3.图书馆活动文化

它是指图书馆通过有目的、有规律、有特色地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娱乐等活动所体现出的文化风韵。作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图书馆,唯一的借阅活动方式对读者早已缺乏魅力。图书馆应借助自身的优势,多开展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以形成良好的活动文化氛围和文化韵味。

4.图书馆制度文化

它是指图书馆的馆纪、馆规,包括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图书借阅保护规则等各项管理制度。合理的规章,严格的纪律,科学的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科学化的目的,是图书馆工作得以稳定而有秩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和谐统一,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制度文化一经形成,对每个馆员和读者的行为具有练意、习行的规范约束作用,对评定馆员和读者的品质、人格和行为等方面提供了内在尺度,它能使馆员和读者在制度的约束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个人的行为符合集体利益和图书馆整体利益。

必须看到,图书馆文化的形成既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又是一个微妙而柔软的心理过程。它应该体现出时代性、多元性、可塑性的鲜明的人性特征。

二、图书馆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在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手段、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图书馆的藏书和参与其文化活动。因此,图书馆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改革开放使大学生经历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伟大变革,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强烈的震荡。这既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时期,又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历史契机。图书馆文化是从图书馆这个整体出发,以一定的制度形成一种环境,通过平等互助、情感交融,使大学生读者树立起远大理想、高尚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并以此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

7.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原发布者:day誓爱enjoy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我的大学生活内容摘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就不能保证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自己努力了,自己坚持下来了,自己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向,我坚信勇于付出付出,坚持就是胜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多种素质,除了身体素质外,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关键字:身体素质学习情况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正文:转眼间,三年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作为一名即将离去的毕业生,心中充满无限感慨。回顾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我少了几分稚嫩和冲动,多了几分成熟与稳重。现在的我,在面对问题时,已能够用理性和成熟的眼光去看待和解决。如果要对我的大学生活做个总结,我想可以从身体素质,学习情况,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四个方面来全面反映我这三年的成长历程。首先来谈谈我的身体素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就不能保证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大学的第一课就是军训。迎来教官,着起军装,我们已成为一个个精神抖擞的“新兵”。在火热的阳光下,听着教官的指挥,我们认真训练着。从简单的站军姿,到能走正步,我们经历了10多天的日晒与酸痛。流过泪水、汗水,但我们忍受着,努力着,从杂乱到整齐如一,给人的是成功的喜悦。尽管付出了苦痛,我们却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身体,体验了军人的生活和作风。那高昂,铿锵有利力的军歌,震撼着每个人的心。在训练中,

8.寻一篇3000字以上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意义 :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

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查及网上资料调查。 暑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

能够把握这短暂的两个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跨进了21世纪,又是个新的开始,当代大学生是新一代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在它的指导下阔步前进。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应当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壮大我们的国家,使中国走进强国之列,这就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的伟大使命。

合理支配暑假时间,充分利用把握机遇,通过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暑期生活分为四类:一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二埋头苦学,参加各类培训班。

三出行旅游度假观光。四在家“无聊”一族。

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 22%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4%的大学生选择暑期教师;19%的大学生选择市场调研员;13%的大学生选择营销策划员;16%的大学生选择做志愿者;9%的大学生选择做促销;5%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12%的大学生选择其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

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 暑假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

传统的家教、推销翻译到现在的网吧管理员、市场调研员、快餐店钟点工、导游,甚至是一些大胆另类的选择,如替网络公司试玩游戏等都成为现在大学生打工时所选择的职业。有的大学生在暑假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网上商店,或者是在自己学校附近建立起了自己的摊点,为自己打工。

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件才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社会也应该关注和加强对大学生打工的规范和管理。 埋头苦读,继续深造: 近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入WTO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知识就是力量”越来越激励着那些有志学子,“专升本”、“出国”、“考研”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选择,继续深造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暑假则成为这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

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暑假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

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趁暑假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

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暑假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外出旅游,饱览风光: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部分大学生利用暑期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无聊”一族 : 在放假前早已经制定了周密的暑假计划,但是回到家后睡觉、看电视、上网、看小说成了部分大学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动,没有暑假盼暑假,暑假到了又觉地无聊,短暂的两个月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通过对暑假生活调查,我们不由得感到欣喜,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同时也感悟到大学生们独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暑假成为很多大学生学习的新阵地,展现青春风采,施展一技之长的好机会。

总之,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度过一个健康有意义的暑假。 2.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

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

9.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需要实力,而实力源于人才,人才得自教育。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我国大学生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入手,对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估,并且提出了具体操作的方案,在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了探讨和研究,为如何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素质教育与培养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并把大学生自身素质结构的完善与提高做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从整体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在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增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讲授方法上应重视讲概念、讲思路、讲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使大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开阔的视野、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开拓能力。

目前,我国大学生还存在着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观念。这在我们大四同学的身上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很多同学现在开始抱怨,后悔自己选择的是文科,尤其是像工作不好找的副科,作为我们师范生来说,很多同学认为,学文科不如学理科,比如说学语文不如学数学;学副科不如学主科,比如学生物不如学数学。另一些同学则讽刺的说,自己当时读本科还不如去学一门技术,这样找工作轻松又如意。这些观念都普遍存在,因而我们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完善。因此,这种偏向亟需纠正。没有全面发展自己,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没有人文素养,你其他学科学得再好再棒,你都是一个不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人。因而,我们应该从知识系统、能力系统和价值观念系统等三方面准确把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

知识系统是职业知识和一般知识的统一,以职业知识的获得为主。在当今专业化分工愈来愈细的情况下,任何削弱专业知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坚持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结合,坚持专业知识和一般知识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的人。

能力系统包括一般智力和专业技术两个要素。在人的能力系统中,人的创造能力是最高体现,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情感与人格。因此,要特别善于运用辩证方法把握一个人成才过程中通常都存在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既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又不使其脱离实际生活和需要;既要传递文化知识又不是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需要合作。

大学生专业知识拓展论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