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的专业知识

1.什么是中医放血疗法

中国传统医学的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

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针刺放血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 中医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

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 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

唐宋时期,针刺放血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

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

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

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针刺放血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

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方法分为:点刺(又称速刺);挑刺(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围刺(又称散刺。

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等。在护理方面严格提示: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采用此法。

特别强调手法宜稳、准、轻,而不宜过猛,且放血不可过多。可见,中医的放血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是有严格规范的! (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点刺放血;(5)全身搔痒:耳后静脉挑刺放血;(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

【此处所列,仅作说明中医“放血”是有讲究的。请勿佯装己知,擅自模仿!】 特别提示: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晕针现象,应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

对症状较重者,务必请医生处理!非专业人员尤其不可盲目应用“放血疗法”。

2.放血疗法是怎样的

放血疗法就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1、物品准备 消素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小尖刀)、75%酒精、棉签、消素纱布、胶布、弯盘。 2、操作方法 (1)点刺:(又称速刺) ①选好点刺之穴位血络,局部用酒精行常规消毒。

②术后右手持针,左手固定待刺部位,将针尖对准选好之血络,迅速刺入约0。1~0。

3cm立即出针。 ③用手指轻轻挤压点刺穴位周围皮肤,挤出少量血液,用干棉签擦之,再挤压1~2次,放出适量血液后,用干棉签压迫止血。

(2)挑刺:(此法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 ①选好部位,轻轻揉挤局部,使细小静脉充盈。 ②常规皮肤消毒。

③用消素的三棱针或小尖刀挑破(或划破)微小静脉,并挤出少量血液。 ④用干棉球擦去血滴,再揉挤放出少量血液,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3)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 ①选好部位,并在放血部位上方用手自上而下按挤,或扎上止血带,使其静脉充盈。

②常规消毒皮肤。 ③用消毒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刺入浅表静脉约0。

3cm,再缓缓退出针头。 ④以干棉球擦去放出的血液,松开止血带,再以干棉球压迫止血。

(4)围刺:(又称散刺)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 ①点刺部位常规消毒。

②用消毒的三棱针沿病灶周围按顺序点刺出血。 ③用酒精棉球再次消毒点刺皮肤,必要时覆盖上消毒敷料。

3、护理 (1)向病人作好解释工作,以免紧张,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宜采用此法。 (2)注意器械及皮肤的消毒,防止感染。

(3)手法宜稳、准、轻,不宜过猛,放血不可过多。 (4)一旦出现晕针现象,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

症状较重者,请医生处理。 4、在护理的中应用 (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 (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 (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 (4)中暑:十宣穴点刺放血 (5)全身搔痒:耳后静脉挑刺放血 (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 (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3.医学中放血治疗是什么样的过程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治疗病症 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

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放血疗法液。

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

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

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 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

4.什么是放血疗法

中国传统医学的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

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针刺放血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 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 中医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

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 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

唐宋时期,针刺放血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

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

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

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针刺放血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 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

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方法分为:点刺(又称速刺);挑刺(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围刺(又称散刺。

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等。在护理方面严格提示: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采用此法。

特别强调手法宜稳、准、轻,而不宜过猛,且放血不可过多。可见,中医的放血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是有严格规范的! (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点刺放血;(5)全身搔痒:耳后静脉挑刺放血;(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

【此处所列,仅作说明中医“放血”是有讲究的。请勿佯装己知,擅自模仿!】 特别提示: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晕针现象,应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

对症状较重者,务必请医生处理!非专业人员尤其不可盲目应用“放血疗法”。

5.放血疗法的放血方法有哪些

临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络法和划割法两种。

1、刺络法针刺放血疗法该法又分点刺、挑刺、丛刺三种刺法。点刺有速刺(对准放血处,迅速刺入1。

5~3毫米,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该法运用较多,大多数部位都宜采用)、缓刺(缓慢的刺入静脉1~2毫米,缓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腘窝、肘窝、头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针刺入皮肤或静脉后,随即针身倾斜,挑破皮肤或静脉放出血液或粘液,适用于胸、背、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丛刺是用集束针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数多、刺入浅,以有血珠渗出为度,适用于扭挫伤、脱发、皮肤病等。

同时还经常配合拔罐疗法。点刺法先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郁血积聚。

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柄,中指紧靠针身下端,留出1~2分针尖,对准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1~2分,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对重症患者有时可出血十数滴,血由黑紫变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针刺曲泽、委中穴,在孔穴周围上下推按之后,可先在孔穴近心端扎紧止血带或布带,这样静脉暴露的更明显,更容易出血,刺出血后,再将止血带放松)。 散刺法又称围刺法,是在病灶周围点刺出血,主要用于丹毒、痈疮。

挑刺法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挑破出血(如治疗红丝疔,应在红丝近心端尽头处以及红丝之上寸寸挑刺出血)。有时需挑破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

常用于目赤肿痛、痔疮等证的治疗。2、划割法多采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为宜,使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后进刀划割。

适用于口腔内膜、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针具的选择1.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粗针长7~10厘米,针柄直径2毫米,适用于四肢、躯干部位放血。

细针长5~7厘米,针柄直径1毫米,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2.小眉刀:长7~10厘米,刀刃长1厘米,十分锋利。

使用病例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经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我在临床治疗多例病人,这种方法疗效可靠,效果好。 治疗方法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

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

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放血疗法液。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详细放血治疗案例,本博客有这样的文章。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

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

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

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部位,这是我的临床经验,一般我认为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把这个部位打通了,所有的疾病都会相应的减轻症状。取穴: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海。

方法:分别在大椎和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没有鲜血流出为度,在这个拔罐期间,要多上几次罐,观察出血量。我一般拔到三次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新鲜的血液流出来。

在点刺的过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疗,可以少选几个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疗,免得一次上针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疗不方便,就要尽量一次治疗,免得别人跑来跑去的,耽误时间。注意事项有的病人问,几天放血一次好,那么这还是要看出血量,出血量大在100毫升左右,可以10-15天一次。

小于50毫升,可以一周一次,小于30毫升,可以3-5天一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操作,方便治疗,可以分期分批治疗。

还有另一说法就是放血疗法是中医早已淘汰了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从物理医学角度出发来思考,放血疗法最多也就是对高血压、血液粘稠过高有一些帮助,而且一些游医重新把放血疗法拿来治疗疾病,不乏有利益之嫌。 编辑本段放血疗法常用穴位及功效太阳:主治头痛,眼红肿;上星:主治头痛,目痛,鼻衄,热病;水沟:主治癫痫,小儿惊风,中风昏迷,中暑,口眼歪钭,牙关紧闭,急性腰扭伤;龈交:主治齿龈肿痛;内地仓:主治面瘫;金津、玉液:主治口疮,舌肿,呕吐;十宣:主治昏迷,癫痫,癔病,乳娥,小儿惊风,中暑;四缝:主治小儿疳疾,百日咳;八邪:主治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肿痛;曲泽:主治烦热,胃。

6.放血疗法的放血部位有哪些

放血疗法 的放血部位:包括耳背、大椎、背俞穴及局部阿是穴 等。

如大椎穴,为督脉与诸阳经交会之所,六阳经气所汇之 处,可宣通诸阳经之气而祛邪止痒。如背俞穴,“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心主血脉、藏神,肺合皮毛、朝百脉,肝主藏血、血舍魂,脾统血,取其相应的背俞穴剌络放血旨在养血活血 安神,调和脏腑阴阳,促进全身的血液流通。

另外,血会膈 俞,风热毒蕴于血分者,尤宜取之。常配合拔罐,则风寒湿 热燥诸邪尽去,引邪外出,活血祛瘀则气血通畅,其痒自愈。

取阿是穴、耳背静脉。阿是穴采用皮损周围点剌不针,耳背 处青筋以三棱针点刺后挤出鲜血数滴。

7.常用放血疗法有哪些方法

常用放血疗法有:(1)点刺法:先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郁血积聚。

右手拇、示两 指持针柄,中指紧靠针身下端,留出1〜2分针尖,对准己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1〜2分,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对重 症患者有时可出血十数滴,血由黑紫变红为止),然_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针刺曲泽、委中穴,在孔穴周围上下推按之后,可先在孔穴近心端 扎紧止血带或布带,这样静脉暴露的更明显,更容易出血,刺出血后, 再将止血带放松)。 (2)散刺法:又称围刺法,是在病灶周围点刺出+ ,主要用于丹毒、痈疮。

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刺血点可有一定距^离;也可沿着病灶周围做包围性点刺,也称为“围刺”。(3)挑刺法: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使皮^固定,右手持针, 将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挑破出血(如治疗红丝疔,应红丝近心端尽头处以及红丝之上寸寸挑刺出血)。

有时需挑破部分纤维织,然后局部消 毒,覆盖敷料。常用于目赤肿痛、痔疮等证的治疗。

放血的专业知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