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知识

1.论: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论当代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内涵 所谓人文素养,指的是作为完整的人所具有的人文精神的素养。

“以人为本来创造和表达人性化的自由生活理想和价值理想”,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表现为探索人生、人性、人权、人的本质以及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提倡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遵循人的本性而生活”。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对人文精神的精辟论述,《周易·贲卦》中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也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显而易见,个体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这就是倡导体育人文精神的基本依据,其核心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

二、学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养现状 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学校体育在形式上主要受西方国家,特别是深受前苏联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体育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学校体育也发展得更加完善和合理。西方人文教育者主张把价值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将人性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使整个教育人性化;加强自由与责任的教育,将自由与责任视为现代伦理生活的核心价值。

但在我国,没有学习西方体育的精神内核,学校的体育教学一直是以“三基”为目标,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质的好坏实际上成了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学校体育的教育理念也非常狭隘,即强调“体育就是对身体的教育”的教育观念。

另外,在中国打造世界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在实施金牌战略的影响下,学校体育更加注重体育技术的传授、体育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学生自主性的要求,个体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等人文素养的培育则很少或根本不见踪影。 三、体育教学中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1、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

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健康为首要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我国的教育理念虽然强调的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历史原因的影响,现实的学校教育却是只重视智力和德育,而对体育则奉行有之不多,缺之不少,可有可无的态度。

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体育课成了一种配角,随时可以停课、换课,被其他老师占用,被其他活动占用。纯生理的体质关怀成了学校体育的唯一目标,体育教育成了名副其实的“体质教育”或“体力教育”。

2、体育教学要素的人文素养匮乏。体育界过去长期忽视人文学科,从专业师范院校走出来的体育教师深受其害,带来的是体育教师对文化知识的淡漠,对“人文素养”认识的模糊,这样在教学中就不能让学生体会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体育教材和教学大纲没有体现人文精神的内容,教法陈旧,没有特色,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气;体育教学内容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贯穿着“三基”的内容,这样对于培养人才有弊无利。

体育教学评价更是对学生自由发展的极大桎梏。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是体育测评的内容,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也被限制于缺乏特色的评估体系中。

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生理负荷的过分强调,忽略了学生情感和能力方面的发展。教育者一味强调学校体育的社会属性,忽略了个体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统一的目标限制学生目标追求的广度,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中一味苛求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削弱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体育课显得十分死板,不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和激情的宣泄,反而成了负担和羁绊。

四、教师人文素养要素 1、化素养。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学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

当前,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表达能力较差,写作能力欠缺,直接影响体育教师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体育教师在进一步加强体育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史哲知识水平,掌握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吸收文学中宝贵的营养。

同时,应加强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特别是依据现实条件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完成体育教学的能力。体育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必将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

2.心理素养。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世界日趋一体化,人的生存价值已经更多地指向心理层面。

面对严峻的生存与竞争压力,人们必须具有健康乐观的心理素养。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学校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尽如人意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都需要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

良好的心理素养应包括对体育工作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意志品质等。有了这些良好的心理素养,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就能够树立稳固的事业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爱护学生、感染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3.道德素养。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素养。

2.论: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论当代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内涵所谓人文素养,指的是作为完整的人所具有的人文精神的素养。

“以人为本来创造和表达人性化的自由生活理想和价值理想”,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表现为探索人生、人性、人权、人的本质以及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提倡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遵循人的本性而生活”。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对人文精神的精辟论述,《周易·贲卦》中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也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显而易见,个体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这就是倡导体育人文精神的基本依据,其核心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

二、学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养现状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学校体育在形式上主要受西方国家,特别是深受前苏联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体育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学校体育也发展得更加完善和合理。西方人文教育者主张把价值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将人性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使整个教育人性化;加强自由与责任的教育,将自由与责任视为现代伦理生活的核心价值。

但在我国,没有学习西方体育的精神内核,学校的体育教学一直是以“三基”为目标,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质的好坏实际上成了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学校体育的教育理念也非常狭隘,即强调“体育就是对身体的教育”的教育观念。

另外,在中国打造世界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在实施金牌战略的影响下,学校体育更加注重体育技术的传授、体育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学生自主性的要求,个体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等人文素养的培育则很少或根本不见踪影。三、体育教学中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1、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

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健康为首要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我国的教育理念虽然强调的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历史原因的影响,现实的学校教育却是只重视智力和德育,而对体育则奉行有之不多,缺之不少,可有可无的态度。

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体育课成了一种配角,随时可以停课、换课,被其他老师占用,被其他活动占用。纯生理的体质关怀成了学校体育的唯一目标,体育教育成了名副其实的“体质教育”或“体力教育”。

2、体育教学要素的人文素养匮乏。体育界过去长期忽视人文学科,从专业师范院校走出来的体育教师深受其害,带来的是体育教师对文化知识的淡漠,对“人文素养”认识的模糊,这样在教学中就不能让学生体会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体育教材和教学大纲没有体现人文精神的内容,教法陈旧,没有特色,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气;体育教学内容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贯穿着“三基”的内容,这样对于培养人才有弊无利。

体育教学评价更是对学生自由发展的极大桎梏。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是体育测评的内容,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也被限制于缺乏特色的评估体系中。

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生理负荷的过分强调,忽略了学生情感和能力方面的发展。教育者一味强调学校体育的社会属性,忽略了个体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统一的目标限制学生目标追求的广度,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中一味苛求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削弱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体育课显得十分死板,不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和激情的宣泄,反而成了负担和羁绊。

四、教师人文素养要素1、化素养。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学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

当前,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表达能力较差,写作能力欠缺,直接影响体育教师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体育教师在进一步加强体育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史哲知识水平,掌握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吸收文学中宝贵的营养。

同时,应加强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特别是依据现实条件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完成体育教学的能力。体育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必将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

2.心理素养。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世界日趋一体化,人的生存价值已经更多地指向心理层面。

面对严峻的生存与竞争压力,人们必须具有健康乐观的心理素养。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学校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尽如人意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都需要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

良好的心理素养应包括对体育工作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意志品质等。有了这些良好的心理素养,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就能够树立稳固的事业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爱护学生、感染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3.道德素养。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素养是个人通过道德教。

3.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郑振超我是一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从毕业到现在从事体育教学已有二十多年,在新课改形势下,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体育教师如何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适应新课改的理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以往体育教学强调教师为中心,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新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体育教师既是教学能手,又是训练专家。

对当前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及相关知识调查发现,有多数教师认为缺乏体育科研指导教师擅长教学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基础教育,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来说更是重要。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体质的提高,要遵循普及与提高原则。

体育教师首先是一个教师,而不应是教练。问卷显示,46.7%的教师擅长教学,28.9%认为擅长训练,还有20%的教师两者兼顾。

擅长教学的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法和学法,注重学习效果;擅长训练的教师一般面向少数体育特长生,注重训练方法,注重少数学生的运动成绩。体育教师要成为既是教学能手又是训练专家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运动技能体现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问卷显示,8.9%和77.8%的教师能胜任全部和绝大多数运动项目的教学,因此可谓八成以上教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但11.1%的教师有近半的运动项目掌握不够,较难胜任这些项目教学。问卷还显示,24.4%的教师认为很难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73.3%的教师认为基本能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施创新教育,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让他们以身示教,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镇海中学两年的探索实践证明,物质和精神的激励,定量与定性的评价,开放式的教学交流,互帮互助的行动方式,都能促进青年体育教师的快速成长。该校近两年对青年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跟踪调查及十项全能中除撑杆跳高外的项目比赛显示,他们的心肺功能保持良好,运动技能保持良好,教学基本功素质有了较好的提高。

体育教学能力是在体育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是体育教师顺利完成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体育教师面时教学内容选择要求合理、课堂教学组织要求有效、教学评价手段要求多样等特点,应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加工体育教材、教学设计创新、增强课堂组织管理、教学评价科学化等能力。

、不断地总结和积累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关键。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干了许多年,有的甚至长达几十年,实践工作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

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是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把这些感性材料提升为科学理论,这样研究问题、撰写论文才有实际意义。然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相当多的人不善于总结,好的经验得不到升华和推广,教学品位和质量难以提高。

目前仅有的多数总结也只是为了应付各类检查,不具有太大的价值。实际上教学、训练日记和总结,是改进和提高教学训练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科学研究的资料宝库。

教学训练日记中记载着学生和运动员实际完成的作业内容(教学训练内容)、数量、质量、必得体会和发现的问题等,都是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重视写训练日记和体育工作总结是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另外养成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的习惯是进行科研不可缺少的工作,阅读和收集的资料多,能使自己对所选题目相关的知识广博,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增加思维的深度,对题目研究也能提供我方面的理论依据。如何收集、整理资料呢?欲语云:“处处留心皆学问”、“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在日常的学习、训练、阅读、听报告、上网和看电视,甚至在消遣性的浏览报刊杂志中,时常会碰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要随手记下来,以便用时查找。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资料要靠一点一滴的搜集、积累。此外,经常进行科研工作的经验证明,新的思想和想法是来自工作实际外,也在日常工作的基础时间、地点一时得到启发,产生灵感,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养成随身携带笔、纸的习惯,记下闪现的有独到之见的念头,这是积累直接资料的很好的方法。

4.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

体育新课程研修活动刚刚起步,随着我们对《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课程标准解读》的深入学习和全面理解,无论是所谓的新课程淡化了专业技能教学的说法,还是不过分强调动作细节的认识都会迎刃而解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技能教学要坚决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当然,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强调趣味性,将趣味性和游戏内容渗透到教学中来,过分强调专业技术教学、训练化和规范化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训练毕竟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训练运动员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活动,这不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5.如何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学校地位

要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首先爱岗敬业,只有热爱这个行业才能够想办法做到更好。

其次,多看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理论的书。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多向有经验教师和同行学习。

再次可以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学科培训和各种教研活动。 定期请一些高级教师来讲座上示范课,共同研讨。

最后特别要在校内同科组教师要经常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要提高学校的地位、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是一方面,德、智、体、美全面提高也相当重要作用。

6.如何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制订好一份计划 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指教师通过制定发展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以得到不断发展的过程。

要求体育教师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弱点、不足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确认。综合学校、学科、时代特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制订的合理有效,关键在于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努力程度,与学校提供的条件与机会的最佳配合。二、参加好一个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掌握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重要环节。

集体备课能发挥群体效应,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尽快得到提高,能通过这种途径切实减轻教师备课负担,从而达到大幅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集体备课提高了我们的教研水平。在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平时感兴趣的课题经过讨论往往会得到理性的升华,获得的理论又将被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推动教学、科研一起向前发展,这是一条在实践中创造教育科学的道路,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

集体备课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还能有效提高我们的教育科研水平。 集体备课使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集体备课时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后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实施;课后对教案的实施情况认真反思,写出教学后记。通过循环往复的自我反思、总结、实践,形成螺旋式了提高深化过程,使我们充分体验成就感,增强研究的自信心,自我反思不仅促进教学研究的发展,而且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上好一堂课 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教师从多方面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体育运动。教得有效就是说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这节课你的目标没有完成,无论你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采取了怎样先进的、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

一堂课上完后,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多少人基本学会,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底。本质上来说体育教学当然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锻炼的方法等,只不过由传统的教师包教,改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

其次,学得愉快就是说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愉快的,是充满兴趣的。这里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片面追求热闹的场面,以为学生笑了、运动了、气氛热烈了就是好课。

二是单纯的兴趣观。学习的有趣与学生的思考、探究应有机结合,毕竟体育课不仅仅是玩,它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问题。

四、写好一份课后反思 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者,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研究者。在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过程中,体育教师面临新课程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己,快速成长,使自己融入体育课程改革中,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最简捷、有效的途径就是写课后反思。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般的思考,时间一久就会把当前思考的问题忘掉,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忽然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可以取得经验的“闪光”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满以为自己会记忆下来,内化为自己的潜意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带给我们思考的问题逐渐被淡忘,需要回忆的时候印象中明明有这样的思考,可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而记录下来,能够帮助我们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累积下来,通过记忆得再次加工,使自己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具有积累和再现的作用,长时间的累积,会使我们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记录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促进共同的学习与提高,借助别人的见解,使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认识相同的一个问题,促进我们更好的发展。

因此,课后反思对我们体育教师来说十分重要。五、听好一节课 体育课和室内课比起来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体育的组织教学要比室内课的复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肢体动作,因此,在听体育课时要注重观察,观察的内容主要有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练习动作、教师的教学表现等。

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很重要,相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比如在进行跳高教学时,采用向心式的橡皮筋拉线就比分开数个场地要好,这样便于教师观察和指导,又如,圆形队的组织形式可以让教师的位置距离学生做到均等。队伍的调动,也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课前教学设计中就把队伍调动的因素考虑进去,不要做无谓的调动,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的练习收到了成效,也就证明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好的,学生身体的反应,可以显示教师对教学运动负荷的预计和安排,如果学生过于疲劳,那么学生的运动负荷就显得大了。对于教师的观察,首先要观察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比如口令、基本队列动作、。

7.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在新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还存在着一个如何面对自我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们的意识随着工作环境和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对体育教师来说,体育课程环境、教学方式的改变使体育教师自身也会发生变化,体育教师应该对自我重新认识、重新确认,这样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努力方向。

但在新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在这方面将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新我和现实中旧我的矛盾。新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我是自然状态的我,即按照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体育教师;而现实中的我是实然状态的我,即体育教师在现实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状况。

当两者之间不一致时,一些体育教师会逃避现实,体育教学中就会呈现出新我旧我的矛盾,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并产生厌烦情绪。

8.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养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师范学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不少地区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就必须先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对于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我认为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执着的追求,才能具备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

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

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广博的知识体系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体育教师既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艺,又要对相邻学科有广深的涉足和了解;同时还要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技术,才能不被改革大潮所淘汰。

为此,综合型的体育教师应努力增加自身的文化知识底蕴,掌握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体育教师只有具备深厚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把体育课讲的形象、透彻、生动,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

体育教师只有熟悉并掌握体育运动方面的基础知识,以此触类旁通,使学生逐渐对个体育运动共通的特征有所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三、综合能力 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只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宽松、活跃的课堂看似很“乱”,但实际上是“活”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有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把握好课堂,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既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其次,体育教师应具有创新能力。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将在前人获得的成果上徘徊,教育就停滞不前。时代发展呼唤创新人才,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人才。

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体育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趣,发展体育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体育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体育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这对体育教师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体育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教师从多方面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

教得有效就是说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这节课你的目标没有完成,无论你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采取了怎样先进的、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 一堂课上完后,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多少人基本学会,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底。

本质上来说体育教学当然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锻炼的方法等,只不过由传统的教师包教,改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其次,学得愉快就是说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愉快的,是充满兴趣的。

这里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片面追求热闹的场面,以为学生笑了、运动了、气氛热烈了就是好课。二是单纯的兴趣观。

学习的有趣与学生的思考、探究应有机结合,毕竟体育课不仅仅是玩,它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问题。 四、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师工作的好坏与个性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假如教师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热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丧失上进的信心;教师性格偏执,会使学生滋生逆反心理;教师心理失衡,对学生缺乏爱心,也会使学生感情冷漠。

可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

只有那些情绪稳定积极,生活中有广泛兴趣和活动领域,对他人和社会富有情心的人才能具有诸如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

高中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知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