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近600亿巨头宣布:终止!回应来了

见习记者 闻言

5月22日晚间,歌尔股份公告称,终止分拆子公司 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微)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计划,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作为歌尔股份唯一从事微电子相关业务主体,歌尔微此前估值达206.5亿元,对比歌尔股份截至5月22日收盘总市值584亿元,但歌尔微过会至今17个月未有动向。

对于投资者而言,上述终止动作有些突然。 4月初,歌尔股份董秘徐大朋称: “歌尔微的上市工作仍在推进之中。 ”

歌尔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公司此次终止分拆上市计划,是内部综合考虑了各方因素。至于歌尔微拟IPO募投项目推进,目前无法回应更多细节。

突然终止分拆上市计划

5月22日,歌尔股份董事会通过决议,基于目前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为统筹安排歌尔微资本运作规划,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论证后,公司决定终止分拆歌尔微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回顾来看,歌尔股份自2020年11月10日启动分拆上市计划,2022年10月19日歌尔微过会,之后一直未见歌尔微有其他动作。

在此次申报IPO进程中,歌尔微最后一次动作是在2023年3月31日,因IPO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被中止发行上市审核,2023年6月26日完成财务资料更新,恢复发行上市审核。

此后,歌尔微的IPO进程再无明确进展。在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询问:“为什么歌尔微还不能上市?”

彼时,歌尔股份董秘徐大朋表示:“歌尔微的上市工作仍在推进之中,请及时关注未来公告。”

间隔一个半月,投资者等来的是歌尔股份终止分拆上市计划。

歌尔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称,公司在不同时点接触到的信息不同,考虑的因素也会有变化,加上内部决议和公告披露也需要时间。

拟IPO募投项目如何推进

招股书显示,歌尔股份主营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歌尔微是其体系内唯一从事微电子相关业务的主体,是以MEMS(微机电系统)器件及微系统模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的半导体公司。

在此前申报IPO之际,歌尔微头顶“中国第一MEMS传感器企业”的光环,2021年3月进行Pre-IPO轮融资时估值约达206.5亿元。

歌尔股份公告称:“终止本次分拆上市(计划)不会对公司产生实质性影响,不会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亦不会影响公司未来战略规划的实施。”

不过,歌尔微拟IPO募投项目如何推进,歌尔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却称,无法提供更多细节内容,但是会统筹规划歌尔微的未来资本运作。

2021年12月28日,歌尔微发布的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公司此次IPO拟募集资金31.9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三个项目:智能传感器微系统模组研发和扩产项目(一期)、MEMS传感器芯片及模组研发和扩产项目、MEMS MIC及模组产品升级项目。

在歌尔微看来,上述募投项目实施将提升其业务创新创造性,包括有利于扩大产能、完善产品结构、提高市场份额、加大研发投入、夯实技术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

据悉,歌尔微此次募投项目将分别新增MEMS声学传感器、其他MEMS传感器、 微系统模组年产能12.30亿颗、12.50亿颗和3.33亿颗,相关产品产能均将大幅增加。

歌尔微方面称,为应对客户潜在增长需求以及增强生产的灵活性,公司亟待投资建设MEMS声学传感器产能扩充项目,新增产能消化具备较为坚实的基础。

2022年、2023年业绩未达标

在迟迟未获IPO募集资金助力的背景下,歌尔微连续两年业绩未达标。

歌尔股份2022年年报显示,因歌尔微2022年度业绩未达标,歌尔微股权期权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未达行权条件,歌尔微拟对266.80万股股权期权进行注销;

歌尔股份2023年年报显示,因歌尔微2023年度业绩未达标,其2020年股权期权激励计划第三个行权期未达行权条件,歌尔微已将对应股权期权注销。

近年来,歌尔微业绩比较平稳,2019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66亿元、31.60亿元、33.48亿元、31.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9亿元、3.46亿元、3.29亿元、3.26亿元。

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歌尔微MEMS产品的销售额在全球MEMS厂商中排名分别为第6名、第8名和第9名。

公开资料显示,歌尔微是国内最大的MEMS传感器企业,并且2020年在MEMS声学传感器的市占率超越楼氏位居全球第一,但其市占率从2020年的32%降至2022年的26%。

此前,歌尔微预计2023年营业收入31.82亿元,同比增长1.82%;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下降40.69%。

歌尔微方面称,公司预计2023年业绩表现主要是受到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进一步放缓、半导体行业和消费电子行业整体需求减缓等因素影响。

编辑:乔伊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