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谈谈你对教育培训行业的认识(字数500左右),
教育培训业是一个神奇的行业,它包含两个极易混淆又内涵不同的两个词:“教育”与“培训”。所谓“培训”,指的是知识、技能的传递;所谓“教育”,指的是培养受众成为社会需求人员的过程。原本培训只是产品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服务交易,然而凭空添加的“教育”两字,又使得这个行业增加了社会属性价值,包含了大众对这个行业的期望。因此,教育培训业面对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还被社会大众这个群体所关注着。更有意思的是,与绝大多数行业不同,教育培训业中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业的消费者还不是一个主体,被分成了作为购买者的家长,和作为使用者的学生。面对三个立场不尽相同的群体,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从业者往往会陷入痛苦的纠结怪圈中:提供的教学产品讨好了学生却讨好不了家长,让家长满意了却不能让社会大众满意,被社会大众认可了却又不被学生认可。这类对自己的产品定位不清晰的从业者,就算是生产出了比新东方更出色的课堂体验、比学而思更完善的课程标准、比学大更到位的个性化服务,也未必能赢得市场招来学生。我们总认为行业的佼佼者的成功是因为其提供了高质量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当我们自己去践行这条定律的时候,却发现不尽人意。我们会抱怨自己不能最早发现市场真正的需求而错失良机。但事实上真正的成功者不仅仅是去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更多的是“创造”了需求。他们通过率先提供能满足他们所“创造”的需求的产品,而牢牢控制着行业话语权,进而成为行业的领航者。
社会背景和国家政策主导了需求的势能,然而商业机构可以通过影响消费群体的意识、想法、观念来加强需求的动能。这就是所谓的营销。以学而思#学而思#为例,众所周知2003年建立的学而思是靠奥数起家,但是奥数的需求早在学而思成立以前便存在。1998年,北京市进行教育改革,取消了小学统考改为就近入学与重点中学自行择优录取相结合的现行小升初模式。其中,择优录取中的“优”主要指的是在各类数学竞赛中取得的优秀成绩,以及在各重点中学自行组织的以奥数题为主的测试中表现优异。可以说,这场教学改革已经为以后的奥数热提供了势能。然而新政实施的最初几年,奥数的需求并没有全面扩散开来。家长们各有各的想法,有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小学就过于辛苦,有的家长面对小升初复杂的体系安排和诸如“派位”“推优”“坑班”这些高深莫测的名词也懒得应对,还有的家长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是那么优秀未必要去名校当末尾生。因此,学习奥数的学生占比大约在10%-20%之间,基本上是每个班级成绩前若干名的学生才会去学习奥数。这个时期的奥数培训机构也是迎合这类优生而开设课程。然而学而思及其奥数网的崛起几乎颠覆了所有人的看法。
2.你对培训行业的理解是什么
其实更愿意承认是正能量的一面,尽管现在也充斥着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机构,今天光说好的一面,我们从小就把老师比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很多好的培训学校也是秉承了这一传统,因为有了培训学校我们的知识我们的技术得到了不断进步,我们的专业得到了规范提高。
得益于很多培训老师,分享他们的经验授教他们的对专业的理解。所以说培训行业是整个社会正能量,是社会发展人员进步素质提高的重要一笔!有想学西门子200smart的可以关注我,不定期上传重点和典型案例,你我都是电气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对教育职业的理解是
对教育职业的理解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育领域应当是两层含义:一、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在教师队伍建设当中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真正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周济部长在全国师德论坛讲了三个观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
这是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观念。二、而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中心,一切教育教学工作要围绕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用红烛和春蚕来比喻教师,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美好的诗句来表达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美,对教师职业的崇敬、爱戴与感激之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感觉到仅仅是这样的赞美还缺少点什么,教师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要得到能量补充,自身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教师也是人,也需要得到关注,这是一种现代的理念。如此说来,我们用红烛和春蚕来比喻教师,就似乎显得不够了。
我的看法很简单,这是一个苹果的两个面。应该就是把这两个方面种意思结合起来。
一方面我们要大力褒奖和支持既要对教师职业的崇高伟大、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给予弘扬师德,另一方面同时社会要把教师看成正常人,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教师是社会的一个职业群体,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教师付出一定数量份额的劳动,他应该从社会方面得到相应份额的一份报酬。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不断的提高,这是既是教师的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期望。
4.培训行业为什么能够生存并发
目前,国内的教育培训行业,主要侧重于解决大学生、大专生的就业问题。
这与用人单位、企业不愿花资源培养新鲜人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君不见各招聘单位所需招聘的人力,都需要有实务工作经验,这对大学应届毕业生是极其不公平的现象。
学生在校所学,本就是基础理论、实践外加小型项目经验,这如何能够满足大部分企业的“立马上手”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此,目前的培训行业才有了更大的空间,面向大学生、大专生进行所谓“实战培训”的职前短训,市场肯定是相当大的,肯定能生存发展。 另一类培训行业则为与“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挂钩的所谓“学历” “技能” “就业”的2 1或3 1的培训体系。
此类型的培训行业之所以能持续生存发张,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考制度与高校资源分布的问题。只要高校体系的选考、资源分布问题不解决,此类的培训机构必然继续存在着。
面向大学生、大专生的教育培训行业当然能持续生存、发展。相对地来说,对在职人员、企业管理等的培训,正因为一般企业不注重企业员工的培训,不断地被压缩,难以生存。
一点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5.对于职业教育行业,是怎么理解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育。
而教应该是为育服务的手段。就职业培训来看,受训者需要获得的“育”是获得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的培训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相对规范的模式体系,培训机构主要要做的是搭建起受训者和这个规范化体系之间的道路。打个比方,职业技能如果是一座建在湖心的亭台楼阁,职业技能培训就应该是通向这个楼阁的桥。
对于不同受训者来说,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无论是木头的还是石头的,无论是大桥还是小桥,只要是能适应受训者,能让受训者走到湖心的就是好桥。而具体修建什么样的桥,应该是培训方和受训者双方共同商讨和确定的,建造的过程也是需要双方相互配合的。
而对于一个成熟的培训机构来说,事先画好各种各样的图纸,备好各种各样的材料也是很必要的。 而准备的充分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培训机构成熟度的一个关键指标。
职业素养的培训,是不能和技能培训相互隔离开的。毕竟素养是通过技能的形式展现的,且素养也是技能得以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6.如何评价当前的教育培训行业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拓展培训逐渐在中国发展壮大。
由于拓展培训在培训领域所带来的潜在价值和震撼性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不仅培训公司、培训学校、咨询公司、户外运动俱乐部等机构纷纷运用这种培训模式。众多党校和行政学院也都相继引进这种体验式的培训方式,并把它发展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
这种多维度、宽领域、开放式教学新方法一经应用,便展现出了其无穷的生命力。并受到了众多团体、公司、企业、大专院校的亲睐。
由于拓展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拓展培训市场的巨大需求,又由于拓展培训市场的管理缺乏。在一段时间里造成了拓展培训行业的混乱无序,一时间鱼目混杂、泥沙俱下。
有的说拓展培训就是极限挑战,有的说拓展培训就是魔鬼训练,所以才闹出网上传闻的拓展训练,要求男女队员当众脱去衣裤的“脱衣舞”式训练,美其名曰“放飞心灵”。而有的呢,是把拓展训练做成了公园里,度假山庄里的康体娱乐设施。
带给人们的就是好玩、刺激。以上种种,使得人们对拓展培训众说纷纭。
到底拓展培训有没有用?到底拓展培训有没有效果?拓展培训结束后一段时间有效果,过一段时间后就恢复如常,拓展培训只是打鸡血般的强心针。拓展培训只是企业、老板的鼓吹手。
看到以上这些,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拓展培训工作,热爱拓展培训事业的我来说,无疑是痛心疾首。拓展训练和以往的传统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不是一味的教授与灌输,拓展训练运用的是切身的体验方式,我们的体验式拓展培训,运用的是“团体动力学原理”强调的是通过时间、空间、事件来激发队员对自身的认识及思考。
根据心理学“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在团体中,创设一种充满理解、关爱、信任的情景,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变化。我们在拓展培训过程中,始终营造一个充满理解、关爱、信任的团队情景。
通过团队积极、健康氛围的感染,影响每一位参训者以达到自我的一种变化。拓展培训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项目,模拟、再现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场景,通过一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再现出个人的行为模式。
让参训者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相互思想的碰撞,及不同状况下不同行为结果的比较,在团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让自己能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审视、看待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在团体理解、关爱、信任的氛围中修改、完善、发展自己的行为模式,以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有所助力。
很多时候,大家会说拓展培训中所传递的这些道理大家都懂,都知道,可知和行不是一回事,知行合一还需要领悟。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
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通过陶先生改名,我们可以看出他教育理论认识论的转变。
从盲目—到“知行合一”—到“行知论”。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用了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等等。例子很简单也很有说服力。
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
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他的“行知”认识论对于我们的现实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我们常说“破万卷书,行万里路”有的时候对一种智慧的了解,一定是要进入其中的。仅靠书本的学习,或是传承,我们所得到是一些理论性的提纯之后的结论,而当你自己深入其中得到的将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能够发现很多的细节。在细节里面你去感悟到的是智慧的质地,而不是它的结论。
我们行万里路去体验和过程是为了归来,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去比较和体会差异,完成一种自我审视,得到一个最终的认同,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切身感悟到的认同,将会给你的生命,留下一道道自己刻上的印记。我认为很多时候,成年人需要的不是教育,成年人需要的是提醒。
拓展培训它不是万能药,拓展培训它就是为你创造一个行动、实践、亲身体验的过程。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一个提醒,在你傍徨的时候对你的生命给予一次积极的关注,拓展培训它就是一面镜子,让你从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在你对你的人生做一次梳理之后,焕发出你积极、鲜活的生命力。让你的生活更健康、更快乐、更幸福让你的生命更加的精彩,让人与人之间、团体成员之间更紧密、更和谐、更高效。
成功完成一次拓展培训,需要很多因素。场地、环境条件,人员结构,团队状况,项目设计,培训师等等。
要想给参训者带来最良好的体验过程那就要注重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场地环境条件;因尽可能选择在不受外界干扰,相对封闭、安静、整洁的户外自然环境,还需要配置相应的室内环境以供分享时使用,并需要结合音乐播放器材烘托氛围,渲染气氛以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配置必要的生活设施更利于对参训人员的管理。以营造一种紧凑。
7.教育培训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LZ在犹豫是否要加入这个行业吗?我本人刚刚报名参加了企业培训师的考试,5月份要参加考试.因为LZ没有特别说明是哪种培训的行业,所以我也无法针对性的进行回答.就我所报的企业培训师而言,它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六大模块的培训模块,而单独分支出来的专业性强的行业,要求此从事行业者已具备或将具备渊博的知识及良好的涵养.从这点上说,不论是你将培训他人,使他人成长也好,亦或是自己学习成长也好,前景都是光明的.更何况从事这行业还可以获得不错的薪资哦,具体水平视个人能力而定.第一次回答,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