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知识题

1.要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

本专业以建筑学科为依托,由建筑向环境艺术发展而形成的设计专业。它培养具备现代艺术设计思维能力,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系统方法、有较强设计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建筑设计、城市建设规划、园林、广告、家具设计等部门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商业设施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工作。亦可在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策划、施工组织、质量监控、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课程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构成、画法几何、建筑制图、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概论、中外建筑史、人体工程学、建筑装饰材料、园林景观设计、宾馆室内设计、娱乐空间设计、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家具与室内陈设设计、建筑设备、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等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艺术设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艺术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规律;

3.掌握艺术设计作品的分析方法和评价原则;

4.具有进行艺术设计学研究与教学的基本能力;

5.了解国家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学及艺术设计研究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主干学科:艺术学、历史学、哲学

主要课程:艺术设计概论、艺术设计美学、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艺术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考古学、艺术设计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研、艺术设计实践、文化史迹考察等。

2.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技能

掌握艺术设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艺术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规律; 掌握艺术设计作品的分析方法和评价原则; 具有进行艺术设计学研究与教学的基本能力; 了解国家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学及艺术设计研究的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3.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是什么

网上为你找到的 肯定对题啦,把下面内容好好看几遍大概理解就差不多了。

艺术设计讲义第一讲 艺术设计的定义 20世纪 美国设计师罗维创立艺术设计中的流线型风格。飞机、汽车、舰艇等美国艺术设计师德雷福斯1937年设计的现代电话机原型环绕我们生活的美也包括造物的美。

造物世界是艺术设计的世界……一、艺术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艺术设计(design),并不是对象的全部设计,而只是对象的艺术方面的设计。艺术设计是现代工业批量生产的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使用时的舒适和外观的美有机地、和谐的结合起来的设计。

作为一种职业,它在20世纪初期诞生和形成。其理论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和艺术、效用和美的关系问题。

(一) 中国艺术设计观念的形成1、春秋时代的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涉及到艺术设计的观念。《老子》、《论语》、《大学》2、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手工艺技术的著作,是我国古代技术史最重要的文献。

在我国器物制作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1、它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器物制作经验,制定了器物制作的基本原则。

2、它包含着丰富的艺术设计观念。以车为例,它关于车轮、车厢、车盖和其他部件的制作原则都充分体现了形式遵循功能的观念。

车轮的制作要使使用者感到舒适,用现代术语说,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因素。木车的制作还要考虑到文化象征意义。

3、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集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于一身,“天工开物”史“天然界靠人工技巧开发出有用之物”这四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4清朝康熙年间李渔《闲情偶寄•器玩部》中的艺术设计观念。

他把器物看做感情的寄托。他善于通过排列布置,使无情之物变为有情之物。

这样看待器物,就是造物在手而臻化境矣。(二) 西方艺术设计观念的1、古希腊人理解的艺术包括音乐、绘画、雕塑、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等。

艺术和技术是不同的然而相互补充的活动。2、苏格拉底 产生了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把美和效用联系起来,认为没必定是有用的,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有用就美。

有害就丑。3、柏拉图 区分了绝对美和相对美。

他称现实事物的美是相对美,而抽象形式如直线、圆平面和立体的美就是绝对美,是永远的美和为美而美的美。4、西塞罗继承了苏格拉底关于美取决于功用的观点,认为有用的事物就是美的事物,并把这种观点运用到动植物和艺术中。

区分出有用的美和装饰的美。5、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论述了造物活动中没和功用的关系。

提出了建筑的主要原则是“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形式美和功能美要保持某种平衡。

6、奥古斯丁 区分出自在之美和自为之美。自在之美是是事物本身的美,自为之美是一个事物适宜其他事物的美,包含着效用和合目的性的因素。

对艺术设计的启示是艺术设计都是有对象的设计,他应该针对消费者的实际需要。7、达芬奇 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的一些产品,体现出艺术和技术的内在的统一。

8、18世纪西方美学家看到美和效用之间的联系。9、19世纪,随着艺术家对生产过程的介入,器物的设计和制作也被看作是一种艺术。

二、设计活动中的艺术设计设计作为一种人类有意义的活动,其含义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设计的两种表现形态:1 他只是生产过程的内部因素,没有从生产中脱离出来,产品的原型保留在生产这儿的头脑中,生产者也就是设计者。

2 设计是相对独立的活动,生产者根据设计师预先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设计和生产的关系:1 设计和生产相适应,他们是一种统一的行为 2 设计适应生产 3 设计独立于生产,但对生产的影响很小,4 设计独立于生产,并对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于生产服从于设计艺术设计 三 艺术设计和自主创新 (一)艺术设计的复杂性和变易性艺术设计的复杂性表现为,它具有多种类型和模式。

类型的多样性,既取决于各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又取决于艺术设计对象的差异。艺术设计活动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艺术设计理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涉及哲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化学、人体工程学、工艺学等领域。

艺术设计的变易性也很明显。最初它作为建筑的一部分,最有代表性的是“包豪斯”(意即“建筑之家”)的成立。

后从欧洲移植到美国,20世纪30-40年代,独立于建筑而得到发展。美国的艺术设计主要是商业性艺术设计,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

在风格上,它同式样主义处在密不可分的统一中,但游离于功能之外改变产品形式。50-60年代,德国乌尔木高等造型学校尖锐地批评了美国艺术设计的式样主义,使艺术设计摆脱式样主义。

艺术设计逐步成为既不依赖建筑、又不依赖式样主义的一种独立的活动。(二)艺术设计是企业集成创新的重要途径2005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自主创新有三种方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以后再创新。基于艺术设计的以上特点,我们认为,艺术设计是企业集成创新的。

4.艺术设计专业学哪些内容

艺术设计专业学主要学习:艺术设计概论、艺术设计学、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艺术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考古学、艺术设计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研、艺术设计实践、文化史迹考察等。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要求: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城市规划、建筑及园林等城建部门、在相关设计公司、工程公司从事设计、管理工作及在相关工程项目从事建设与监理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性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可以在城市规划、建筑及园林等城建部门从事设计、管理工作;在相关设计公司、工程公司等行业从事施工、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在相关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材料经营等工作;在相关工程项目从事建设与监理工作;在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养护管理工作。

5.艺术设计审美基础题答案

艺术设计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

艺术审美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通感又是审美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艺术通感在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好比”桥梁”一样,使艺术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转化。

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也使艺术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它对各种艺术的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起着桥梁的重要作用。

认识艺术通感 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互通有无的特点,艺术审美的实质就是把握艺术通感。 从审美统觉的角度来说,艺术通感就是一种在艺术活动中以审美统觉为其基本心理机能,以感情为其心理动力,表现创造主体人格、心境、意绪的一种统觉性、整体性、创造性的审美力。

所以,艺术通感应当是一种艺术创造的能力。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艺术通感的能力越强就越能敏感地把握形象的特征,领悟感觉之间的艺术通感点,从而作艺术真实的描绘,创造无限的艺术想象空间;对于艺术接受者而言,其艺术通感能力越强,就越能在接受过程中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领会作者创造的意义,从而建构自己的艺术人格。

所以,艺术通感能力的提高是审美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体现。 艺术通感又称通觉、联觉、移觉或连带感觉,是指在各种艺术符号的流动中,从感知、表象到意象的各种感觉挪移、转化、渗透、互通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

它是不同感觉的相通与挪借,是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运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维定势,深化艺术思维,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创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及艺术境界:通感有”感觉直觉联想”和”情感态度联想”的方式。 在艺术审美中艺术通感是使艺术符号流动起来,并产生高层次审美体验的关键之一。

人对世界的感觉要靠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由此形成了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从”通感”的角度讲这五种感觉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

“通感”在审美教育中有着极高的价值。它要求人们,不仅观其形,更要见其神, 即从外在的形象中看到内在精神,从情感起伏中体会到它的深刻含义。

因此,我认为单一感官的发展不能形成真正的艺术能力,在审美培养中应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即用”通感”丰富心灵的审美体验,用艺术通感在各种艺术间建立审美沟通的桥梁。 艺术通感不仅仅发生在感觉层,它是更高级的心理活动。

其间要注意”统觉”对人的意识所进行的统一整合方面的独到作用。统觉将分散的感觉刺激调动到一个整体集合内,各类不同刺激在整体作用下产生了关联。

统觉的综合作用是依据关联和联想,由统觉的综合作用而产生集合观念,并引起两种统觉分析:一种叫想象,一种叫悟性。 统觉中正是有了关联和联想才产生了集合观念–整体性认识。

艺术的审美特征 在文艺学中,根据各种艺术形式塑造形象的媒介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分别把它们叫做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

在艺术审美中,艺术审美特征是通感审美的基础,艺术家和鉴赏者必须在各种艺术审美特征中找到一个切入点,并在相互间建立联系,才能使通感审美在各种艺术间自然流动。因此利用艺术通感进行审美,必须对各种艺术的审美特征有所了解。

下面便对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做简要分析: 一、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造型艺术是指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绢、布、纸张。

石、金属、木、竹等),通过塑造可视的静态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艺术家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工艺美术等具体的艺术形式。

其主要审美特征是直观具象性;瞬间永恒性;空间表现的差异性;凝聚的形式美。 (一)直观具象性,是指造型艺术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

造型艺术运用物质媒介创造出的具体的艺术形象,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这种直接具体的形象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把具体可视或可触的形象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直观的美感。

造型艺术也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某些难以显现的无形事物,转化为可以直观的具体视觉形象。 (二)瞬间永恒性,是指造型艺术具有选取特定瞬间以表现永恒意义的特性。

造型艺术是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但它却可以捕捉、选择、提炼、固定事物发展过程中最具表现力和富于意蕴的瞬间, “寓动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 比如摄影艺术,摄影画面瞬间的表达,往往抓住即将抵达高潮之前的瞬间,给人的想象留下无穷延伸空间。

(三)空间表现的差异性,是指造型艺术各门类内部在空间表现上具有彼此不同特性。如中西绘画运用不同的透视方法在二维平面上营造虚幻的三维立体空间,在西方油画中是用”焦点透视”,中国画则运用”散点透视”。

(四)凝聚的形式美,是指造型艺术具有在艺术形象中凝结和聚合形式美的特性。形式美法则对于造型艺术各门类都具普遍性,因而运用形式美法则对物质媒介进行加工,便可以整合出凝。

艺术设计专业知识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