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为一个音乐家,必须要具备什么
音乐家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体.音乐从娃娃抓起.你应该明白吧.
在这个基础之上系统的学习,考入累死的院校也很重要,如果是学习西洋乐器,那么最好去欧洲的一些国家学习和感受氛围.以便更好的演奏.当然了,了解曲作者的作品的创作背景也同样重要.在了解的同时还能在音乐中体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达到人琴合一的地步.我想距离音乐家这三个字应该不远了.
ps:学习音乐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你必须拥有对音乐美好的追求和兴趣,才能够真正的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加油了.
2.我想问问梦想当个音乐家的基本功,是怎么样的一个流程
音乐家? 请问你想学什么呢 总不能大白嗓子唱歌吧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乐器 然后再刻苦的去练习 如果你上高中 那么可以去当艺术生 考进理想的音乐学院或者音乐类院校或者一些院校专业的音乐系 再更深的去学习音乐 各方面 比如你的乐器 声乐 视唱练耳 乐理 还有对音乐的乐感 包括音准节奏 还有对音乐的内涵的分析 等等等等
等到大学或者到了一定的阶段 你就会上n个层次 然后可以去进行表演(歌唱家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等等等等) 或者去做一个音乐人(音乐编辑音乐创作或者音乐表演等等等等)这些都看你的专业程度和你的兴趣爱好
另外我想说 你是梦想当音乐家呢还是因为爷爷爸爸都喜欢音乐呢 对于音乐你首先要感兴趣 再是热爱 才可以做好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我~
3.音乐家的资料
陈钢陈钢 (1935-) 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
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贺绿汀贺绿汀 (1903-1997) 湖南邵阳县人。
1923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随陈啸空等学习音乐。大革命期间曾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
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传。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专,从著名音乐家黄自学习理论作曲,从查哈罗夫、阿克萨可夫学习钢琴。
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在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获第一奖。此后进入电影界,参加歌曲作者协会,为左翼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写音乐,其中《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广为传唱。
“八·一三”事件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后到重庆,任教于育才学校音乐组。这时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
1941年去新四军,1943年到延安,创建了中央管弦乐队。解放战争期间,继续教学和创作。
合唱《新世界的前奏》,秧歌剧《刘德顺归队》,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晚会》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解放后,贺绿汀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培养人才,但仍坚持创作,写有大量声乐作品和电影音乐。
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华彦钧华彦钧 (1893-1950) 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
华清和号雪海,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华彦钧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
他四岁丧母,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
阿炳的器乐演奏深为群众欢迎,其超群技艺,早在十八岁时就已被当地的道教音乐界看好。他曾广泛学习各种民间音乐,能超脱狭隘的师承和模仿,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演奏各种器乐曲。
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流传于世。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1950年,他所演奏的六首乐曲曾被录音,并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将其记录整理,编成《阿炳曲集》(音乐出版社1956年出版)。雷振邦雷振邦 (1916–1997)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能够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付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于北京,满族人。由于家庭生活比较优裕的,使他很小就接触到京戏。
七八岁时,便能哼唱京剧小段,还能用胡琴拉京戏以及一些歌曲。1928年9月,雷振邦来到沈阳奉天公立学校读小学,后入南满中学。
在音乐老师的熏陶下,雷振邦学会吹得一口动听的口琴,加入学校口琴队,并成为该队的指挥。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口琴合奏,并指挥演出。
1939年1月雷振邦去日本求学。在东京,他进了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系预科。
不到半年的时光,雷振邦便完成了预科专业,校长允许他跳级,转年便成为作曲系本科学生。1943年雷振邦回到祖国,先后在北平女子中学和惠中女子中学做音乐教员。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在课余组织起一个五十多人的业余交响乐团。雷振邦曾把中国古曲《悲歌》改编成管弦乐的曲子,供业余交响乐团演出,这是公开演出的雷振邦的第一部作品。
1949年6月雷振邦来到中国电影乐团从事专业作曲,,从此踏入影坛。1955年4月雷振邦被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任作曲,此后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0多年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一百余首。他坚持深入生活,向民间艺人学习,创作了大量的形象鲜明,优美抒情,具有强烈的民族地方色彩和散发着扑鼻的生活芬芳的音乐作品,形成他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如他为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景颇姑娘》、《芦笙恋歌》等谱写的乐曲,都具有上述音乐特点。1960年在第二届百花奖中,他为影片《刘三姐》的谱曲,荣获最佳音乐奖。
以后他为影片《冰山上的来客》、《吉鸿昌》和《小字辈》谱写的乐曲,也分别在1964年和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举办的第一、二届“小百花奖”中获最佳作曲奖。几十年来,雷振邦创作的故事影片音乐主要有:《董存瑞》、《马兰花开》、《芦笙恋歌》、《花好月圆》、《五朵金花》、《金玉姬》、《达吉和他的父亲》、《刘三姐》、《万木春》、《冰山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