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邮储银行2023年财报的披露,高达千亿元的储蓄代理费再度引发关注。
邮储银行是一家特殊的银行,储蓄大部分要依靠邮政集团的网点,所以就有储蓄代理费一说,邮储银行每年要交给母公司邮政集团一笔千亿的储蓄代理费,由邮政网点代理吸储。
财报显示,2023年邮储银行交给邮政集团1149亿元的储蓄代理费。而在业绩发布会上,邮储银行高管表示,储蓄代理费正在酝酿新一轮调整。
这显然是一场利益再分配,在邮储银行与邮政集团这对“母子”之间。
千亿费用再分配
财经众议院注意到,这笔高达1149亿的储蓄代理费,对关联交易的双方都是一笔“大钱”。
对邮储银行来说,1149亿的储蓄代理费,占2023年业务及管理费 2220亿元的一半还多,超过864亿元的年度净利润。
对邮政集团来说,邮储银行上缴的这笔1149亿元的代理费,已经远远超过邮政集团2023年的利润787.86亿元。也就是说,“儿子”上交的费用,比集团的总利润都高。
显然,这笔费用对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
这是笔关联交易,邮政集团持有邮储银行62.78%的股份,而且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还是邮政集团副总经理,收多收少,手心手背都是肉,母公司拿多了,子公司就少了,这又是个零和博弈。
下一步既然要调整这笔千亿的费率,那么,就要对现在的费率多少做个判断。
判断的标准有多个维度,从横向看,可与同业的业务及管理费用做个对比;从纵向看,可与历年的费用及增长率做个对比。
从横向来看,邮储与农行的可比性最高,因为两者都有大量的网点在县域。
2023年度,农行资产规模近40万亿,邮储银行资产规模约15.7万亿,但从业务及管理费用来看,两者居然相差不大,农行为2353亿元,邮储为2220亿元。农行没有储蓄代理费,而邮储的储蓄代理费占了业务及管理费用的半数以上,远超640亿元的员工费用。
储蓄代理费的费率计算标准,按照2023年日均储蓄余额9.3万亿的1.24%计算,而邮储银行的净利差为1.99%。这是什么概念?
通俗来讲,邮储银行100元的存款,可以贡献1.99元的利润,而为了吸收这100元的存款,就要付给邮政集团1.24元的代理费。而客户在邮储银行存款100元,也仅仅是拿到了1.53元的利息。
付给客户的利息、给母公司的代理费,以及自身的利润,显然要做出综合平衡。
从纵向来看,2023年的储蓄代理费1149亿元,同比增加126.76亿元,增长12.40%,远超营收及利润的增幅。而邮储银行同期的业务及管理费2220.15亿元,同比增加163.10亿元,增长7.93%。这说明,储蓄代理费增速比业务及管理费的增速,高了4.47个百分点。
这样的增速是高是低?显然需要在邮储银行与邮政集团之间做个平衡。
费率如何调整
“自营+代理”是邮储银行特殊的运营管理模式,依托这一模式,邮储银行构建起了一张覆盖城乡的网络,在邮储银行近4万个网点和6.6亿零售客户中,70%分布在县域地区。
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代理网点为邮储银行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深度下沉的客群,这为邮储银行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支撑,构建了邮储银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那么,现在邮储银行由邮政代理储蓄,费用是如何结算的?
财报显示,邮储银行按照“固定费率、分档计费”的原则计算,向邮政集团支付代理吸收人民币存款业务的储蓄代理费,针对不同期限储蓄存款分档适用不同的储蓄代理费率(分档费率),并根据分档费率及每档储蓄存款日均余额计算存款的实际加权平均储蓄代理费率(综合费率)。综合费率上限为1.50%。
2016年邮储银行H股上市的时候,进一步明确了代理费的主动调整和被动调整机制。时隔6年之后,2022年首次触发了被动调整,随之邮银双方及时地对代理费率进行了调整。
邮储银行在2023年财报中透露,为有效管控付息成本、保持储蓄存款规模稳定增长,推出促进存款发展的相关机制,包括存款利率上浮利息成本分担和存款激励两个安排。邮储银行和邮政集团约定,存款激励金额任何情况下不高于存款利率上浮利息成本分担机制下邮政集团需承担的金额。2023年,邮储银行促进存款发展的相关机制结算净额为-7.20亿元。
通俗解释一下年报中这段话就是,2023年,邮政集团“让利”邮储银行7.2亿元,原本为1156亿元的费用,最终收了1149亿元。
徐学明还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随着利率快速下行和同业净息差的快速收窄,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邮储银行又着手进行了新一轮调整的准备工作。邮储银行已经研究了多种方法,进行了多轮次的模拟测算。
徐学明表示,新一轮储蓄代理费率调整将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商业可持续,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确保定价科学公允;二是坚持互利共赢,特别是要充分挖掘代理网点强大的资源禀赋优势,促进实现自营和代理网点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同时,通过科学竞价,进一步推动存款结构优化,降低付息成本,稳住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