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强制执行程序是什么(强制性征收土地规定)

强制执行的程序要件

【专业解读】

《行政强制法》等有关法律,对于违法建筑、不动产征收强制执行以及即时执行的法定程序,作出了详细规定,就不再展开阐述。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定前,或法院作出司法裁定前,应当认真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并对行政相对人提出的事实和理由进行核实,不能把正当行政程序当作简单的流程形式,走过场。对于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应当送达行政相对人,并告知诉权。

现已废止的《拆迁条例》第16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按此规定,在没有妥善解决好搬迁争议的情况下,被拆迁人即丧失了主要的谈判筹码,从而在现实中引发了大量矛盾。修订后的《征收条例》对此作出了改变,实行先补偿后搬迁的制度。在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申请复议或不提起诉讼,但又不搬迁的情况下,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那么,在被征收人提起行政诉讼后,行政机关能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呢?按照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行政强制法》及《征收条例》确定了在行政行为的诉讼期间内,行政机关不能自行执行或申请司法执行的制度。

对于行政机关如何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法律上并没有作出一个细致规范。但行政机关应当本着尊重和保护人权、物权的精神,本着文明执法、审慎执法的原则,实施行政强制行为。对于不动产状况以及相关物品的证据保全,可以参照《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细则》的规定来进行。实践中,多出现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强制时,先行控制被征收人的人身自由,甚至为追求强拆刺激效果,不对物品进行清点、搬出,而直接将建筑物拆除。在这种情况下,如行政相对人起诉到法院,要求赔偿行政强制执行中的物品损失。我们认为,行政相对人只要提出一份物品损坏清单,根据正当行政程序以及《行政诉讼法》第38条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对其提出的异议提供充分证据,如不能提供确凿证据,法院则应根据举证责任作出裁判。

【案例评析】

基本案情

2011年12月5日,安徽省政府作出《关于某市2011年第35批次城市建设用地的批复》,批准征收某市某街道范围内农民集体建设用地10.04公顷,用于城市建设。2011年12月23日,某市政府作出《某市人民政府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将安徽省政府的批复内容予以公告,并载明征地方案由某区政府实施。苏某某名下的房屋在本次征收范围内。苏某某于2011年9月13日去世,其生前将该房屋处置给四原告所有。原告古某英系苏某某的女儿,原告沙某保、沙某虎、沙某莉系苏某某的外孙。在实施征迁过程中,征地单位分别制作了《某市国家建设用地征迁费用补偿表》《某市征迁住房货币化安置(产权调换)备案表》,对苏某某户房屋及地上附着物予以登记补偿,原告古某英的丈夫领取了安置补偿款。2012年年初,被告组织相关部门将苏某某户房屋及地上附着物拆除。原告沙某保等四人认为某市某区政府非法将上述房屋拆除,侵犯了其合法财产权,故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某市某区政府赔偿房屋损失、装溃损失、房租损失共计282.7680万元房屋内物品损失共计10万元,主要包括衣物、家具、家电、手机等5万元实木雕花床5万元。

司法裁判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认为: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5条的规定,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交出土地,被征收人拒不交出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某市某区政府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原告自愿交出了被征土地上的房屋,其在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未作出责令交出土地决定亦未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情况下,对沙某保等四人的房屋组织实施拆除,行为违法。关于被拆房屋内物品损失问题,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8条第2款之规定,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某市某区政府组织拆除上诉人的房屋时,未依法对屋内物品登记保全,未制作物品清单并交上诉人签字确认,致使上诉人无法对物品受损情况举证,故该损失是否存在、具体损失情况等,依法应由某市某区政府承担举证责任。上诉人主张的屋内物品5万元包括衣物、家具、家电、手机等,均系日常生活必需品,符合一般家庭实际情况,且被上诉人亦未提供证据证明这些物品不存在,故对上诉人主张的屋内物品种类、数量及价值应予认定。上诉人主张实木雕花床价值为5万元,已超出市场正常价格范围,其又不能确定该床的材质、形成时间、与普通实木雕花床有何不同等,法院不予支持。但出千最大限度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考虑,结合目前普通实木雕花床的市场价格,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综合酌定该实木雕花床价值为3万元。遂判决撤销某市中级法院行政判决;判令某市某区政府赔偿上诉人沙某保等四人房屋内物品损失8万元。

简要评述

在不动产强制拆除引发的行政赔偿案件中,原告提供了初步证据,但因行政机关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对房屋内物品损失举证,行政机关亦因未依法进行财产登记、公证等措施,无法对房屋内物品损失举证的,法院对原告未超出市场价值的,符合生活常理的房屋内物品的赔偿请求,应当予以支持。

【实务应对】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在不动产征收的实践中,在暴利的驱动下,不少地方出现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暴力拆除行为。有的甚至在被征收人还没有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没有获取任何补偿安置也没有履行法定程序的情况下,即进行断电、断水、断路等,并组织社会闲散人员对不动产实施拆除。以上行为无疑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对此,被征收人可及时采取必要的正当防卫。同时可报警,注意收集、保存相关证据,以便于日后进行诉讼等活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规链接】

《行政强制法》

第8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有违法行为或者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第34条 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决定后,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决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依照本章规定强制执行。

第35条 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

催告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履行义务的期限;

(二)履行义务的方式;

(三)涉及金钱给付的,应当有明确的金额和给付方式;

(四)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第36条 当事人收到催告书后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记录、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第37条 经催告,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决定,且无正当理由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强制执行决定。

强制执行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强制执行的理由和依据;

(三)强制执行的方式和时间;

(四)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五)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

在催告期间,对有证据证明有转移或者隐匿财物迹象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立即强制执行决定。

第38条 催告书、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或者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

第43条 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

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第44条 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第53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54条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书送达十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对象是不动产的,向不动产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55条 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强制执行申请书;

(二)行政决定书及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三)当事人的意见及行政机关催告情况;

(四)申请强制执行标的情况;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名,加盖行政机关的印章,并注明日期。

第56条 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在五日内受理。

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有异议的,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

第57条 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进行书面审查,对符合本法第55条规定,且行政决定具备法定执行效力的,除本法第58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执行栽定。

第58条 人民法院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作出栽定前可以听取被执行人和行政机关的意见:

(一)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二)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

(三)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

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栽定。裁定不予执行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在五日内将不予执行的裁定送达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

第59条 因情况紧急,为保障公共安全,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应当自作出执行裁定之日起五日内执行。

《征收条例》

第26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

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本条例第25条第1款规定的有关补偿协议的事项。

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27条 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第28条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全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强执司法解释》

第1条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征收补偿决定案件,由房屋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决定管辖法院。

第2条 申请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除提供《条例》第28条规定的强制执行申请书及附具材料外,还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征收补偿决定及相关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二)征收补偿决定送达凭证、催告情况及房屋被征收人、直接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材料;

(四)申请强制执行的房屋状况;

(五)被执行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址及与强制执行相关的财产状况等具体情况;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申请机关负责人签名,加盖申请机关印章,并注明日期。

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3条 人民法院认为强制执行的申请符合形式要件且材料齐全的,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五日内立案受理,并通知申请机关;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材料不全的应当限期补正,并在最终补正的材料提供后五日内立案受理;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逾期无正当理由不补正材料的,裁定不予受理。

申请机关对不予受理的栽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

第4条 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准予执行的裁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查期限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5条 人民法院在审查期间,可以根据需要调取相关证据、询问当事人、组织听证或者进行现场调查。

第6条 征收补偿决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准予执行:

(一)明显缺乏事实根据;

(二)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

(三)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或者使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条件没有保障;

(四)明显违反行政目的,严重损害公共利益;

(五)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

(六)超越职权;

(七)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不宜强制执行的情形。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予执行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在五日内将裁定送达申请机关。

第7条 申请机关对不准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裁定。

第8条 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应当在五日内将裁定送达申请机关和被执行人,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申请机关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征收与补偿活动顺利实施。

第9条 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一般由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细则》

第2条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是指在房屋拆迁之前,公证机关对房屋及附属物的现状依法采取勘测、拍照或摄像等保全措施,以确保其真实性和证明力的活动。

第3条 本细则适用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的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代管人是房屋主管部门的;拆除有产权纠纷的房屋,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公布的规定期限内纠纷未解决的;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实行产权调换,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公布的规定期限内达不成抵押协议的以及其他房屋拆迁证据保全的公证事项。

第9条 符合证据保全公证条件的,公证处应派两名以上公证人员(其中至少有一名公证员)参与整个证据保全活动。

第10条 办理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公证员应当客观、全面地记录被拆迁房屋的现场状况,收集、提取有关证据。应该根据被保全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勘测、拍照、摄像等方式进行证据保全。

第11条 对房屋进行勘测的,应当制作勘测记录,记明勘测时间、地点、测验人、记录人、被保全房屋的产权人、座落、四至、房屋性质、结构、层次、面积、新旧程度、屋面及地面质地、附属设施以及其它应当记明的事项;能够用图示标明的房屋长度、宽度应当图示;记录应当由勘测人、公证员签名或者盖章;拆迁活动当事人在场的,应请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该当事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公证员应在记录中记明。

第12条 对房屋进行拍照和摄像的,应当全面反映、记录房屋的全貌。房屋结构、门窗、厨房以及附属设施等,要有单独的图片显示。

第13条 公证机关对保全事项认为需要勘测的,应当聘请专业技术部门或其他部门中有该项能力的人员进行勘测。

专业技术部门及其勘测人应当提出书面勘测结论,在勘测书上签名或者盖章。其他部门勘测人勘测的,应由勘测人所在单位加盖印章,证明勘测人身份。

第14条 实施强制拆迁房屋证据保全时,公证机关应通知被拆迁人到场。

如其拒不到场,公证员应在笔录中记明。实施强制拆迁房屋中有物品的,公证员应当组织对所有物品逐一核对、清点、登记,分类造册。并记录上述活动的时间、地点,交两名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在场人员核对后,由公证员和在场人在记录上签名。被拆迁人拒绝签名的,公证员应在记录中记明。

物品清点登记后,凡不能立即交与被拆迁人接收的,公证员要监督拆迁人将物品存放在其提供的仓库中,并对物品挂签标码,丢失损坏的,仓库保管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拆迁人应制作通知书,通知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领取物品。逾期不领的,公证处可以接受拆迁人的提存申请,办理提存。

第15条 公证员对房屋证据保全的活动结束后应出具公证书。公证书应当按照《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38条的规定及《公证书格式(试行)》第48式保全证据公证书格式(之二)制作。公证词应当记明申请保全的理由及时间,公证员审查申请人主体资格及证据情况的内容,采取保全的时间、地点、方法,保全证据所制作的笔录、拍摄的照片、录像带的名称、数量及保存地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