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牧云 何莎莎 上海 北京报道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晋“网红”——人工智能正占据着众人视野,而上一任“网红”——数字藏品(NFT)亦悄然发展出全新的业态。
相较于以往简单的交易,当前数字藏品众多眼花缭乱的玩法和波动极高的价格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尤其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追捧。“一个藏品一天内就可以从1818元涨到3500元,溢价很多。”某数字藏品消费者打开交易软件截图并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的花式操作,让参与者在受到迷惑的同时,也承受了不少资金亏损。为此,多位业内专家均提醒,消费者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对于价格虚高完全背离市场规律甚至常识的数字藏品交易,务必警惕。
随时“蒸发”的价值
随着几年的发展,目前数字藏品玩法多样,已经不限于简单的点对点交易,更是延伸出了“空投”“合成”“铭文”“盲盒”等各种玩法。比如,“空投”即数字藏品平台免费给消费者投放藏品,要获得“空投”往往需要消费者达成一定门槛,比如拉新、加入社群等。“合成”则指消费者集齐几份规定的藏品,合成为一份新的藏品。在业内人士看来,诸多玩法的本质其实都是营销手段,通过增强消费者参与和用户体验,来满足消费者对稀缺性、惊喜感的追求,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到平台的交易活动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平台的玩法规则随时可能调整,时常让用户感到措手不及。比如,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其在名为Hotdog的数字藏品平台上购买的藏品,时常会被下架、分解,或置换为其他非藏品的道具。记者也注意到,该平台的《数字藏品服务协议》中显示:“平台有权随时根据业务发展、您合法合规使用本平台的情况,及法律法规政策变化对您委托储存的数字藏品进行冻结、作废、收回、提取、换链处理。”
通过Hotdog App,记者查看到,平台对分解、置换等确实进行了公告,但公告预留的时间较短。以3月14日的公告为例,平台于当日13时10分发出公告称,名为《老槐树》的数字藏品将于当日的16时35分至17时35分开启分解。分解结束后,《老槐树》便会暂停寄售,并上架于“时光宝库”。有消费者告诉记者,时光宝库中虽然同样可以交易数字藏品,但可以理解为更换了一个全新的定价逻辑,最终定价与此前的寄售价格往往相差巨大。“大家都默认了进入时光宝库的藏品没有价值,可能开个会的时间没看公告,你的藏品就‘蒸发’了。”上述消费者说道。
对此,大成上海办公室合伙人彭凯律师告诉记者:“持有人是否对数字藏品享有物权意义上的所有权确实仍存在争议,但持有人支付对价后对数字藏品是享有财产权利的,这种财产权利具有排他性,应当受法律平等保护。”在彭凯看来,前述协议条款属于格式条款,在平台协议中也确实比较常见。根据《民法典》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或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无效。平台在用户协议中声明可对“数字藏品进行冻结、作废、收回、提取、换链处理”,这些行为可能都会构成不合理限制甚至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比如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公平交易权、使用权等),尤其平台如果作废或者收回数字藏品的,消费者的财产权利将会落空。
也有业内专家表示,类似操作虽然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理解,但是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具体而言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如果是根据业务需要进行相应操作;第二种,如果是根据司法机关或行政监管机关的要求,则必须有明确有权机关的有效法律文书,严格依据相关规定操作;第三种,如果是在用户交易中为处理相关纠纷或争议,则应根据事先公布的有效的平台规则或指南进行,或者事先征求各相关方意见达成共识之后进行。
风险不可忽视
除了随时“翻天覆地”的价格之外,数字藏品由于存在一定金融属性,其背后也有更多不可忽视的风险。
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中就提到,NFT作为一项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在丰富数字经济模式、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潜在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炒作、洗钱、非法金融活动等风险隐患。特别地,其中提到,不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变相违规设立交易场所。
2023年12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文章中就讨论了类似情况,具体为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涉数字藏品集资诈骗案件。案件中,两位被告人于2022年6月设立了“通古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低价购买或从网络免费下载的图片包装为数字藏品在平台上销售,并谎称藏品是平台与官方文化协会联合打造并与多家博物馆合作联合发布的。在平台建立后,两个被告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社交网站等渠道,面向社会公众推广平台上的数字藏品,并虚假承诺“只要购买了这些藏品,不仅能定期以双倍的价格回购特定数字藏品,还能享受平台分红、元宇宙土地优先购买权等专属会员权益”。
不仅如此,经过被告人的精心设计,该平台还设置了一些特殊的规则,比如,购买多个特定数字藏品后还可以合成稀有高阶的数字藏品,购买盲盒可以进行积分冲榜并兑换现金、苹果手机、名酒等礼品。为了提升可信度,被告人张某还向用户开放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还自买自卖,虚增交易量及价格,营造交易火爆且有升值空间的假象。同年9月底,两个被告人见获利颇丰,为逃避收益承诺和法律责任,便停止服务器续费,“通古平台”关闭,造成用户无法提现、无法查看数字藏品。最终,两位被告人被法院判定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
文章中特别指出,“通古平台”用户购买上述数字藏品是以获取预期收益为目的,用户购买、出售上述数字藏品并提现的行为实为投资理财行为。两位被告人利用“通古平台”归集、沉淀资金,形成流动资金池,其行为实质是以商品回购、二级市场交易等方式变相吸收公众资金。从涉案数字藏品的来源、收藏价值及其在“通古平台”上无具体应用场景等因素综合来看,被告人并未提供实质意义上的商品作为用户支付资金的对价。被告人违反相关金融管理法规,在未取得设立文化艺术品权益交易场所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设立二级市场进行交易。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如何辨别数字藏品市场中暗藏的风险?彭凯表示,数字藏品的交易确实存在炒作、洗钱、非法金融活动等风险,消费者参与其中,不仅自身财产安全可能受到侵害,还可能因为参与违法金融活动而遭遇刑事处罚。因此,消费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理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对于价格虚高、完全背离市场规律甚至常识的数字藏品交易,务必警惕。如果发现有违法违规活动的,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智库专家和科技评价专家张烽也指出:“数字藏品平台的诸多操作,可以说很多时候都无法摆脱金融属性,主要风险包括以金融资产为底层资产、将相关资产金融化转换操作、交易过程采取类似金融工具处理等。消费者需要特别留意的是,购买的数字藏品是否具有特定使用价值,或其定价是否符合其商品特征?数字藏品价格是否存在暴涨暴跌或庄家控盘迹象,以及是否存在类证券化产品情形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