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化学专业知识考点

1.化学重点知识

第一单元:考点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考点2. 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考点3.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考点4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考点5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取用药品应遵守的原则① “三不”原则:即不得用手触摸药品;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不得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② “少量”原则: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实验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 mL—2 mL,固体只须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 “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不得放回原瓶,不得随便乱扔,不得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2) 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颗粒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的药匙或镊子都要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3) 药品的保存: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里,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里。

(4)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三不”:① 不得向燃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 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③ 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5)给玻璃容器加热时,玻璃容器的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不能留有水滴;热的玻璃容器不能用冷水冲洗;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等等。

要注意安全。如用试管给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等等。

(6)仪器洗净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7)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第二单元考点1 空气成分的发现。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考点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考点3.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如空气。考点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成分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氧气 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氮气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考点5.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考点6.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有害气体:(CO)、(SO2)、(NO2)等,(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考点7.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1)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

2.常见的危险化学品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均属危险化学品。

(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①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被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储存于耐压容器或特别的高强度容器内的气体。

③易燃液体。指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的液态物质,如乙醇、苯等。

这类物质大都是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属于石油化工产品。 ④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己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⑤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其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⑥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是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其奄危及生命的物品。 ⑦放射性物品。

这类物品能自发、不断地放出人们感觉器官不能察觉到的射线。 许多放射性物品毒性很大,而且,不能用化学方法中和或者其他方法使放射性物品不放出射线,而只能设法把放射性物质清除或者用适当的材料予以吸收屏蔽。

⑧ 腐蚀品。这类物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其主要成分是酸类和碱类。 对人体有腐蚀作用,能造成化学灼伤。

多数腐蚀品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的还是剧毒品。 ⑨ 杂类。

指呈现的危险性质不包括在前8类危险品之中的磁性物品和另行规定的物品。 。

3.【危险化学品分几大类、分别是什么】

按我国目前已公布的法规、标准,有三个国标: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项.即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4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分3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

4.化学必修一考点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 遵守实验规则要做到实验安全,要注意以下问题: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①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②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③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④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⑤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2)会识别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看课本P4的图片标志)例: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

下列化学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B )A .酒精—剧毒品 B.浓硫酸—腐蚀品 C.氯化钠—易燃品 D.烧碱—剧毒品二、物质的分离、检验和提纯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过滤、蒸发A、过滤是分离 不 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等。B、过滤作用: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C、实验用品: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含铁圈、铁夹)D、操作: 1、溶解 2、过滤 3、蒸发结晶 (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在进行过滤和蒸发时应注意哪几点?为什么? 过滤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 漏斗内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 漏斗 边缘 ②滤液液面稍低于 滤纸 边缘;“三靠”指①烧杯紧靠 玻璃棒 ②玻璃棒轻靠 三层滤纸 一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 烧杯内壁 。

蒸发 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 搅 拌 ,以免 液滴飞溅出来 ;②当出现 大量晶体析出 时就应停止加热。③使用蒸发皿应用 坩埚钳 夹持,后放在 铁架台的铁圈 上; ④蒸发皿中溶液不超过 三分之二 。

2、沸点不同的液体的分离————蒸馏A、蒸馏是利用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或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志 ,从而进行混合物分离一种方法。如: 石油的分馏 海水的淡化 蒸馏水的制取 B、实验用品: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含铁圈、铁夹)碎瓷片、单孔橡胶塞、橡胶软导管 C、冷凝水的流向: 下进上出 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 防止液体暴沸 补充:温度计的位置 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3、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萃取和分液A、萃取是 利用某种物质(即某溶质)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的物理性质来达到分离该物质(即溶质) 的一种物理分离提纯方法,没有化学变化。

应用如:从 碘水中 提纯 碘 。萃取剂的选择: 与原溶剂不互溶,提纯物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溶解度 。

溶质转移方向:从溶解度较 小 的溶剂中自发转移到溶解度较 大 的溶剂中。酒精不能用作碘水中碘单质的萃取剂的原因: 酒精能与水互溶 。

B、分液是将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离开来的操作。C、实验用品: 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含铁圈、铁夹) 。

D、步骤:1、混合振荡 2、静置分层 3、分液 E、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使玻璃塞上的凹槽不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

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F、分液的操作方法: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完时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4、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CO32- 稀HCl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32-+2H+=CO2↑+H2O5、粗盐的提纯a) 粗盐水溶液中有哪些离子Ca2+ Mg2+ SO42- Cl- Na+ 其中哪些是杂质Ca2+ Mg2+ SO42- b) 分别用哪些试剂除杂: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盐酸。c) 除杂试剂的选择原则:①生成杂质与被提纯物质容易分离②不引入 新的杂质还要注意加入的顺序:符合两原则即可:碳酸钠一定在氯化钡之后加;盐酸一定最。

erp系统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