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2月26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生态环境部已经开展了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的专项研究,相关的技术文件起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积极推动,争取尽快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8个重点行业,前述行业碳排放量占到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赵英民表示,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纳入了发电行业,排放量大约是51亿吨,占到了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将高排放行业尽早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碳排放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可以使全社会降碳成本实现最优、最小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确定行业覆盖范围和重点排放单位相关的工作程序进行了明确。”赵英民说,关于扩围工作,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开展了两方面工作,一是生态环境部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了除了电力行业之外的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7个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二是开展扩围的专项研究。对重点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核算报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扩围实施路径等,开展了专题研究评估论证,相关的技术文件起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争取尽快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市场表现平稳向好。到去年底,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市场启动两年半以来,制度规范日趋完善,碳排放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价格发现机制作用日益显现。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第二个履约周期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加了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