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条(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知识)

明天就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日常生活中,消费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所有的消费经历都是愉快的,我们的权益分分钟都有可能受到损害,比如网购或实体购物买到假货、吃到了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遇上“霸王条款”等等……

为了规避消费的路上踩过的种种“大坑”、“小坑”,必须掌握一定的维护权益的法律知识。那么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拥有哪些权利呢?我们应该如何妥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消费问题呢?

下面与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哪些主体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由此可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规定的 “消费者”特指为生活而消费,不具有营利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直播购物、微商购物、淘宝京东美团等购物,都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所谓的”职业打假人“是否属于”消费者“是存在争议的。

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享有哪些权益呢?

1、安全保障权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身安全权,二是财产安全权。

2、知悉真情权

是消费者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

是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获得质量保障和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的权利。

5、依法求偿权

是指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享有的要求获得赔偿的权利。

6、求教获知权

是从知悉真情权中引申出来的一种消费者的权利。是指消费者所享有的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7、依法结社权

是指消费者享有的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8、维护尊严权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监督批评权

是指消费者享有的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三、生活中常见的消费问题如何解决呢?

(一)遇到网购假货类问题,怎么办?

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618、三八女神节等各种促销日,都会有大量剁手党熬夜拼团抢购,付定金付尾款、拼优惠券等等,下单多,剁手多,自然退货也多,其中最让人难过的原因莫过于买到假货,实践中没有质检证明、做工粗糙、查不到产品批号、限期使用的产品无生产日期等等,都是日常尤其是大促期间经常遇到的假货问题。

那么消费者买到假货应如何有效维权呢?建议参考以下顺序进行操作:

1、保留有效证据。

如果发现所购买的是假货,首先关键的第一步就是收集证据,以备后续使用。那么消费者需要保留哪些材料线索呢?

(1)买家卖家信息:如微信号、手机号、发货地址、收货地址、支付宝账号、银行账户及户名等等;

(2)购买记录:议价记录、转账记录、购买票据凭证等;

(3)卖家存在恶意的材料:承诺不卖假货的广告、微信反复强调所售商品品质的聊天记录、伪造证书等;

(4)维权记录(如有):要求卖家退货退款的聊天记录、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记录等。

2、与商家协商退换货。

收集完证据后,可以要与商家协商退换货,并要求商家承担相关费用。与商家沟通时要清楚说明商家给自己所发的货是假货,询问商家为什么发的是假货,为何与之前描述的不符,尽可能将责任固定到商家那一方。

3、要求商家退货。

如果商家是7天无理由退款,但没有假一赔三、第三方质检的话,那就要求商家退款并由商家承担运费。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4、要求商家赔偿。

如果商家在销售过程中注明“保真”、“假一赔X”等承诺,当收到假货时,我们可要求商家按照以上的承诺给予赔偿;如果商家未做出相应承诺的,我们可依法要求商家承担“假一赔三”责任(即赔偿购买商品的价款的三倍或不足500元的赔偿500元)。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5、向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投诉。

如果以上退货和赔偿与商家未达成一致的话,可尝试投诉商家,投诉时需提交上述的各种证据,淘宝等平台服务人员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裁定。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6、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

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向电商经营所在地12315和消费者组织反映和投诉,也可以通过拨打本地消协电话,由消协工作人员通过电商消费维权直通车网络平台帮助维权。

7、退回货物。

如果通过以上几个方法如果最终达成一致的话,就可以把商品物流回商家,保留物流单据。

8、查看退款。

在商家退款之后,应及时核对以免金额出错。

注意事项:

在与商家进行协商时,一定要注意时间把控,不能拖延太久,因为假一赔三、第三方质检的赔款都是在15天之内才有效。

Q:如果赠品出现质量问题,商家可以免责吗?

在网上买东西经常会附赠一些赠品、奖品等,这属于商家常见的一种促销手段。那么因奖品、赠品、换购商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又该如何处理呢?

最近公布、并于2022年3月15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8条明确:

奖品、赠品、换购商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电子商务经营者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得以奖品、赠品属于免费提供或者商品属于换购为理由主张免责。

(二)遇到食品类问题,怎么办?

食品类问题具体指买到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等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都可以要求赔偿,

下面就常见问题提供维权建议:

1、买到过期食品,该如何维权呢?

应当保存好购物小票、现场视频以及所购买的过期食品,用来证明是在该购物店购买所得。然后找到相关人员(如饭店找店长;超市找超市负责人或生产厂家;网购找网店店主或生产厂家),要求赔偿+“假一罚十”。消费者可以要求食品提供方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当商品金额不足一千元时可以主张一千元的赔偿金。

法律依据: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2、就餐时吃到异物,该如何维权呢?

同过期食品的处理方法类似,消费者可以主张该商家赔偿消费金额的损失外,同时主张消费价款十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同时,食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造成身体不适,因而产生的医疗费用、鉴定费用等相关经济损失,还可以一同追偿,但消费者需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证明其因果关系。所以,消费者要注意保留好消费凭证、就医诊断、经济损失等相关证据。

法律依据: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

禁止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3、所点外卖出现问题时,可以同时要求外卖平台担责吗?

近年来,外卖餐饮行业蓬勃发展。网络外卖订餐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高效性,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美食。然而,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没有任何餐饮卫生资质甚至经营许可证,却利用外卖平台的审核漏洞违法经营。

外卖平台需要对食品安全承担一定审查义务和责任,因此如果所点外卖出现安全隐患时,消费者也可要求平台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18条:

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经营者未依法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消费者有权主张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经营者与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

四、维权指南tips?

1、认识法律依据: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我们可以:

  •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 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 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 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掌握具体方法:

  • 先与商家沟通,合理表达自身诉求;
  • 属于网购的,还可以向购物平台客服人员进行投诉;
  • 若与商家、客服沟通无果,可以拨打12315投诉电话;
  • 如果仍然得不到解决,要尝试向当地的工商部门或质检部门反映情况,向公安部门报案,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